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宗錦:我不知道,在中國大學裏,如今有幾個老師會像洪果那樣熱愛學術和愛護學生,年複一年不計功利地和學生一起開讀書會?據我所知,幾年來他和學生一起讀聯邦黨人、韋伯、密爾、托克維爾、《論語》、《聖經》等等經典作品,盡心竭力。他並非鬥士,他的溫和堅定淵博,他的豪爽樂觀甚至廚藝,都隻能讓我慚愧不已。
微訪問:為什麼學校裏這樣不計功利的老師不多了?
微回答:我覺得首先,其實無論在哪個行業,不計功利的人都不多。其次是,高校近二十年以來,商業化市場化的影響愈來愈大,高校教師獨善其身並不容易。第三是,高校的評價機製現在側重科研而不重教學,因為科研可以數量化也可以為學校本身在行政序列裏贏得地位,而教師對學生的默默付出,例如開讀書會則純粹是費力未必討好的舉動。
管清友: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就是要實事求是地承認客觀經濟規律。政府要做的是,防範和化解風險,減少社會陣痛。
微訪問:防範化解風險過程,如何防止重蹈否認市場決定性作用的覆轍?
微回答:這個屬於不可控風險。要徹底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通過體製改革約束政府之手,放開市場之手。如何約束政府,那就是一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問題了。
西門不暗:轉基因這話題,不是一般的公共話題,它不是由肉眼、經驗、常識可以做判斷的,也不是花點錢去做實地調查就能得出結論,這必須是由受過嚴格專業訓練的人去做的。崔永元是非專業背景的公眾人物,事先帶著反轉的立場去美國調查,這是極其不靠譜的,民粹立場當然受歡迎,但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微訪問:為什麼許多非專業人士包括普通人都有這種當宣判者的熱情?
微回答:我們的教育裏,缺乏對科學的敬畏之情,對科學意識和精神的訓練也匱乏。而當下國人對專家、學者的權威和專業素養失去了起碼的信任,不相信專家→不相信科學→不相信需要專業的科學訓練的人才能做科學調查,形成了一個邏輯鏈條,導致了人人都可以去對專業的科學問題做判斷下結論的後果。
石扉客在朝陽:褚橙之後,柳桃潘蘋果之類紛紛登台。人家是褚喻(褚時健、喻華峰——編者注)兩人坐牢換來的人生跌宕,時代受害者五味雜陳的價值觀營銷,豈是你等戲子類產品所能簡單效仿?
微訪問:為什麼在此特別強調價值觀營銷?
微回答:我理解褚喻賣的的不是橙子,是產品身上附加的價值觀。顧客買的也不是橙子,是對價值觀的致敬。這年頭物質過剩,精神稀缺,人生跌宕,是非黑白,人心自有公道。所以我反感那種簡單的粗糙的追風,削減了這個特定產品附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