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雲南人的海洋夢
在中國浩渺無際的南海上,有著數百個由珊瑚礁構成的島、礁、灘、沙和暗沙,由這些島礁組成的西沙、東沙、中沙和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美麗中國的領土上最璀璨的明珠,早在秦漢時期,開發海上絲綢之路的先民們就來到這些島礁,確立了中國對這片海洋的主權。兩千多年來,一代代中國的航海家們穿行其間,為它們絕世的風景所震撼,留下了許多濃墨重彩的記載。1947年,中國政府為這些島礁正式命名時,為了紀念這些航海家們,許多島礁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無論是南沙群島的鄭和群礁、馬歡島、費信島,還是西沙群島的永樂群島、宣德群島,這些占據了南海大多數島礁的名字都與一個雲南人密不可分——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昆陽位於雲南省晉寧縣境內,若非各種史料、誌書的記載,沒有人會把這個小鎮同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的出生聯係到一起。昆陽城中有一座月山,循著當地老人的指點,我找到了鄭和公園。大門之內立有“鄭和故裏”牌坊,其後,參天樹叢中掩映著鄭和紀念館,陳列有鄭和下西洋的碑文拓片、石刻以及航海用具等文物。館內荷塘悠悠,花木扶疏,左右各立三寶亭和故裏亭。
公元1371年,雲南高原上最大的湖泊滇池之畔誕生了一個名叫馬三保的男孩。當時的晉寧縣昆陽鎮已經是滇池南岸最大的港口,來自滇南的貨物通過馬幫馱到這裏,然後用船載入北岸的昆明。對生活在高原的人來說,五百裏滇池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海,也許年幼的鄭和就曾經夢想著海對麵那個馬可波羅筆下壯麗的鴨池城。鄭和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穆斯林,曾經飄洋過海到遙遠的麥加朝過聖,從小就向鄭和講述那朝聖途中破浪遠航、跋山涉水的驚險經曆和萬裏之外異國他鄉的奇人異事。就這樣,一個高原山間長大的孩子心中激蕩的是海洋之夢。
公園最高處開闊的平地上,綠樹叢中飛起一隻隻金色的簷角,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分外奪目。待穿過樹叢,一艘巨船展現眼前,這是仿當年鄭和寶船船形所建的三寶樓。其船頭為一幢三層亭閣式樓宇,一樓正中懸一黑底白字匾額,梁啟超所題的“海上巨人”四個大字肅正蒼渾。三寶樓回廊相連,形成穩固的船身,船尾對稱的漢白玉階梯撐起一座金色的飛簷四角亭。立於亭下,極目遠眺,滇池一望無垠。遙想當年,在終於得到皇帝批準,建寶船、下西洋之初,鄭和也曾眺望過那片未知的海域吧?那時的他,胸中又曾經澎湃起怎樣的波濤呢?
曆史將記住這個日子,明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鄭和在南京龍江港起航,開始了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遠航征程,鄭和站在船頭,看著即將出發的龐大艦隊和眼前的茫茫大海。他明白自己此次航程所負的使命和職責,但他並不知道,此時此刻,他正在創造一段曆史,將會被後人永遠傳頌的曆史。他的心中充滿了興奮,自幼年始向往的大海現在就在他的眼前,等待著他去征服!一段偉大的曆程就要開始了!
揚帆!
從明永樂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攜王景弘、費信、馬歡等2萬餘人,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創舉。在2002年出版的暢銷書《1421:中國發現世界》中,前英國皇家海軍潛水艇指揮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鄭和船隊曾經實現環球航行,並早在西方大航海時代之前便已發現美洲和大洋洲的論點。不管鄭和是否踏上了美洲大陸的土地,鄭和都已經躋身於世界最偉大的航海家之列。
我回望佇立於月山上的高大的鄭和石雕像,他手持航海卷軸,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似乎在守護著自小離開的家鄉,又仿佛在籌劃著新一輪的遠航。鄭和,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裏才是你真正的歸宿,你永遠屬於那裏。鄭和之後再無鄭和,但對海洋的夢想卻屬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