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粉體表麵改性技術改善中藥浸膏粉流動性的研究(1 / 3)

粉體表麵改性技術改善中藥浸膏粉流動性的研究

製劑與炮製

作者:餘豔宏 陸文亮 李佳佳 Changquan Calvin Sun 周群

[摘要] 該研究應用粉體表麵改性技術改善中藥浸膏粉的流動性。應用Comil粉碎整粒機,將1%的納米SiO2對7種中藥浸膏粉進行表麵改性處理。采用粉體流動性測試儀,比較改性處理前後各浸膏粉的流動性變化,利用掃描電鏡(SEM)觀察各浸膏粉的微觀表麵形態變化,借助顯微鏡測定並比較各浸膏粉的粒徑分布變化,並對改性前後的浸膏粉進行吸濕性研究。結果表明,表麵改性處理後,各浸膏粉的休止角、抹刀角、壓縮度、黏附度均明顯降低,流動性指數增加,流動性得到顯著性提高,以葛根浸膏粉和大黃浸膏粉改善最為顯著,掃描電鏡觀察顯示改性後的浸膏粉表麵均附著有納米SiO2,而改性前後的浸膏粉的粒徑和吸濕性均無明顯變化。該技術可為改善中藥浸膏粉流動性提供新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 中藥浸膏粉;表麵改性;Comil粉碎整粒機;流動性

[收稿日期] 2014-07-29

[通信作者] * 周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藥新劑型與納米材料研究, Tel:13807194659, E-mail

[作者簡介] 餘豔宏,碩士研究生,E-mail

中藥浸膏粉是中藥固體製劑的主要原料,流動性普遍較差,影響固體製劑的生產和質量[1-3]。目前製劑生產中改善浸膏粉流動性的常用方法是製粒或加入助流劑。製粒法增加了生產工藝單元和成本,且製粒後的可壓性明顯下降,所製片劑易出現崩解遲緩、溶出度差等問題[4],而加入助流劑法常無法均勻分散或者由於加入量多,造成服用量大。可見,尋求更有效改善中藥浸膏粉流動性的新方法勢在必行。

粉體表麵改性技術已被國內藥劑學家們應用於改善粉體的吸濕性、潤濕性等[5-6],但改善中藥浸膏粉流動性的研究少見報道。國外近年來應用Comilling表麵包覆改性技術改善化學藥物粉體的流動性,取得一定進展[7-9]。該技術是將納米粒子包覆於粉體顆粒表麵,利用納米粒子龐大的比表麵積、表麵多介孔結構,超強的表麵吸附能力及表麵能大、分散性好等特異的理化特性,對粉體粒子表麵進行處理,有目的地改變粉體粒子表麵性質[10-11]。但國內外尚未見學者將該技術應用於中藥浸膏粉流動性的研究。本研究應用Comilling表麵包覆改性技術對幾種常見中藥浸膏粉進行表麵改性處理,研究改性前後浸膏粉流動性的變化,以期為解決中藥浸膏粉流動性差的問題提供一些借鑒。

1 材料

VH-5型粉末混合機(吉首市中誠製藥機械廠);U5-0105R 型Comil粉碎整粒機(Quadro Engineering Corp., Waterloo, OT, Canada);VOS-60A 型STIK真空幹燥箱[施都凱儀器設備(上海)有限公司];PT-E 型粉體流動性測試儀 (Hoskawa Micromeritics Laboratory, Osaka, Japan);GSL 1100X-SPC16C 型濺射蒸碳儀(沈陽科晶自動儀設備有限公司);NOVA NanoSEM 450 型掃描電鏡(荷蘭FEI公司);OLYMPUS 型生物顯微鏡(寧波科博會科技有限公司);MT-250B 型STIK恒溫恒濕箱[施都凱儀器設備(上海)有限公司]。

玄參(批號140201),麥冬(批號140201),甘草(批號130701),桔梗(批號140301)均購自武漢劉天保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中藥飲片廠;葛根浸膏粉(批號140401),甘草浸膏粉(批號140320),金錢草浸膏粉(批號140210)購自西安嘉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黃浸膏粉(批號140325),冬淩草浸膏粉(批號140329),北豆根浸膏粉(批號140329)購自西安潤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葛根、大黃、冬淩草分別為不同濃度乙醇提取,甘草和北豆根為水提取,金錢草為甲醇提取,葛根浸膏粉、甘草浸膏粉和金錢草浸膏粉為噴霧幹燥製得,大黃浸膏粉、冬淩草浸膏粉和北豆根浸膏粉為減壓幹燥製得。所有浸膏粉均密封置於幹燥器中保存。

納米SiO2(批號12102401),粒徑0~14 nm,購自Cabot Corporation, Boston, Massachusetts。

2 方法與結果

2.1 浸膏粉與改性浸膏粉的製備

2.1.1 玄麥甘桔浸膏粉的製備 取玄參、麥冬、甘草、桔梗飲片,按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方法製備玄麥甘桔浸膏,並經減壓幹燥、粉碎過80目篩即得。

2.1.2 改性浸膏粉的製備 按照本課題組前期建立並優化的改性樣品的製備方法[7,12-13],分別稱取浸膏粉138.6 g和納米SiO2 1.4 g,混勻,過50目篩,於粉末混合機內混合5 min(轉速為26 r·min-1)。再用Comil粉碎整粒機改性處理10次(篩網孔徑0.457 mm,轉速1 100 r·min-1),即得改性浸膏粉。葛根、大黃、甘草、冬淩草、北豆根、金錢草6種單方浸膏粉以及玄麥甘桔浸膏粉均采用該法製備。

2.2 改性前後浸膏粉流動性測定[14-15]

采用粉體流動性測試儀測定浸膏粉的流動性。取一定量的待測浸膏粉於篩筒內,在一定的振動強度下使浸膏粉通過漏鬥均勻流出,直至獲得最高的圓錐體,測量圓錐體斜麵與平麵的夾角,即得浸膏粉的休止角。把粉料托盤升到與抹刀接觸的位置,加入浸膏粉,降低托盤,測量抹刀上浸膏粉與抹刀的角度,抬起滑動重錘讓其下落,測量重錘滑落後浸膏粉與抹刀的角度,取重錘滑落前後2個角度的平均值,即得浸膏粉的抹刀角。在一定振動強度下使浸膏粉均勻流入100 mL容器內,稱量容器內浸膏粉質量並除以100即得其鬆密度A,給予一定強度的敲振(3 min,敲振180次),同法操作,即得其振實密度P,壓縮度C=(1-鬆密度/ 振實密度)×100%。將200,100,60目篩子放在振動台上,稱量2 g浸膏粉倒入篩子,振動一定時間T後,稱量留在每個篩子裏的浸膏粉量,黏附度=(W60目+W100目×0.6+W200目×0.2)/W樣品×100%,其中振動時間T=20+(1.6-W)/0.016 (s),W=(P-A)×C/100+A (g·mL-1),式中P為振實密度;A為鬆密度;C為壓縮度;W為動態堆積密度。休止角、抹刀角、鬆密度等均平行測量3次,取平均值。根據以上測量結果,查閱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所帶附表得休止角指數、抹刀角指數、壓縮度指數和黏附度指數,計算粉體流動性指數FI=休止角指數+抹刀角指數+壓縮度指數+黏附度指數,綜合評價浸膏粉的流動性。流動性測定結果及各對應指數值分別,改性前後浸膏粉流動性的比較。結果表明,經納米SiO2表麵改性處理後,7種浸膏粉的休止角、抹刀角、壓縮度、黏附度均明顯減小,鬆密度、振實密度和流動性指數增加;流動性指數FI與流動性能對照表,改性前浸膏粉的流動性不好或非常不好,改性後浸膏粉的流動性都有顯著性提高,考慮到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加入其他輔料,故認為改性後浸膏粉的流動性能滿足生產需求。

2.3 改性前後浸膏粉表麵形態觀察

分別取適量浸膏粉,均勻鋪於貼有導熱膠的電鏡銅台上,噴金60 s後置於掃描電鏡下,在高真空環境下觀察粒子表麵形態,加速電壓為3.0 kV。盡管各浸膏粉粉體粒子的形態不同,表麵改性處理後各浸膏粉表麵均分散有納米SiO2。其中葛根浸膏粉、甘草浸膏粉、金錢草浸膏粉為噴霧幹燥製得,粒子偏向於圓球形,大黃浸膏粉、冬淩草浸膏粉、北豆根浸膏粉、玄麥甘桔浸膏粉為減壓幹燥後粉碎製得,粒子偏向於不規則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