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訪問

微訪問

黃小邪在芝大:清晨四點起床,趕飛機。出租車司機是約旦人,來芝加哥已二十五年。四個孩子,有個兒子在俄羅斯讀醫學院,他三個月前去參加兒子畢業典禮。抱怨俄羅斯東西真貴,基礎設施又舊,人們真不容易。再三說中國經濟發展太厲害。我說也有貧富分化、環境諸問題,他還是再三感歎中國和印度強大。

微訪問:據說,很多普通西方人錯誤地覺得中國很落後。是不是也有很多普通西方人覺得,中國很先進了?

微回答:從我接觸的普通西方人來看(包括美國人和在美國的其他國家移民),好像覺得中國先進的人占多數,大約總在新聞裏看到高樓大廈高鐵等先進基礎設施及GDP數字吧。

諸大建:中國霧霾,會與倫敦煙霧和洛杉磯煙霧並列,載入世界史冊,被後人流傳。痛苦的是,當年吾國表示不走先汙染後治理老路,現在卻有過之無不及;我們斥之為資本主義的專屬罪惡,現在卻羞辱著社會主義和中國模式。環境問題不問姓社姓資。中國要走好,意識形態的大話要少一些,有利於人民生活的行動要多一些。

微訪問:意識形態曾讓我們覺得“霧霾有國界”,現在仍在阻礙我們治理霧霾嗎?

微回答: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認為資本主義有汙染,社會主義是沒有汙染的,霧霾盛行證明汙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現在仍然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霧霾是市場失靈的表現,其實中國的霧霾不僅有企業和消費者個人方麵的市場失靈,更多的是政府失靈,表現在工業、能源、城市、合作治理等多方麵 。

恐怖大王李西閩:我6歲那年,兩個比我大三四歲的孩子,為了逼我拿出兩分錢給他們買糖吃,我死活不給,他們就用削鉛筆的小刀割我耳朵,要不是被一個大人發現,他們也許就把我耳朵割下來了。想到那個摔幼兒的小姑娘,我隻想套用「姐姐的墓園」裏的一句話:這個世界的殘忍,一直沒有改變過。關注心靈,無論年幼還是年老。

微訪問:殘忍或善良可能是成年人的觀念,對孩子來說,有沒有可能都隻是本能的釋放呢?

微回答:對於孩童,本能的釋放是有的,但對於10多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不是單純的本能釋放問題,她如此殘忍地對待比自己小的孩子,一定有殘忍個性形成的原因。善也要後天的養成,愛需要教育。孩子的殘忍受環境和成年人的影響十分深重,善良也一樣。

韓浩月:《私人訂製》可能麵臨這樣的狀況:管你導演是進步還是退步,管你故事是好看還是不好看,觀眾年底要樂一下子的需求總得爆發出來。此模式在去年《少年派》、《一九四二》、《泰囧》的三片比拚中已經顯現。國產電影需要喜劇來開辟商業大道,觀眾青睞也為喜劇創作提供了巨大空間。難以想象這個檔期喜劇如此之少。

微訪問:喜劇電影少和春晚好笑的相聲小品少,有相同的原因嗎?

微回答:相同的原因,1、顧忌太多,自縛手腳。2、拘泥於形式,缺乏智慧表達。3、創作團隊圈子化,新生力量難崛起。4、創作者的智商通常低於觀眾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