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紐約,13位運動員在該次比賽中打破了4分鍾的紀錄。也就是說,比賽的最後一名選手也做到了在數十年前被認為不可能的事。
究竟是怎麼回事?訓練技術並沒有重大突破,人類的骨骼結構也沒有突然改善。但是,人類的態度變了。
想一想石匠吧,他在岩石上錘擊了100次,沒有留下凹痕,敲擊第101下時,岩石一分為二。
你明白這不隻是那一錘的緣故,而是先前所錘擊的共同作用。如果製定了目標,就能完成它們。誰說你不比對手工作更頑強,更漂亮,更優秀灑脫,而且更有才幹?即使有人說你不行,也沒關係。根本的關鍵在於,如果你也這麼說,那就不可能產生奇跡。在班尼斯特出現以前,人們一直相信專家。而班尼斯特相信自己……他改變了世界,如果你相信自己,那麼,就沒有什麼你不能達到的。因此不要打退堂鼓,任何時候都不要。
560秒PR法使你振奮
一種被稱作“60秒PR法”的家庭生活遊戲,開始風行於美國。它的發明者是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的一名教授。PR是英語“自豪”的縮寫。“60秒PR法”的總體意思是:“每天花60秒鍾,以講演的形式簡潔地描述自己的天賦和能力,以及自己應達到的成功目標。”這個遊戲最大的益處在於:使人時刻牢記為創造第一流的人生所應負的責任。
在美國的許多家庭裏,人們把“60秒PR法”的內容寫成文字,貼在盥洗室的鏡子上,每天洗完臉後,對著自己的目標反複吟誦,以期激發壯誌。有的家庭則將“60秒PR法”的內容灌進錄音帶,這樣夫婦雙雙可以在每天上班的路上收聽錄音,從中攝取精神營養。目標在不斷地更新,能力在不斷地增強,錄音帶的內容也定期更換,以便不斷地修訂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計劃。
最近,“60秒PR法”開始進入錄像階段。人們把奮鬥目標的畫麵再現在電視屏幕上,以期刺激視覺器官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這樣做也有助於練就扣人心弦的講演風格和得體的儀態舉止。在家庭中每周舉行一次放映會,家庭的每個成員幾乎是帶著被檢閱的心情坐在電視機前。隨著人生目標的不斷更新,錄像內容也定期更換,這就如同一部家庭生活的電視連續劇,時刻“對人生充滿信心,懷著希望走向未來。”
這種“60秒PR法”,實際上就是利用短短的時間,對自己進行自我讚美和鼓勵。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是在別人、在社會輿論的讚許聲中獲得前進動力的。在社會心理學上,這就被稱之為“社會讚許動機”。應該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正是個人存在價值的生動體現。適當地讚美和鼓勵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從而肯定自己的價值,也能夠達到社會讚許動機的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凡是勇於拚搏、敢於開拓人生道路的人,總是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因而充滿自信。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與求是的分析和估價的基礎上的。自信的人敢於進取,敢於有所作為,而缺乏自信則會一事無成。“60秒PR法”就是一種自我鼓勵,喚醒自信和自尊的有效方法,它使你向沮喪告別。
人們常愛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但是不少人卻往往隻把這句話理解為要注意自己的性格弱點,要“夾起尾巴做人”。他們忘記了這句話的另一重要涵義: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長處,從而增強自信心。周恩來同誌在青年時代對他友人曾有一句極其深刻的贈言:你要認識自己的長處,堅持到底,必有成功。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有一種極其迂腐的觀點,那就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談論和讚美自己的優點,總認為讚美自己的優點是不謙虛的表現;可是別人問起缺點來,倒很快就列出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