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易責怪他人
喬瑟芬·卡耐基高中畢業時,隻有19歲,卡耐基請她到紐約來擔任他的秘書。如今,她已是一位十分幹練的秘書了。但在剛開始的時候,她還沒有什麼做事的經驗,情感十分敏感脆弱。
有一次卡耐基準備指責她,卻又馬上對自己說:“等一下,戴爾,等一下。你幾乎有喬瑟芬兩倍的年紀,做事經驗更是多出好幾倍,怎麼可以要求她能有你的看法、判斷和主動自發的精神——何況你自己也並不非常出色?還有,戴爾,你在19歲的時候是什麼德行?記得你像蠢驢一樣犯下的錯誤嗎?記得你也曾做過這樣或那樣的錯事嗎?假如如實地下個結論:喬瑟花比你19歲時要好得多——慚愧的是,你卻沒有稱讚過她。”
所以,再遇到喬瑟芬犯錯時,卡耐基總是這樣說:“喬瑟芬,你犯下了一項錯誤。但是,老天知道,我以前也常常如此。判斷力並非生來具備,那全得靠自己的經驗。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還比不上你呢。我實在沒有資格批評別人,但是,依我的經驗,假如你這麼做的話,或許會好些?”
聽別人數說自己的錯誤有時很難接受,但假如對方謙卑地自稱他們也並非完美,我們的心理就會比較平衡一些。
達利斯通是加拿大的一位工程師,他發現秘書常常把口授的信件拚錯字,幾乎每一麵總要錯上二三個字。於是他決心要讓她改正這一錯誤:
“其實我和許多工程師一樣,英文或拚寫有時也會出錯。但我有個保持了好幾年的習慣,就是常常隨身帶著一本小筆記簿,上麵記下了我常拚錯的字。我發現秘書所犯的錯誤後,及時給她指了出來,但她還是我行我素,一點也沒有改進的意思。
“我決定改變方式,等第二次又發現她拚錯時,我坐到打字機旁,指著她打錯的地方說:這個字好象打錯了,這也是我常拚錯的一個字,幸好我隨身帶有拚寫簿(我打開拚寫本,翻到所要的那頁)。哦,就在這裏。我現在對拚寫十分注意,因為別人常常以此來評判我們,而拚錯字也會貶低我們公司的形象。
“我不知道後來她有沒有采用我的方法。但很顯然,自那次談話之後,她就再沒出現過拚錯字的錯誤了。”
承認自己的錯誤,就算你還沒有改正過來,也可以幫助改善他人的行為。請看克萊倫斯·澤休森講述的故事。
他偶然發現自己15歲的兒子正學著抽煙——“我自然不願意大衛抽煙,”澤休森說道,“但是他的媽媽和我都抽煙,我們給孩子作出了不好的榜樣。我告訴大衛說,自己如何在年輕的時候開始抽煙,如何為煙癮所害,到現在已經是無法戒除了。我提醒他,我因抽煙已咳嗽得很厲害,如果他抽上個幾年,情形也會跟我一樣。”
“我打他罵他,也沒有阻止他不抽煙,我隻是指出自己如何染上煙癮,然後身受其害的事例影響他。
“大衛想了一陣子,決定在高中畢業前暫不抽煙。好幾年過去了,大衛一直沒有再抽煙,也沒有想抽的意思。
“自那次警告孩子後,我也決定戒煙,由於家人的支持、幫忙,我終於成功了。”
記住,在指責別人之前,要先想想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