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責任,完美工作的驅動力(1 / 3)

第六章 責任,完美工作的驅動力

責任激發主動

主動做事就是在沒有人要求你、強加於你的情況下,你能自覺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功的人很明白,任何事情都應自己主動爭取,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圓滿完成。沒有人能保證你成功,隻有你自己;也沒有人能阻撓你成功,隻有你自己。

在西方國家,有句諺語說:“你看見主動自覺的人了嗎?他必定站在君王的身邊。”主動的人之所以得到賞識,是因為他把負責當做成功的通行證。當負責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過程中。讓責任成為習慣,你將因此受益無窮。

如果你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階,就要永遠保持負責的工作態度。即使你麵對的是毫無挑戰或毫無生趣的工作,如果你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那麼在這種力量的推動下你就會產生主動做事的欲望,這樣你終能獲得回報。

主動做事就是在沒有人要求你、強加於你的情況下,你能自覺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功的人很明白,任何事情都應自己主動爭取,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圓滿完成。沒有人能保證你成功,隻有你自己;也沒有人能阻撓你成功,隻有你自己。

身處職場,我們不要幻想著讓公司或老板來適應你,而應時刻想著自己要主動去適應供職的公司和老板。

如果你期待自己有一天能達到或超過你現在老板的成就,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比你的老板更積極主動地去工作。

工作全力以赴、積極進取的員工,必然會受到幸運之神的青睞,他們很容易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獲得成功。

某知名企業曾在一所名牌大學的禮堂舉行專場招聘會,會上許多學子都積極應聘,希望自己能進入這家公司工作,但嚴格的招聘條件將許多熱情的學子擋在了門外。招聘會散場時,禮堂裏有一把椅子坐套被碰掉在地上,陸續有學子從旁邊經過,一個、兩個、三個……這時一個年輕人從旁邊經過,主動彎腰撿起坐套,撣掉灰塵重新把它套在了椅子上。這一幕被前來招聘的該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看在眼裏,他馬上問身邊的校領導,這個人是大四的畢業生嗎?校領導回答說,是禮堂的工作人員。這位經理惋惜地說:“如果他是應屆畢業生,將不需要任何麵試,隻要他願意,我馬上錄用他!”

其實,當時隻要有學子能主動彎腰將那個坐套撿起來,這家名企的大門就會向他敞開了。遺憾的是,至少有20多個畢業生經過了那個地方,卻沒有一個人彎腰將它撿起。遺憾終究是遺憾,隻因為他們還沒有養成主動做事的習慣,所以在不知不覺中與機遇擦肩而過。

在芬蘭有一家叫索爾的清潔公司,有2500名職工,主要業務就是提供清洗服務、清潔服務、處理垃圾、出租清潔織物等。服務對象有機場、醫院、商店、食品店、製藥廠、倉庫、地鐵車站、公司企業、辦公機構等。在芬蘭21個城市設有1000多個服務點,營業額在800多家同行公司中排行第二。員工常常一個人在沒有任何監督的情況下獨立工作,自覺地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據該公司總經理莉薩女士介紹,這種狀態關鍵在於采取了“成果領導方式”。這種方式是由領班和清潔工根據工作計劃自定工作指標,而公司監督指標的完成情況,公司隻看成果,不看工時,根據工作成果向職工付酬。公司向客戶發送服務質量跟蹤表,由客戶每月填寫對服務工作的滿意程度及希望和要求。在調查表的下端有五個喜怒哀樂的臉譜,其表情從大笑到憤怒,分別表示滿意、較滿意、一般、不太滿意、不滿意。客戶可在相應的臉譜上打上記號,表明自己的態度。據這些年的統計,有3/4的客戶對索爾公司的服務表示滿意,近1/4的客戶比較滿意,有個別客戶表示還不太滿意。領班根據顧客填寫的服務跟蹤表每月向總部交一份經營狀況和質量方麵的書麵報告,公司根據成果發放薪酬。如果超額完成指標還可以多拿到30%左右的彈性工資。這一套成果管理方式贏得了員工的自覺性,贏得了客戶的滿意,公司的營業額連年上升。

有了責任,才能成功,每個員工都要從心底裏真正對自己的工作負起責任,隻有這樣才會讓你有更想做事的動力。

許多在職場中的人,隻是被動地應付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他們在工作中沒有投入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智慧,隻是在機械地完成任務,而不是創造性地、自覺自願地工作。

這種被動工作的員工,很難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最終將一事無成。

養成被動工作習慣的人,不但不會主動去做老板沒有交代的工作,甚至老板交代的工作也要被一再督促才能勉強做好。這種被動的態度自然會導致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下降。久而久之,即使是被交代甚至是一再交代的工作也未必能把它做好,因為他習慣於想方設法去拖延、敷衍。這樣糊弄工作的員工就別指望公司會分派他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讓他擔當重任,他們最終隻能因為糊弄工作的態度而糊弄了自己。

檢視一下你自己,看看你有沒有被動等待工作的不良習慣。如果有,就不要再消極地等待了,也不要去抱怨,而應該自我反省,樂於改變。如果你想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就應當克服被動工作的習慣,將其從自己的個性中根除。

(1)每天從事一件明確的工作,而且不必等老板指示就能夠主動去完成。

(2)到處尋找,每天至少找出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把它做好。

(3)每天堅持這一做法,直到把它變成習慣。

堅持這樣去做,你會發現自己離成功越來越近。

閱讀思考:

1.文中的案例給你帶來了什麼啟示?

2.在工作中,你能夠主動完成自己的任務嗎?

責任引爆激情

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與一個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老總會提拔一個在工作中萎靡不振的員工。當一個人充滿激情地工作時,他的創造性、專注精神等便會在工作中完全釋放出來。

激情,是一種能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調動起來的力量。在所有偉大成就的獲取過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每一項改變人類生活的發明、每一幅精美的書畫、每一尊震撼人心的雕塑、每一首偉大的詩篇以及每一部讓世人驚歎的小說,無不是激情之人創造出來的奇跡。最好的勞動成果總是由頭腦聰明並具有工作激情的人完成的。

激情增加一盎司,工作結果就大不一樣。

激情需要點燃,而責任就是引爆激情的火種。一個人之所以對工作缺乏激情,歸根結底還是對工作缺乏責任感。他們責任意識淡薄,甚至缺失,他們認為工作結果的好壞與自己的關係不大,所以也就不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也就更談不上激情了。而當一個人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時,他就會自覺地點燃激情,全力以赴地去工作。

許多年前,在日本,一個年輕女孩來到一家著名的酒店應聘服務員。這是她走出校門的第一份工作,她將在這裏正式步入社會,邁出她人生關鍵的第一步。

沒想到在新員工受訓期間,主管竟然安排她洗馬桶,而且對工作質量要求高得嚇人: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

說實話,洗馬桶的工作使她難以承受。當她拿著抹布伸向馬桶時,胃裏立刻一陣翻騰,惡心得想吐卻又吐不出來,這令她每天戰戰兢兢,如臨深淵。

為此,她心灰意冷,麵臨著自己人生第一步應該怎樣走下去的選擇: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職業?

就在此時,一位同酒店的前輩及時地出現在她的麵前。

這位前輩並沒有用空洞的理論去說教,而是親自為她演示了一遍洗馬桶的過程。她一遍遍地洗著馬桶,直到洗得光潔如新。最後,她竟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

她看得目瞪口呆,在前輩鼓勵的目光下,如夢初醒!她意識到是自己的工作態度出了問題,於是痛下決心:“就算一輩子洗馬桶,也要做一名洗馬桶最出色的人!”

在那以後,她仿佛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全新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她的工作質量也達到了無可挑剔的高水準。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心,為了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也為了強化自己的敬業心,她也多次喝過馬桶裏的水。正因為如此,她很成功地邁好了人生的第一步,從此,她踏上了成功之旅,開始了她不斷走向成功的人生之旅。

多年以後,這個當年洗馬桶的日本女孩,成了日本政府的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

這個故事在日本可謂婦孺皆知,它成為詮釋敬業精神的最佳典範。如果你隻是為老板工作、隻為獲得老板的薪水而工作,那麼,也許你能做到的隻是去洗馬桶;如果你不僅為薪水工作,還為自己工作,並且滿懷激情地把老板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即使你去洗馬桶,也是一個最優秀的洗馬桶者!在這種力量驅動下的人,將永遠保持最旺盛的工作熱情、最忘我的工作態度,這樣的人也就成為每個組織和機構最受歡迎的雇員,每一個老板最欣賞和重用的人才。

社會和企業都需要那種具備超乎尋常的“精神力”的人。他們在別人都放棄時仍堅持不懈,在所有人都認定事情已經窮途末路時仍殫精竭慮。他們不僅僅維持工作或恪盡職守,他們更深入內在,尋求更多的東西。

他們工作是為了內心的滿足,他們因為滿足而願意全力以赴,他們願意為了工作與企業一同成長,他們在沒有其他外力的刺激下從內心深處迸發出火一樣的激情。他們這樣做隻是為了讓自己能做得更好。

命運之神總是青睞像他們一樣對待工作和生活的人,他們不為工作而工作,但最後他們總是能從工作中得到最大的回報。

我們欣賞工作滿腔熱情的員工,也相信每個公司的老板也同我們一樣。正如一位著名企業家所說:“成功並不是幾把無名火燒出來的成果,你得靠自己點燃內心深處的火苗。如果要靠別人為你煽風點火,這把火恐怕沒過多久就會熄滅。”

美國得克薩斯州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道:“濕火柴點不著火。”當自己覺得工作乏味、無趣時,有時不是因為工作本身出了問題,而是因為我們的激情不夠高。沒有選擇或現狀無法改變時,至少還有一點是可以改變的,那就是去積極投入地點燃我們心中的熱情,從工作中發現樂趣和驚喜,在工作的熱情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跡!

隻有這樣,你才能發現:當溫度足夠,激情綻放時,“濕火柴”也能點著火。

閱讀思考:

1.想一想,你在工作中是否認真負責、充滿激情?

2.希爾頓的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

責任鞭策學習

一個人要想在工作中變得優秀,就要積極進取,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成功必須加倍努力,而且要比別人更努力。有不平凡的過程,才會產生不平凡的結果。

現代社會,知識的特點不僅是積累多和容量大,而且知識的增長速度之快、變化之多,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特別是在競爭加劇的今天,還沒等到過招,勝負早已定下了,所以今天職場上的競爭就像“華山論劍”,最終是靠內功,靠武學的修為和領悟(即學習與創新)而一招定勝負。今天的競爭早在過招前就已開始,比的就是“準備”,比的是日積月累,比的是“功夫在詩外”。要擊敗對手,最終的辦法就是比對方準備更充分、積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