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哲學角度論述經濟學的發展軌跡(2 / 2)

於是人們解決了欲望的問題,轉而開始重視物質財富的積累。

基督教認為人是有靈魂的,依照生前的行為,死後受到審判——生前信仰基督者,憑借基督進入永生;怙惡不悛者,將受到公義的刑罰與滅亡。於是,為了拯救自己的靈魂,教徒開始從事商業,為他人和社會帶來利益,資本主義秩序由此建立。隨著封建主義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秩序的建立,各國因自身利益摩擦,最終它們分裂為德、法、意三國。

此時歐洲流行的政治經濟體製是重商主義,其認為一國國力是基於通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在重商主義的影響下,各國采取了諸多利於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發展的措施,提高商人的地位。在國與國的政治較量中,由政治產生的經濟學開始萌芽。

而人類史上第一個經濟理論體係來自於重農學派。重農學派以自然秩序為最高信條,視農業為財富的唯一來源和社會一切收入的基礎,主張勞動創造財富。而自然秩序,實則是理想化的資本主義社會,財產權利和個人經濟自由是自然秩序所規定的人類的基本權利,重農主義者也由此引申出了“私有財產”和“個人主義”,建立了個人經濟秩序。

需要強調的是,從資本主義秩序的萌芽到個人主義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人們約束自己,使他們在交易時能夠自覺遵循必要的規範,從而保證個人主義經濟秩序的公平和穩定。

四、亞當·斯密開啟的時代

亞當•;斯密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其作《國富論》標誌著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亞當•;斯密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道德情操論》,它證明了具有利己主義的人是如何在資本主義生產和社會關係中控製自己的感情和行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為,建立了公平的行為規範。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建立的經濟理論體係,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論》中的這些論述為前提的。

而後,西方社會進入勞動價值論時代。勞動價值論指出勞動決定價值,並建立了關於“勞動、價值”一係列理論。而邊際效用學派的出現被認為是經濟學全麵革命的標誌,這場革命被稱為邊際革命,它也成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開端。

五、結語

通過梳理經濟學的產生過程,筆者認為任何學說都有其適用性,都是基於特定的社會曆史背景的選擇。西方經濟學理論適用於個人主義經濟秩序,是由西方的曆史、宗教等條件決定的。若是生搬硬套,往往事與願違。

參考文獻:

[1]羅素.《西方哲學簡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

[2]趙敦華.《基督教哲學一千五百年》,人民出版社 2004

[3]曼昆.《經濟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