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空頭市場中,如股價先後向上突破了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又突破了60日移動平均線,則後市會有一波強力反彈的中級行情,甚至空頭市場就此結束,多頭市場開始。
11空頭市場中,如股價向上突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並站穩,是股價在空頭市場中反彈的征兆。
12空頭市場中,如股價向上突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後又站上30日移動平均線,且10日與30日移動平均線形成黃金交叉,則反彈勢將轉強,後市有一定上升空間。
均線係統的周期選擇
均線係統的周期選擇有很多種,從3日到數百日平均線都有投資者采用。但是到底應以幾日平均線做行情判斷的參考比較具有實效,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多數投資人。投資者因為大都傾向短期投機,所以證券公司的均線設置,通常都是短期或短中期均線,比如5日、10日、20日,或者5日、10日、30日,極少使用可以代表短中長三種趨勢的均線。事實上,均線的選擇應該代表短中長三種趨勢,而不是過分重視某一種趨勢而忽略別的趨勢,這都是不明智的,所以應參考以下幾種趨勢:
1短期趨勢
通常是指一個月以下的股價波動趨勢。因為5日線均線所代表的是一個星期的波動。10日線代表的是半月線。所以我們經常以它們代表短期趨勢,短期均線通常波動起伏較大,過於敏感。
2中期趨勢
是指一個月以上,半年以下的股價波動趨勢。常用20日線、40日線、60日線。這是因為20日線代表的是一個月股價波動趨勢。40日線代表的是兩個月的股價波動趨勢。60日線所代表的是三個月的波動趨勢,又正好是一個季度,因此又叫季線,也經常有投資人采用。中期均線走勢既不過於敏感,又有沉穩的一麵,因此最常被投資人使用。
3長期趨勢
是指半年以上的股價波動的趨勢。比較常用的是120日線與240日線。120日線代表半年的波動方向,又叫半年線。240日均線代表的是正好一年的波動方向,又叫年線。總的來講長期均線走勢過於穩重,不靈活。
為了同時顯示這三種趨勢與長期、短期、中期,投資大眾的平均成本,投資者應同時選擇這幾種趨勢,而不能因為個人習慣或愛好厚此薄彼。不能同時觀察幾種趨勢的變動,是不能夠做好分析工作的。
很多投資者設置一些不常見的均線周期,比如:7日、9日、13日、27日,等等,目的是擔心莊家故意騙線。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實上隻要是短期波動,隨時就有主力故意畫線的可能。這是因為短期均線最容易操縱,而中長期趨勢則很難故意畫線,假如所有的投資人參考的均線周期都是240日均線,即使主力知道這一點,他又能怎樣做騙線?這正是要三種趨勢同時考慮的主要原因。因此,投資者沒有必要處心積慮地設置一些不常用的均線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以收盤價作為計算均線係統的基點,是因為在過去,不論是任何的技術指標,包括K線的記錄,完全是手工記錄。所以要將每一隻股票的收盤價記錄在案已經很不容易了,要得到股票的每日均價,必須要有交易所提供的全部成交記錄,才能計算得出。一方麵計算數據太大,另一方麵資料來之不易,而收盤價較為容易得到,所以就將收盤價作為計算平均線的基點,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實際上最可以代表一天股價的平均成本的當然不是收盤價,而是一日的均價。運用收盤價計算短期的均線,比如5日均線,就離真正均價的差距較大,所以用這種計算方法得出的均線周期越短,就越不能代表平均成本。相對來說,越長的周期這種誤差就越小,所以真正有代表意義的是每日的均價,而並非收盤價,這一因素是使用均線係統的投資人必須注意的。捕捉主升浪的均線係統
大盤最好是處於漲勢階段,至少也需平穩,最好不要在大跌趨勢中炒作是短線捕捉個股主升浪的前提。每個板塊都有自己的領頭者,看見領頭的動了,就馬上看第二個以後的股票。所選個股必須是處在上升通道之中,而且5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呈現雙重“黃金交叉”之後,即均線係統發出“炒底買入信號”。當該股的5日、10日移動平均線均於3月21日向上突破30日移動平均線之後,則其均線係統便形成“多頭排列”。特別是每當該股回調到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時是較佳買入時機。
對於一些前期已出現一定漲幅,隨後在高位縮量整理的個股,一旦均線重新向上發散,表明新一輪攻勢即將展開。
對於短期漲幅過大的個股,一旦其5日移動平均線反轉向下有效跌穿10日移動平均線,則表明該股已處於強弩之末,大勢已去,投資者應迅速賣出清倉,獲利了結。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均線亦是如此。均線交叉時一般有一個技術回調,交叉向上回檔時買進,交叉向下回檔時賣出。
1在有趨勢市道中移動平均線的優點
(1)運用移動平均線可觀察股價總的走勢,不考慮股價的偶然變動,這樣可自動選擇出入市的時機。
(2)平均線能顯示“出入貨”的信號,將風險水平降低。無論平均線變化怎樣,但反映買或賣信號的途徑則一樣。即是,若股價(一定要用收市價)向下穿破移動平均線,便是沽貨訊號;反之,若股價向上衝移動平均線,便是入貨訊號。
2在無趨勢市道中移動平均線的缺點
(1)通過分析均線係統可以得出一係列買賣信號,但均線係統本身反應較慢,不易把握股價趨勢的高峰與低穀。所以應該結合日K線、KDJ指標、OBV指標等其他分析方法,通過多種技術分析方法來決定買賣策略。
(2)在價格波幅不大的牛皮市期間,平均線折中於價格之中,出現上下交錯型的出入貨訊號,使分析者無法定論,在無趨勢的期間,重複的虧損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此時應選擇其他的技術分析方法。
如何看待均線膠著
投資者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個股:走勢不上不下,甚至不為大市所動,兀自我行我素,股價老是圍繞短期均線波動且波幅十分狹窄,呈現出一種膠著狀態。那麼,這種態勢預示著什麼?其後續走勢又將如何發展呢?
實際上,這一問題必須通過辯證分析來進行判斷,因為均線膠著之後的走勢既可能存在比較大的市場機會,也完全有可能是一個陷阱。其判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所處位置及成交量情況
首先要明確當時的股價水平處於相對高位還是相對低位。很多時候投資者無法判斷股價是處於底部、中部還是頂部,但從其近來的運行趨勢判斷股價究竟是處於一段時間來的相對高位還是相對低位並不十分困難。如果是在相對高位且成交量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則必須提防風險;反之,若處於相對低位且成交量與前期相比萎縮較為明顯,則成交量重新放大之時,股價一般都會有一個上揚的過程。而當股價處於上下均可的中位時,成交量更是必須重點參考的指標。
2曆史走勢
該股曆史上有沒有過被莊家爆炒的經曆?如果有,並且從時間上看距今還不夠久遠(至少要1~2年以上),仍不時表現出成交量突升突減、日K線常常帶有較長的上下影線等莊股特征,則最好少碰為妙,因為有莊並不是壞事,但千方百計想出貨的莊則不是好事;如果是經過長時間無莊狀態的低迷之後出現均線膠著狀態,則可予以關注,等待成交量放大的介入信號出現。
3參考長期均線及周K線甚至月K線
在判斷趨勢模棱兩可的時候,投資者可以用較長期的均線來進行研判,比如125天線、250天線,甚至更長時間的均線,等等。因為短期均線可能存在主力畫線之嫌,但主力耐性再好、功夫再深,也隻能是短期行為,不可能成年累月地畫下去。另外,有時候在日線圖上不好把握的趨勢,在周線圖或月線圖上卻往往能夠一目了然。因此,投資者完全可以並且應該養成一種習慣,即在分析大盤或個股走勢時經常參考長期均線以及周線圖或月線圖的形態、趨勢及技術指標,高瞻遠矚更能做到心中有數。
均線膠著屬於整理形態,其後必然會有一個突破的過程。如果成交量逐漸放大,均線係統開始呈現多頭排列現象,則其後將有一段升勢;而一旦向下突破,也會有較大的下跌空間。需要注意的是,向下突破時成交量不一定放大,投資者切不可因為下跌無量而掉以輕心。
由移動平均線判斷買入時機
在實際運用中,既可用單一均線如10日或30日均線等分析短期或中期趨勢和判斷買賣時機,也可用幾條均線組合分析短期和中期趨勢和或長期趨勢並判斷買賣時機。下麵我們就介紹根據移動平均判斷買入時機的方法。
15日均線上穿20日、60日和120日均線
這裏要介紹的方法就是利用量價線中的線,即均線係統來快速捕捉莊家進莊洗盤後,即將拉升的個股。首先我們將均線係統設置為5日、20日、60日和120日,如果係統隻有三根均線的話,也可以設為20日、60日和120日。在設好均線係統後,具體運用時,當莊家吸籌時成交量逐漸放大,股價隨之上升,5日均線上穿20日均線,5日、20日又上穿60日和120日均線,在整個均線係統形成多頭排列後,股價也有了一定漲幅後,莊家自然要洗盤。洗盤時莊家一般會將股價打壓得很低,股價先後跌破5日均線、20日均線和60日均線甚至120日均線,使短期均線呈空頭排列,20日均線持續走低,但由於莊家是洗盤性質,上升通道的中長期60日均線和120日均線不會受影響,仍然是處於向上或走平狀態。這時20日均線經過前期的回落後與上升中的或走平的120日均線形成收斂狀態,在20日均線與120日均線收斂的過程中,回落的股價開始企穩並逐步上穿收斂中的20日與120日均線。這時投資者就要注意了,一旦某天股價放量突破上方的60日均線,最好是以光頭陽線突破上方的60日均線,那麼當天收盤前就是最好的介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