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料到,雜誌很快脫銷。緊接著大批加印雜誌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哈伯德驚異地問助手:“這是怎麼回事?”“因為《把信送給加西亞》!”助手回答。不久,紐約中心鐵路局的喬治·丹尼爾發來電報:“我要以小冊子的形式訂10萬冊《把信送給加西亞》……”簡直不能想像,哈伯德當時的設備能力有限,這要花兩年的時間才能印完,最後哈伯德隻好出讓一部分給其他公司去製作。最後,丹尼爾竟然發行了50多萬冊。另外,幾百家報紙雜誌競相轉載,《把信送給加西亞》風靡一時!

當時,俄羅斯鐵道部長西拉科夫親王正好在美國,親王看到這本小冊子後很感興趣,立即令人將其譯成俄文,發給俄羅斯鐵路工人一人一冊。之後,《把信送給加西亞》經由俄羅斯傳到德國、法國、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國。日俄戰爭期間,前線上的俄羅斯士兵每人一冊,必須隨身攜帶。日本人在俄國戰俘身上發現了它,於是,這本書被譯成了日文。日本天皇下令:所有的日本政府官員、士兵及至平民均須人手一冊。

時至今天,《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仍受到人們的大力推崇。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將雇員的貢獻之道和成功之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美國總統布什將這本小冊子送給了辦公室的每一個人,他說:“這本書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說了。”

羅文代表什麼

《把信送給加西亞》所講到的英雄,就是安德魯·羅文。美西戰爭爆發時,羅文是年輕的美國陸軍中尉。當時,美國總統麥金萊急需一個稱職的特使去完成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軍事情報局向總統推薦了安德魯·羅文。羅文中尉立即出發了,剛開始並沒有人隨同,直到他秘密潛入古巴島,那裏的愛國者才給他派了幾名當地的向導。曆經艱險,他最終將信送給了古巴起義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在送信的整個過程中,羅文中尉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美國陸軍司令給他頒發了獎章,並給了他最高的讚譽:“羅文出色的表現是軍事戰爭史上最具冒險性和最勇敢的事跡。”

毫無疑問,羅文的精神在當今仍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正如一位企業總裁所說的,當今的職場呼喚羅文。在這裏,羅文已成為主動、忠誠、敬業、堅韌的代名詞。特別是隨著員工基本精神的失落,人們愈發急切地尋找這種商業道德!

《把信送給加西亞》鑒賞

在一切有關美西戰爭的事情中,有一個人常常從我記憶中鑽出來,讓我無法忘懷。

美西戰爭爆發之時,美國總統必須馬上與古巴的起義軍將領加西亞取得聯絡。加西亞在古巴的大山裏——沒有人知道他的確切位置。可美國總統麥金萊必須盡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有什麼辦法呢?

有人對總統說:“如果有人能夠找到加西亞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是羅文。”

於是總統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將軍的信。至於羅文中尉如何拿上了信,用油紙袋包裝好,上了封,放在胸口藏好;如何經過4天的船路到達古巴,再經過3個星期,徒步穿過這個危機四伏的島國,終於把那封信送給加西亞——這些細節都不是我想說的。我要強調的重點是:

總統麥金萊把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羅文接過信之後並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

像羅文中尉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給他立塑像,放在所有的大學裏,以表彰他的精神。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從書本上學習來的知識,也不僅僅是他人的一些教誨,而是要鑄就一種精神:忠於上級,迅速地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務。

加西亞將軍已經去世,但現在還有別的“加西亞”。沒有人能夠管理好這樣的企業——在那裏雖然有眾多員工,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其中多是無所作為的人,這些人要麼沒有能力,要麼不情願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事。

你可以就此做個試驗:

你坐在辦公室裏——可以隨意給6名員工安排任務。你把他們中的任何一名叫過來,對他說:“請幫我查一下百科全書,把克裏吉奧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他會默默地說:“好的,先生。”

然後他會去做嗎?

我敢說他絕對不會,他會用死魚般的眼睛盯著你,然後一臉疑惑地提出一個或數個問題:

“他是誰呀?

“哪套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在哪兒放著?

“這是我的工作嗎?

“為什麼不讓喬治去做呢?

“他死了嗎?

“著不著急?

“需不需要我把書拿過來,你自己查?

“你為什麼要查他?”

我敢以10∶1的賭注跟你打賭,在你回答了他的所有問題,解釋了怎樣去查那些資料以及你為什麼要查的原因之後,那個員工會走開,吩咐另外一個員工去幫他“尋找加西亞”,然後回來告訴你,沒有這樣一個人。當然,我可能會輸掉賭注,但是根據平均概率法則,我是不會輸的。

現在,如果你很聰明,你就不必勞心地對你的“助理”解釋:克裏吉奧編在什麼類,而不在什麼類。你會微笑著說“沒事的”,然後自己去查。

這種自主行動的無能,這種道德上的愚行,這種意誌上的薄弱和懶惰,就是人類社會被帶到崩潰境地的根源。如果人們具有自主行動性,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地為他人服務呢?

乍一看,所有的企業都有許多可以委以重任的員工,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你如果刊登廣告招聘一名速記員,應聘者當中,十有八九不會拚也不會寫,他們甚至認為這些都不重要。

你能把“給加西亞送信”的任務交給他們嗎?

近來,我們聽到了許多人對“在苦力工場工作的可憐人”和“那些為了尋找一份舒適的工作而頻繁跳槽的人”表示同情,但是從來沒有人想到,那些年齡正在不斷變大的老板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去促使那些不求上進的懶蟲們勤奮起來;也沒有人提到,老板們持久而耐心地期待那些當他一轉身就投機取巧、敷衍了事的員工能夠振奮起來。

在每家商店和工廠,都有一些日常性的整頓工作。雇主們經常送走那些不能對公司有所貢獻的員工,同時也接納一些新的成員。不論有多忙,這種淘汰工作都在進行。隻是當經濟不景氣、就業機會不多的時候,整頓才會有明顯的績效——那些不能勝任工作的人,都被摒棄在企業大門之外,隻有最能幹的人,才會被留下來。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機製。雇主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隻會保留那些最佳的員工——那些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我認識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但他沒有獨自經營企業的能力,並且對他人也沒有太大的價值,因為他總是固執地懷疑自己的老板在壓榨他,或有壓榨他的傾向。他沒有能力指揮他人,也不願意被他人指揮。如果你要他去“把信送給加西亞”,他的回答很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當然,我知道像這種道德殘缺的人比那些肢體殘缺的人更不值得同情;但是,我們對那些用畢生精力去經營一個偉大公司的人應該給予同情:下班的鈴聲不能夠停止他們的工作,他們因為努力維持那些毫無用心、拖拖拉拉、不懂感激的員工的工作而白發日增。那些員工從來不願想一想,如果沒有雇主們付出的心血,他們是否將挨餓或無家可歸?

我是否說得太嚴重了?可能如此。但是,就算整個世界變成貧民窟,我也要為成功者說幾句公道的話——他們承受巨大的壓力,導引眾人的力量,終於獲得了成功。但他們從成功中得到了什麼呢?除了食物和衣服,其他什麼也沒有。

我曾經為了衣食而為他人打工,也曾經當過一些雇員的老板,我深知其中的苦樂酸甜。貧窮沒有什麼優越之處,也不值得讚美,衣衫襤褸更不值得驕傲。並非所有的老板都采取高壓手段極力壓榨員工,我敢說,大多數老板都更富有美德。

我敬佩的是那些無論老板在還是不在都會堅持工作的人。當你交給他一封“致加西亞的信”時,他會迅速地接受任務,不會問任何愚蠢的問題,更不會隨手把信扔到水坑裏,而是竭盡全力把信送到。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會為加薪而罷工。

文明,就是一如既往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久過程。

這樣的人無論有什麼願望都會得以實現。每個城市、鄉村,以及每個辦公室、商店、工廠,都需要他參與其中。世界呼喚這種人才——非常需要並且急需——這種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