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看移動平均線對趨勢的追蹤(1 / 3)

第七章 看移動平均線對趨勢的追蹤

描述趨勢的首選

在實際應用的時候,有些人是通過均線係統,而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趨勢線來判斷趨勢。其實在實戰中,均線也是一個描述趨勢的理想指標,首先相當重要的一點在於,當前的大多數行情係統中,均線都是相對直觀的一種分析工具,方便廣大投資者使用。

其次,很多時候在某個上升或者下降趨勢中,均線所表達出來的也大多是近乎線性的曲線,而且常常與畫出的趨勢線大致一致。正因為常常有這種異曲同工之用途,所以很多時候直接使用均線來替代趨勢線,也是一種很有效的選擇。

這裏提醒投資者一點,就是在運用技術分析方法的時候不要拘泥於形式,其實很多技術分析方法原理上都有相通之處。在使用技術分析的時候,使用者的經驗實際上在其中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有市場分析人士說得很有道理:“

學習技術分析方法並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哪一種投資者用起來更有效、更得心應手,最終能夠幫助投資者在市場上去獲取利潤,實際上所說的就是經驗問題。”

選擇均線的原因還在於:趨勢線分析中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方法是,趨勢線的角色是可以轉換的,也就是說一旦下降趨勢線被有效突破了,它將成為後期行情的支持所在。但在實際使用中會發現,由於下降趨勢線是無限向下延伸的,從中線的角度看30日均線仍然是判別市場的一個重要指標。

另外,在趨勢線理論中認為,被反複實驗的壓力線或者支持線更加有效,從這一點看很多時候均線似乎也比趨勢線的效果更明顯。例如上證指數2006年8、9月份重新下跌以來,很多時候盤中短暫的反彈高點更經常是受阻於5日或者是10日均線,假如這時候去畫嚴格的下降趨勢線,效果反而不一定理想。實際上之前的這段跌勢,很多投資者也都是應用5日、10日均線係統來判斷大盤的短期走勢,也可能由於這種看法具有普遍性,導致5日、10日均線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行情短暫反彈的主要壓力所在。從以上種種情況看,建議投資者在判斷趨勢的時候,也不妨考慮使用適當的均線來進行分析。

平均線為什麼能分析價格走勢

移動平均線是分析價格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它主要是將一定時間內的股價加以平均,根據平均值作出圖線。通常將每日的K線圖與平均線繪在同一張圖中,這樣便於分析比較。通過分析平均線的走勢以及平均線與K線之間的關係來決定買賣的時機,或是判斷大勢的方向。主張采用移動平均線的人士認為,每天交易中的大多數細小的波動僅僅是一個重要的趨勢的小插曲,如果過分看重這些小波動,反而容易忽略主要的趨勢。因此,他們認為分析股價走勢應有更廣闊的眼光。采用平均線的方式,著眼於價格變動的大趨勢。一般平均線采樣數有3天、7天、10天和30天,等等,甚至有的長期平均線取樣時間長達150天和250天。

技術分析者之所以能夠用平均線來分析價格走勢,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平均線能夠表示出股價運動的基本趨勢。

2移動平均線不會像日線那樣大起大落,而是起落得相當平穩。向上的平均線經常是緩緩向上,向下也是這樣。要改變平均線的運動趨勢相當不容易。

3通常愈長期的平均線,愈能表現出安全的特性,即移動平均線不會輕易地往上往下,必須等市勢明朗後,平均線才會真正改變方向。經常是市勢開始回落之初,平均線卻是向上的,等到市勢落勢顯著時,才見平均線走下坡。這是平均線的最大特色。

4股價從平均線下方向上突破後,平均線也開始向上移動,可以看成是多頭的支撐線,市價每次跌回平均線附近時,自然會產生支撐力量。短期平均線向上移動的速度較快,中長期移動平均線向上移動的速度較慢,但都表示一定期間內平均持股成本增加。

5股價從平均線上方向下突破後,平均線也由此開始向下方移動,這時平均線成了空頭的阻力線,市價每次反彈至平均線附近時,自然產生阻力。因此在平均線往下運動時,每當股價反彈到平均線附近都是賣出的時機,平均線此時具有助跌的功能。如果市價下跌逐漸趨緩,平均線開始減速下行,此時若股價再次與平均線接近,則可能向上衝破均線開始升勢,此時均線的助跌功能減弱。

移動平均線買賣時機的研判主要以葛蘭碧八法則為依據,具體內容如下:

1移動平均線的買入時機

(1)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而股價從平均線的下方突破平均 線時,是買進信號。

(2)股價雖跌入平均線之下,而平均線在上揚,不久股價又回到平均線上時為買進信號。

(3)股價線走在平均線之上,股價雖然下跌,但未跌破平均線, 股價又上升時可以加碼買進。

(4)股價線低於平均線,突然暴跌,遠離平均線之時,極可能再趨向平均線,是為買進時機。

2移動平均線的賣出時機

(1)平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而股價從平均線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線時,應是賣出信號。

(2)股價呈上升突破平均線,但又立刻回複到平均線之下,而且平均線仍在繼續下跌時,是賣出時機。

(3)股價線在平均線之下,股價上升但未達平均線又告回落,是賣出時機。

(4)股價線在上升中,且走在平均線之上,突然暴漲,遠離平均線,很可能再趨向平均線,為賣出時機。

移動平均線對趨勢的追蹤

看K線圖,投資者必須先對移動平均線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以日線圖中的5日移動平均線為例,“平均”指最近5天收市價格的算術平均線,“移動”指選取的收市價格數據總是最近5天的收市價格,並在計算中逐日向前推移。

1移動平均線係統中大參數的作用主要在於看壓力和支撐

大參數通常以菲波納奇數字中的55、89、144、233和其他的數字如72、113、187、288、384、576、748等運用較為有效。這些大參數從數學上講蘊涵了時間之窗、黃金分割的原理,也是市場上大的時間周期的市場平均成本和成交量的堆積所在,大盤或個股趨勢在這些大均線位置出現穿越、停頓或轉向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大參數的移動平均線的壓力和支撐作用也由此產生。這也為投資者逢低買入和逢高賣出的時機提供了依據。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參數對月線、周線、日線、60分鍾線、30分鍾線、15分鍾線、5分鍾線移動平均線設置均有效。

2移動平均線係統中小參數的作用主要在於看通道

以日線為例,5日、10日、20日、30日均線是多數投資者常用的移動平均線係統參數,觀察這些均線形成的通道方向對投資者的決策至關重要。股票操作重在趨勢的把握,通道描述的是趨勢的發展方向,持有上升通道的股票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贏利,持有下降通道的股票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虧損。在標準的上升通道中,日K線位於5日均線的上方、5日均線在10日均線的上方、10日均線在20日上方,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講到的股票下跌受到均線係統的支撐;而在標準的下跌通道中,情形正好相反,也就是我們經常講到的股票上漲受到均線係統的壓製。

3移動平均線對趨勢的把握講究看長做短

隻有在看清月線、周線趨勢後,才能對目前的市場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在進入、觀望、退出這三種操作策略中做出正確的抉擇,並相應製訂出長線、中線、短線持股或持幣的方案,而真正意義的買入和賣出時機的把握卻是在日線、60分鍾線、30分鍾線、15分鍾線、5分鍾線的小點上完成的,這樣能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和壓低成本,這就是看長做短。市場上80%以上的投資者隻看日K線圖,由此操作產生的片麵性和盲目性是顯而易見的。

4移動平均線對趨勢的追蹤具有滯後性,其趨勢變化從K線的變化開始

以日線為例,處於上升通道的股票,其趨勢變化最初為K線跌破5日均線、跌破10日均線、跌破20日均線、跌破30日均線,帶動5日均線下穿10日均線,5日均線下穿20日均線,10日均線下穿20日均線等一係列過程,價差的叉最初是從K線的變化開始的,投資者應引起高度重視。

移動平均線測市方法

1當多頭市場進入穩定上升時期時,5日、10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均向右上方移動,並依次從上而下的順序形成多頭排列。

2股市進入多頭市場時,股價從下向上依次突破5日、10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

3當10日移動平均線由上升移動而向右下方反折下移時,30日移動平均線卻仍向右上方移動,表示此段下跌是多頭市場的技術性回檔,漲勢並未結束。

4如果30日移動平均線也跟隨10日移動平均線向右下方反折下跌,而60日移動平均線仍然向右上方移動,表示此波段回檔較深,宜采取出局觀望態度。

5如果60日移動平均線也跟隨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向右下方反轉而下跌,表示多頭市場結束,空頭市場來臨。

6盤整時,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會糾纏在一起,如盤局時間延長,60日移動平均線也會與之黏合在一起。

7大勢處於盤局時,如5日、10日移動平均線向右上方突破上升,則後市必然盤高;如5日、10日移動平均線向右下方下行,則後市必然盤跌。

8當股市由多頭市場轉入空頭市場時,股價首先跌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接著依次跌破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

9空頭市場中移動平均線反壓在股價之上並向右下方移動,其排列順序從下向上依次為股價、5日、10日、30日、60日移動平均線,即呈空頭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