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敬業典範,盡顯榜樣力量
王順友:為人民服務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
如果你能夠以一顆虔誠的心對待自己的工作,視工作為生命的信仰,你一定會贏得人們的尊敬,你也將從工作中獲得最大的受益和歡樂。
王順友,全國勞模,2007年全國道德模範的獲得者。他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藏族自治縣郵政局的一名普通投遞員,自1985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木裏縣城至白雕、三角埡、倮波鄉的馬班郵路投遞工作。郵路往返裏程360公裏,月投遞兩班,一個班期為14天,22年來,他送郵行程達26萬多公裏,相當於走了21個二萬五千裏長征,相當於圍繞地球轉了6圈!
王順友擔負的馬班郵路,山高路險,氣候惡劣,一天要經過幾個氣候帶。他經常露宿荒山岩洞、亂石叢林,經曆了被野獸襲擊、意外受傷乃至腸子被騾馬踢破等艱難困苦。他常年奔波在漫漫郵路上,一年中有330天左右的時間在大山中度過,無法照顧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女,卻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他視郵件為生命,從未丟失過一個郵件。為保護郵件,他曾勇鬥歹徒,不顧個人安危跳入冰冷河水中搶撈郵件。他吃苦不言苦,餓了就吃幾口糌粑麵,渴了就喝幾口山泉水,自編自唱山歌,獨自走在寂寞的崎嶇郵路上。為了能把信件及時送到群眾手中,他寧願在風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繞行以方便沿途群眾,他從未延誤過一個班期,準確率達到100%。他還熱心為農民群眾傳遞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購買優良種子。為了給群眾捎去生產生活用品,王順友甘願繞路、貼錢、吃苦,受到群眾的交口稱讚。
“為人民服務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這是王順友自編自唱的一首歌。他用行動充分展示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充分表現出對事業的無限執著。正是憑著這種極其敬業的工作態度,20年來,王順友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個郵件,沒有丟失過一份報刊,投遞準確率達到100%,為中國郵政的普遍服務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工作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使命,是人類幸福和歡樂的源泉,它和所有有價值的事情一樣,值得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人們對工作的信仰是敬業精神的源頭,隻有敬畏自己的工作,信仰自己的工作,你才會像王順友一樣覺得自己的工作具有神聖感和使命感,你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不僅以其創立的相對論著稱於世,他一生所持守的道德信念也值得每個人銘記在心,他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崇高職業素養更是我們這些後來人應當學習的。下麵這篇短文是愛因斯坦對“我的信仰”所做的精辟闡述:
“我們這些終有一死的命運是多麼奇特呀!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隻做一個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卻無所知,盡管有的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隻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後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把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已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時常為發覺自己占有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心的必然。叔本華說:‘人能夠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這句話從我青年時代起,就對我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啟示;在我自己和別人生活麵臨困難的時候,它總是使我們得到安慰,並且永遠是寬容的源泉。這種體會可以寬大為懷地減輕那種容易使人氣餒的責任感,也可以防止我們過於嚴肅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它還會形成一種特別幽默的人生觀。
“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這一理論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在“我的信仰”裏,愛因斯坦明確闡明了人是為勞動而生的,人隻有把自己奉獻在工作中才是有意義的。
要實現自我價值,要實現人生的理想,我們就應當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信仰。把工作當做生命的信仰,你才能真正認識到工作是什麼,工作為什麼,工作幹什麼;把工作當做生命的信仰,你才會不甘平庸、才會不甘落後,你才敢在逆境中拚搏、才能在奮鬥中成功;把工作當做生命的信仰,你的生活才會過得更充實,你的人格才會變得更完美,你的生命才會變得更有意義!
如果你能夠以一顆虔誠的心對待自己的工作,視工作為生命的信仰,你一定會贏得人們的尊敬,你也將從工作中獲得最大的受益和歡樂。
閱讀思考:
1.作為職業人,我們應該學習王順友的什麼精神?
2.你能否以一顆虔誠之心對待自己的工作?
時傳祥: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
一個人無論自己的職位如何,隻要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企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就會得到老板的肯定和讚美。
時傳祥,是一位“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的掏糞工人,山東省齊河人,中共黨員,曾在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工作。
時傳祥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14歲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為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在舊中國,掏糞工不僅受到社會的歧視,還要受行業內部一些惡勢力的壓榨和盤剝,時傳祥在這些惡霸手下一幹就是20年,受盡了壓迫與欺淩。新中國成立後,他找回了做人的尊嚴,工人階級當家做主使他揚眉吐氣,他對黨充滿感激。他用一顆樸實的心記住了一個通俗的道理:掏糞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部分。他把掏糞當成十分光榮的勞動,以身作則,以苦為樂,不分分內分外,任勞任怨,滿腔熱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52年,他加入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繼續從事城市清潔工作。此時,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體現對清潔工人勞動的尊重,不僅規定他們的工資高於別的行業,而且想辦法減輕掏糞工人的勞動強度,把過去送糞的軲轆車全部換成汽車。運輸工具改善之後,時傳祥合理計算工時,挖掘潛力,把過去7個人一班的大班,改為5個人一班的小班。他帶領全班由過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則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糞背糞達5噸。管區內居民享受到了清潔優美的環境,而時傳祥背糞的右肩卻被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因而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也贏得了很多榮譽。1954年,他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956年當選為崇文區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國家主席劉少奇握著他的手,親切地說:“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隻是革命分工不同。”時傳祥高興地表示:“我要永遠聽黨的話,當一輩子掏糞工。”自此以後,他更加努力,更加熱愛本職工作。
世界上每一項工作都值得我們認真去做。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一個人的職位無論多麼不起眼、多麼無關緊要,隻要有它存在的價值,就應該認真地對待。但在職場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因不滿意自己的工作而大發牢騷,他們不僅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卑微,沒有任何價值,並且還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態度去應付工作。
輕視自己的工作,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通常是不敬業的人,也是職場中最失敗的人。
曾為西點畢業生,現為通泰電子集團首席執行官的約翰·克林斯頓說:“我必須承認我的員工很好,他們活得很輕鬆。我經常強調,在公司中無論你是什麼身份,是貴為CEO,還是身為普通員工,都要看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否定自己的勞動是個巨大的錯誤。羅馬演說家普蘭特說過:‘所有的手工勞動都是卑賤的。’從此,羅馬的輝煌曆史就結束了。”
著名的管理谘詢專家蒙迪·斯泰爾在為《洛杉磯時報》所撰寫的專欄中曾經說道:“每個人都被賦予了工作的權利,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工作是人的天職,是人類共同擁有和崇尚的一種精神。當我們把工作當成一項使命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實現人生的價值。這種工作態度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輕視工作’成為一種習慣時,其結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漸平庸雖然表麵看起來隻是損失了一些金錢或時間,但是將給你的人生留下無法挽回的遺憾。”
一個輕視自己工作的人,不可能認真地對待工作,老板自然不會重視他。在職場上,這樣的人不被“炒”掉已算十分走運,還有哪個老板願意來提升他呢?
因此,每當我們在工作中沮喪乏力、意誌消沉的時候,都應該相信,不論自己從事什麼工作、在何種行業,每個人都可以像時傳祥那樣,用百倍的責任心賦予工作更多的熱情。
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心工作才會有出頭之日。隻要我們立足本職工作,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企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就會得到老板的承認、同事的讚美。
閱讀思考:
1.時傳祥作為當代的敬業楷模,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你認為工作有貴賤之分嗎?
徐虎:在平凡的崗位上溫暖千萬家
一個人沒有敬業精神,就不要奢談什麼成功。成功並非易事,隻有那些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的人才能夠成功。
全國勞動模範、共產黨員徐虎,在水電修理工的平凡崗位上,長期積極主動地為居民排憂解難,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雷鋒之歌。
作為上海普陀區中山北路房管所的水電修理工,徐虎發現居民下班以後正是用水用電高峰,也是故障高發時間,而水電修理工卻已下班休息這一問題,於1985年在他管轄的地區率先掛出三隻醒目的“水電急修特約報修箱”,每天晚上19時準時開箱,並立即投入修理。
打從掛箱服務的那天起,在徐虎的心裏就沒有了“星期日”和“節假日”,隻留下“為民服務”4個字。
勞碌了一年,誰不想在除夕夜與家人歡聚一堂,歡歡喜喜過個年?但是,10年來,徐虎是怎樣度過除夕的呢?他的工作記錄上是這樣記載的:
1985年除夕,光新路人民浴室進水閥爆裂;
1986年除夕,南黃海石油公司斷水;
1987年除夕,石泉六村27號、棉紡一村27號、石泉路75弄3戶居民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