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臨床上來看,女性患乳腺炎和乳腺增生的幾率要遠遠高於乳腺癌,但如果這種病症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癌變。事實上,無論是乳腺炎、乳腺增生,還是癌變,凡是乳腺疾病,從中醫的角度看都是肝經惹的禍。肝經經過乳房,情緒不好,肝氣鬱結,氣不通暢,影響乳絡,各種乳腺病就發生了。因此,治療乳腺疾病首先要疏通肝經,讓心情好起來。下麵分別介紹一下乳腺炎和乳腺增生的經絡療法。
1.患了乳腺炎,用太衝穴和膻中穴來治
做媽媽是女人一生莫大的幸福,但也經常會麵臨這樣的情況:給寶寶喂奶一個月左右,乳頭就開始皸裂、脹痛,一喂奶就感覺特別疼,嚴重時一碰就會有脹疼感。這就是乳腺炎的症狀,一般以初產婦較多見,發病多在產後3~4周。如不及時處理,容易發展為蜂窩組織炎、化膿性乳腺炎。
所以,如果產婦不小心得了乳腺炎,一定要及時采用按摩和輔助療法進行治療,防止惡化。
具體操作方法:堅持每天15~17點按揉太衝穴和膻中穴3~5分鍾,然後捏拿乳房。用右手五指著力,抓起患側乳房,一抓一鬆揉捏,反複10~15次,重點放在有硬塊的地方,堅持下去,就能使腫塊柔軟。
按摩之外,還有熱敷療法。將仙人掌或者六神丸搗碎加熱後外敷5分鍾。
女性朋友還要常備逍遙丸,感到乳房脹痛時,吃上一袋。平時用橘核或者玫瑰花泡水喝,也可以疏肝理氣。
此外,哺乳時期的媽媽們要穿棉質內衣,因為尼龍化纖材料的內衣掉下的微小線頭非常容易鑽到乳頭中去,引起炎症。
行間、太衝、膻中
2.按壓行間穴和膻中穴,可有效防止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在成年女性中極為常見,多見於25~45歲女性,其本質是一種生理增生與複舊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結構的紊亂,症狀是雙側乳房同時或相繼出現腫塊,經前腫痛加重,經後減輕。在我國,囊性改變少見,多以腺體增生為主,故多稱乳腺增生症。
很多患了乳腺增生的女性非常緊張,生怕和乳腺癌掛上鉤。其實,大可不必這麼緊張,由乳腺增生演變成癌症的概率很小,隻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舒緩壓力,再配合一些按摩治療,乳腺增生是不會威脅健康的。
具體操作方法:每次月經前7天開始,每天用手指按壓兩側行間穴2分鍾,或者從行間向太衝推,臨睡前按揉膻中2分鍾,或者沿著前正中線從下向上推。月經來後停止。可以解除乳房脹痛,防止乳腺增生。
防止乳腺增生除了按摩預防之外,還要注意改變生活中的一些環境行為因素,從根本上防止乳腺增生病的進一步發展。如調整生活節奏,減輕各種壓力,改善心理狀態;注意養成低脂飲食、不吸煙、不喝酒、多活動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防止乳房部的外傷,等等。
趙鐵鎖在線養生答疑錄
網友提問:
趙老師,您好,和您一樣,我也是山東人,我媽媽今年63歲,腦子有點不大清楚了,前段時間我給她洗澡時發現她乳房皮膚上出現了許多小點狀凹陷,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趙鐵鎖解答:
這你可要小心了,建議你趕緊帶母親到醫院檢查,因為這很可能是乳腺癌。你說的這種情況我們稱為“橘皮征”,看上去就像橘子皮一樣。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乳房皮下的淋巴管被癌細胞堵塞,或位於乳腺中央區的腫瘤浸潤而引起乳房淺淋巴液回流時,皮膚的真皮層會出現水腫,由於皮膚在毛囊處與皮下組織緊密聯結,就會在毛囊處出現多個點狀凹陷,使皮膚出現橘皮樣外觀。
發現女人身上的美膚大穴
在我看來,一個美麗的女性包括容顏、身材、肌膚三大要素,而且這三者缺一不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臉蛋很漂亮,身材也不錯,就是肌膚太差,結果讓自己無法跨入美女的行列。俗話說:“一白遮百醜”,雖然白皙隻是膚質的一個方麵,但它卻準確的傳遞了皮膚對一個女人的重要性。
可以說,擁有潤滑、潔白的肌膚是每一個愛美女士的夢想,然而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女人是肌膚往往是非常脆弱的,稍不留意就出問題了。於是很多人隻好求助於化妝品,但誰都知道,那些化學元素抹到臉上、身上,雖然可以讓你暫時美麗,但傷害卻是永遠的,於是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在一些社交場合,很多女性朋友都向我討教美膚方法,而我則往往告訴她們,最好的美膚大藥就在你們自己身上,也就是穴位。借這個機會,我把這些方法總結一下,統一介紹給大家吧。
1.皮膚白晳的秘密:指壓四白、刷足底
當你向前平視的時候,沿著瞳孔所在直線向下找,在眼眶下緣稍下方能感覺到一個凹陷,這就是四白穴。四白穴有“美白穴”、“養顏穴”之稱,每天堅持用手指按壓它,然後輕輕揉3分鍾左右,一段時間以後,臉部皮膚就會變得細膩白晳。按摩四白穴時,為增強效果,首先要將雙手搓熱,然後一邊吐氣一邊用搓熱的手掌在眼皮上輕撫,上下左右各6次,再將眼球向左右各轉6次。
四白穴一個穴位自然不能讓全身的肌膚美白,所以還要加上刷足底。方法其實很簡單,隻要在晚上洗腳後用刷子摩擦5分鍾腳底就可以了。由於人體的一切內髒都與腳底相聯係,而且足底還有一個湧泉穴,所以通過刷子的刺激可促進體內激素的分泌,從而使皮膚變得白嫩。
2.極簡單的祛斑穴位按摩操
白嫰肌膚上的斑總是如眼裏的沙子般礙眼,追求完美的你眼裏怎能容得下一點兒斑,怎麼辦呢?其實不用慌,隻要經常進行麵部穴位按摩就可以使麵部色斑顏色變淡甚至消失。
(1)以雙手大魚際在雙側顴骨部由內向外做環形按揉1分鍾。
(2)以雙手拇指指腹由前額正中向兩邊分推,從眉毛上方推至太陽穴,反複進行1分鍾,然後用雙手中指指腹由睛明穴開始沿兩側鼻背向下推抹至迎香穴,反複進行1分鍾。
(3)雙手手掌置於兩頰外側,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腹貼於兩側麵頰部,手指按次序地由下向上運動,做掃的動作,反複進行1分鍾。
(4)用拇指指腹按揉印堂穴1分鍾。再用雙手中指指腹分別按揉兩側四白、迎香、顴髎穴各1分鍾。
(5)受術者微閉雙眼,術者用雙手大魚際從前額向兩側分抹至太陽穴,然後向內下撫摩至顴部,經兩側麵頰到下巴處,反複進行1分鍾。
太陽穴、印堂穴、迎香穴、睛明穴、四白穴、顴髎穴
3.陰陵泉和足三裏是黑頭的死對頭
如果將痘痘比喻為活火山,那麼黑頭就好比死火山,雖然危險性不足以引起我們特別關注,但它的確是希望擁有凝脂般肌膚的女性之大敵。《黃帝內經》說:“脾熱病者,鼻先赤。”從五行看,脾胃屬土,五方中與之相對的是中央,而鼻子為麵部的中央,所以鼻為脾胃之外候。脾土怕濕,濕熱太盛時就會在鼻子上有表現,所以要去黑頭就要除脾濕,而除脾濕的最好穴位就是陰陵泉穴和足三裏。
陰陵泉穴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穴的所在。每天堅持按揉陰陵泉穴10分鍾,就可以除脾濕。對於足三裏,要除脾濕最好是用艾灸,因為艾灸的效果會更好,除脾濕的速度會更快。建議你空閑的時候按揉陰陵泉穴,每天堅持10分鍾。晚上睡覺前,用艾條灸兩側的足三裏5分鍾,隻要長期堅持,就可以除脾濕,使黑頭消失。
陰陵泉、足三裏
4.讓臉上痘痘一掃而光的穴位
很多女性,尤其是處於“花季”的少女們,對於惱人的“痘痘”真是恨之入骨。本來白白嫩嫩的臉蛋,被幾個痘痘一“踐踏”,不但有損容貌,真是鬱悶得讓人心煩,怎麼辦呢?在中醫看來,痘痘大多是胃火旺盛造成的,它往往還伴有顏色偏紅,口氣重,肚脹等症狀,有時還便秘。改善這種狀況的辦法就是按揉天樞和內庭穴。具體操作方法:每天早晨起床後,先用大拇指點按兩側內庭2分鍾,瀉胃火;再按揉兩側天樞2分鍾,通便。飯後半小時,再按揉天樞2分鍾。
趙鐵鎖在線養生答疑錄
網友提問:
我的皮膚粗糙,愛起小米粒一樣的疙瘩,上麵還有小黑頭,尤其是是胳膊和腿上,密密麻麻的,夏天我都不敢穿裙子和短褲。請問有什麼好方法嗎?
趙鐵鎖解答:
實際上,這是肺的功能不好造成的,解決方法就是按摩列缺穴。列缺是肺經穴位,能調肺氣。列缺這個穴位很好找,兩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就是列缺穴,找到之後直接用食指按壓3分鍾即可,按壓時間最好在上午9~11點。除了手指按壓外,還可以用熱毛巾敷,或用艾條灸。另外,想辦法多出一些汗,比如大量喝水之的運動,對你這個問題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