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評價指標初黏力:初黏力是指物品的表麵黏著力。測定方法為:將巴布劑剪成合適大小,除去隔離層後貼於電動測試儀上方的台麵上,在巴布劑上放置一個100g砝碼,將傳感器感應頭朝上,調整上限位,使測頭剛好將砝碼頂起(不可頂翻),停留5s後,感應頭自動向下移動,到達下限位後,停止移動,按下傳感器的“PEAK”鍵,可得到傳感器向下運動的極值,此極值作為初黏力值(單位N),重複3次,求平均值。
剝離強度:剝離強度是指物體對另一個表麵的附著力。測定方法為:將巴布劑剪成4cm×10cm大小,揭除隔離膜後,室溫平衡2h,將其黏於潔淨的不鏽鋼板上,用2kg輥筒來回滾壓3次,放置20min。將不鏽鋼板豎直放置,將巴布劑上方剝離呈180°翻轉後接一220g重物,記錄巴布劑從鋼板剝離的時間(單位s)。重複3次,求平均值[4]。
人體感官評價:隨機選取6人,於手腕內側貼敷相同麵積巴布劑(2cm×2cm),按所述指標進行人體感官評價。
2.2空白基質處方單因素考察
2.2.1塗布厚度選擇由於巴布劑塗布厚度直接決定了其含膏量(一般不少於0.1g·cm-2),因此通過測定巴布劑含膏量的方法,確定巴布劑塗布厚度。
按已有處方製備不同塗布厚度的空白巴布劑,參考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Ⅱ中含膏量測定第二法測定。將不同厚度巴布劑各取1片,除去蓋襯,精密稱定,置燒杯中,加水適量,加熱煮沸至背襯與膏體分離後,取出背襯,用水洗滌至背襯無殘留膏體,揮去溶劑,在105℃烘幹箱中30min,然後移至幹燥器中,冷卻30min,精密稱定,減失質量即為膏重,按標示麵積換算成100cm2的含膏量。
當塗布厚度為2.80,3.00mm時,其含膏量均大於0.1g·cm-2。考慮到巴布劑載藥量,將塗布厚度暫定為3.00mm。
2.2.2交聯劑篩選固定其他條件,選擇氫氧化鋁、甘羥鋁、氯化鋁作為交聯劑,製備空白巴布劑基質,評價其外觀。以氫氧化鋁為交聯劑,基質黏性小,流動性大,氣泡較少;以甘羥鋁為交聯劑,基質黏性大,流動性較小,氣泡少;以氯化鋁為交聯劑,基質分層,無黏性。因此確定甘羥鋁為交聯劑。
2.2.3甘羥鋁用量的考察固定其他條件,根據基質塗布時延展性和人體感官評價結果,優化甘羥鋁最佳用量。稱取甘油10g,水40g,乙醇4g,PEG4002g,聚丙烯酸鈉5g,檸檬酸0.75g,PVPK300.075g,CMC-Na0.75g,甘羥鋁用量分別為0.25,0.35,0.50,0.75g,按2.1.1項下方法製備成基質。甘羥鋁用量為0.50,0.75g時,無法均勻塗布;當甘羥鋁用量為0.25,0.35g時,可均勻塗布於無紡布上,進一步進行其人體感官學評價。最終確定甘羥鋁用量為0.35g。
2.2.4聚丙烯酸鈉用量考察固定其他條件,根據人體感官評價結果,優化聚丙烯酸鈉最佳用量。最終確定聚丙烯酸鈉用量為5g。
2.2.5黏合劑篩選固定其他條件,以人體感官評價作為指標,篩選最佳黏合劑:PVP-K30,明膠和CMC-Na。最終確定CMC-Na作為黏合劑。
2.2.6正交試驗優化處方以甘油(A,用量分別為15,20,25g)、檸檬酸(B,用量分別為1.0,1.5,2.0g)、CMC-Na(C,用量分別為1.0,1.5,2.0g)作為影響因素,以初黏力(單位:N)、剝離強度(單位:s)和人體感官評分結果為考察指標,設計L9(34)正交實驗優化處方。
由初黏力直觀分析結果可知,各因素對巴布劑初黏力影響順序為:甘油>;檸檬酸>;CMC-Na,最優處方為A3B3C1。
由剝離強度直觀分析結果可知,各因素對巴布劑剝離強度的影響順序為:CMC-Na>;甘油>;檸檬酸,最優處方為A2B2C1。
隨甘油和檸檬酸用量增加,巴布劑初黏力也逐漸增加,因此確定最優處方為A2B2C1,即甘油用量為20g,檸檬酸用量為1.5g,CMC-Na用量為1.0g。
最終確定最優空白巴布劑基礎處方質量比為:甘油-水-乙醇-PEG400-甘羥鋁-檸檬酸-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丙烯酸鈉2∶8∶0.8∶0.4∶0.07∶0.15∶0.1∶0.5。
2.3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
2.3.1白芥子、延胡索、甘遂有效成分提取將處方量白芥子-延胡索-甘遂(2∶2∶1)粉碎成粗粉,裝入1000mL圓底燒瓶內,置於電熱套中,加入8倍量60%乙醇-水溶液,連接回流裝置,保持微沸1h後,倒出提取液,再向圓底燒瓶中加入8倍量60%乙醇水溶液,加熱回流1h,合並2次提取液[5]。
將提取液轉入茄型瓶中,70℃減壓濃縮,將濃縮液分裝在100mL燒杯中(不超過燒杯1/5),於-20℃冷凍。冷凍幹燥24h後得到有效成分幹粉。
2.3.2細辛揮發油提取根據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附錄XD“揮發油測定法”中的甲法提取:取細辛適量置於1000mL圓底燒瓶中,加水適量與玻璃珠數粒,振搖混合後,連接揮發油提取器和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滿揮發油提取器的刻度部分,並溢入燒瓶為止。用電熱套緩慢加熱,保持微沸5h,直至測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熱。放置片刻,打開測定器下端活塞,將水緩緩放出,至油層上端到達0線上麵5mL處止。放置1h,開啟活塞使油層下降至其上端恰好與0線齊平,讀取揮發油量,收集揮發油備用。
2.4治療哮喘用中藥複方巴布劑含藥量考察
稱取甘油40.0g、無水乙醇16.0g、PEG-4008.0g於300mL燒杯中,稱取聚丙烯酸鈉10.0g、CMC-Na2.0g、細辛揮發油0.225mL、氮酮2.5g(為基質總質量的1%)和生薑油適量加入上述燒杯中,攪拌均勻作為A相;稱取甘羥鋁1.4g、檸檬酸3.0g、有效成分幹粉10g於200mL燒杯中,加入蒸餾水160mL,攪拌均勻作為B相;將B相緩慢加入A相,沿同一方向緩慢攪拌均勻得到含藥巴布劑。同法製備空白巴布劑基質和有效成分幹粉量分別為10.0,30.0,50.0g的載藥巴布劑(有效成分質量分數分別為4%,11%,17%),將上述巴布劑基質倒入塗布機儲料槽中,塗布於無紡布上,並被覆隔離膜。放置熟化成型,得巴布劑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