第64章 戰將的暮年生活(2)(3 / 3)

在這個灰色的星期天,英國的電台又播放起丘吉爾出任戰時首相時發表的著名就職演說的部分錄音:“我所能奉獻的,隻有熱血和辛勞,眼淚和汗水。……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議會大廈的英國國旗降了半旗,教堂都鳴響著吊喪的鍾聲。

丘吉爾逝世後,英國政府立即宣布為他舉行國葬。這一決定是7年前麥克米倫首相任內由女王提議作出的,這是對一個非皇室血統的人少有的殊榮。葬禮定於1月30日舉行。此前議會休會三天,丘吉爾的靈柩在威斯敏斯大廳停放,供民眾吊唁;靈柩先由議院議長和3個政黨領袖在四周守護,後來又換上國防和陸海軍三軍4位參謀長守靈。大約有32萬民眾前來向丘吉爾致敬,包括幾十位各國的國家元首和領導人。

丘吉爾生前曾希望以軍人的葬禮安葬,並在好幾年前就親自以《葬儀手冊》的書麵記載為自己的葬禮儀式作了詳細安排。舉行葬禮那天,天氣非常寒冷,但按照常規,將靈柩抬上炮車,列隊由威斯敏斯特大廳拉到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儀式。女眷們乘馬車,男人穿大衣戴高禮帽一律步行。長達1.6公裏的3500人的送葬隊伍以1分鍾65步的速度緩緩前進。女王在大教堂等候出殯隊伍到來,和她在一起的是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四位國王、荷蘭女王、伊麗莎白女王、女王之母,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冰島、以色列、烏拉圭和讚比亞等國總統,許多英聯邦國家總理,德意誌聯邦總理艾爾哈特,蘇聯代表科涅夫元帥。根據丘吉爾的遺願,儀式結束後靈柩用遊艇運到滑鐵盧火車站,然後用火車把靈柩運到他的出生地布倫海姆宮附近的一個教堂中,與他的父母親葬在一起。遊艇離開碼頭時,鳴禮炮19響,皇家空軍的戰鬥機在空中成分列式。葬禮在不同的地點持續了好幾天。

從滑鐵盧到布倫海姆宮附近車站,這一段由蒸汽火車完成,機車是戰後被稱為“不列顛戰役”號的一列機車,現在稱為“溫斯頓·丘吉爾”號。丘吉爾的戰時秘書萊斯利·羅萬曾應邀上了這一列車,他後來寫道:“我從車窗上看到兩個孤零零的身影,使我想到丘吉爾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真正地意味著什麼,第一個身穿舊的空軍製服,站在房頂平台上立正致敬。接著在離開路軌幾百碼以外的田野裏,一個普通農民,停止了耕耘,肅立在那裏,低著頭,帽子拿在手裏。”

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但回顧丘吉爾那風雲迭起的一生,他卻絕對算不上“白璧無瑕”式的人物:丘吉爾未上過大學,一生中卻寫出26部共45卷(本)引起轟動的專著;在大英帝國麵臨覆亡之際,丘吉爾毅然挑起了戰時首相的重任;他二次榮登首相寶座,並獲得英女王頒發的嘉德勳章。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辯的演說家、傑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畫家、“現代坦克”的發明家、榮獲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富有傳奇色彩的戰爭英雄……永遠不甘政治寂寞、不向任何勢力低頭、不向任何困難屈服、不停地尋找對立麵、不停息地鬥爭,這就是丘吉爾。另一方麵,丘吉爾冷酷鎮壓工人運動,堅持維護英國的殖民利益,頑固反蘇,掀起了冷戰的狂潮。

斯大林說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艾森豪威爾評價丘吉爾:“……我欽佩他,也喜愛他。……他是一位對戰爭發展和軍事史有深刻研究的專家,即使和他討論純專業問題,也不是毫無益處的。……在許多方麵都可以看出,如果他不是那樣偉大,他就會使我的工作更加艱巨;因此,盡管我對他的一些重要決定並不喜歡,但對他的一貫彬彬有禮和熱誠支持,我始終表示無限感激。他是一位偉大的軍事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人物。”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當丘吉爾走完了他那91年的輝煌人生旅途時,沒有人懷疑他是20世紀英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直到今天丘吉爾還被英國人看做是最偉大的首相之一,在2002年由bbc主辦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票選活動中,丘吉爾高居榜首。作為一個政治人物,還有什麼比被人民懷念與銘記更值得驕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