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調和氣血能量,塑造不胖不瘦最適好身材1(1 / 3)

第六章 調和氣血能量,塑造不胖不瘦最適好身材1

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塑造好身材的根本方法不是運動、不是飲食,更不藥物,而是調和氣血。一個氣血平衡的人,身體內氣的運動充分,進餐之後,該吸收的營養物質吸收了,該排泄的排泄了,該氣化的氣化掉了,身體自然就會不胖不瘦。

氣血調和能量足,才有女人完美好身材

朋友張女士的女兒丫丫今年21歲,已經讀大三了,還沒有男朋友。這孩子相貌姣好,皮膚白皙,性格也很好,就是長得太胖了。有一次,偶然碰到了,聊了起來,張女士說:“各種減肥方法都試過了,減肥藥花的錢比大學學費都多,還是沒用,饑餓療法倒是有點效,但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了,孩子也難受,我看著也心疼,結果反彈得更厲害了。你說,我這孩子是不是天生就注定是個胖丫頭了?”

對朋友的問題,我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告訴她:“以後千萬別用什麼饑餓療法了,會把孩子餓出毛病來的,要想從根上減肥,你得給孩子補。”

“補?補什麼?怎麼補?”

“補氣呀。”

看著張女士一頭霧水的樣子,我給她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中醫講“治病要治本”,減肥也一樣,得先弄清肥胖的根源,從內對症施法,方可見效。吃減肥藥、大量運動、饑餓這些都是從外部著手,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那麼,人為什麼會胖呢?普遍的說法是,吃得太多,營養過剩,但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些人吃得比誰都多,但就是不胖;還有一些人吃得很少,但“喝口涼水都長肉”。

事實上,人之所以會胖,根源在於氣虛。氣虛了,人體內氣的運動就沒有了力量,氣化功能就弱了下來,於是脂肪和其他雜質就不能被正常代謝出體外,人自然就會胖起來。氣是人體的源動力,它有五髒之氣、元氣、營氣、衛氣之分,它們共同推動著人體內能量的轉化和新陳代謝。比如人吃東西之後,胃氣會進行消化,脾氣會將消化後最精微的物質傳遞給肝,生化成血液,再輸入心髒,而將期廢棄物傳給大腸,轉化成糞便排出體外。對於正常人來說,飲食之後,該吸收的物質吸收了,該排泄的排泄了,該氣化的氣化了,於是身體就會不胖不瘦;而對於氣虛的人來說,飲食之後,該吸收的營養沒吸收,該排泄的沒排泄,該氣化的沒氣化掉,結果這些物質就會轉化成脂肪,在體內堆積起來。因此,氣虛才是肥胖的真正原因。

胖是女性麵臨的一個大問題,那麼瘦就好了嗎?生活中,有一些女性幹瘦幹瘦的,上沒胸下沒臀。甚至有些人四肢上的肉都很少,乍一看簡直就是一個骨頭架子,有點可怕。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實際上是因為血虛。血虛,火就旺,而火正是多餘的氣。如果一個人體內氣太多了,大大走出了正常的範圍,不僅將該氣化掉的氣化掉了,而且把不該氣化的氣化掉了,整個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呈現出一種病理性的亢進狀態,結果人就會過瘦。因此,氣血不虛,調和平衡,人才會保持不胖不瘦的好身材。

張女士聽完的我解釋之後,恍然大悟,急問補氣之法,我給她介紹了三招補氣法:一是站樁清心法,多數胖子氣虛的原因是心虛,心虛則是想得太多,每天什麼都不想在一個地方站上半個小時,會讓身心感覺通暢;二是喝荷蒂粥,荷蒂在荷的中間部分,既有上麵蓮子清心火的作用,又有下麵蓮藕補脾胃的作用,能生發元氣;三是艾條熏灸脾俞、足三裏、氣海和膻中四穴,這些穴位都是補氣大穴,灸之可起到補氣之效。

脾俞、足三裏、氣海、膻中

趙鐵鎖在線養生答疑錄

網友提問:

趙老師,請問如何才能判斷自己氣血是否平衡呢?

趙鐵鎖解答:

這裏,給你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即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會得到一個數,我們稱為體重指數。如果體重指數在18.5~25之間,說明氣血是平衡的;如果超過了25,說明有點氣虛了;如果超過了30,說明嚴重氣虛。另外,如果體重指數低於18.5,說是是血虛了。比如,一個人身高1.6米,體重65千克:65÷(1.6*1.6)≈25.39。說明這個人有點氣虛。

《胖補氣 瘦補血》P15~P17、P22~P24

探究氣虛根源,找到獨屬於你的減肥方案

那次和張女士碰麵之後沒過多久,就打來了電話,說回去就讓丫丫按照我說我方法進行調理,已經初見成效了,以前虛胖的肥肉結實了很多,看上去明顯瘦了一圈。我很為丫丫感到高興。過了一段時間,張女士又打來電話,說她表姐家有個女孩,跟丫丫差不多,也是個胖丫頭,也按我教的方法調理,但不僅沒有效果,反而越來越胖了。聽完張女士的話,我心說壞了,肯定是氣虛的原因不同,但我沒有直接說,而是讓張女士抽空把女孩帶過來瞧瞧。

第二天,張女士就帶著她侄女來了,我一看,麵色淡黃而黯,眼泡浮腫,果然和丫丫肥胖的原因不一樣。丫丫肥胖的原因是氣虛,也就是體內的氣本來就不足,氣化功能弱,不能化掉身體上的脂肪,這種人《黃帝內經》裏稱為“脂人”,可以用荷蒂粥來補氣;而張女士的侄女則是痰濕導致的,也就是說,她體內的氣本來不虛,但由於痰氣和濕氣瘀滯在一起阻礙了體內氣的運行,引起了身體氣虛,《黃帝內經》稱這類人為“膏人”,調養當以化痰祛濕為主,可以喝薏米粥和赤小豆粥。

痰濕引起的氣虛,除了肥胖之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眼瞼浮腫,經常胸悶、痰多,肢體不爽,身體發沉。這種人的調養,最關鍵的就是不能吃肉,如果不能完全戒除,也要盡量縮減,如身體感覺不適,則要完全吃一段時間素食,這樣可以清淡血液,化痰祛濕,疏通氣血,否則可能會引發糖尿病、中風等症。在這個基礎之上,還要多吃冬瓜、赤小豆、荷葉、山楂和枇杷葉。這些食物可以健脾化濕、宣肺、利尿。同時,還要堅持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散步過程中穿插慢跑,每天1小時。當然,這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如果身體吃不消,可以從半小時開始,逐漸增加。我把這些建議告訴了張女士的侄女,調理之後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氣海、足三裏、湧泉

除此了以上兩種情況之外,陽虛和濕熱也都可以導致氣虛,進而肥胖。前者是是由於人體的陽氣虛弱導致氣化功能變弱,古人稱這類人為“肥人”。通常來講,這種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怕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稍微吃一些涼食就會拉肚子,女孩還多有痛經的毛病。這樣的人,平時可以多按摩一下氣海、足三裏、湧泉等補腎助陽的穴位,多吃生薑、大蔥、韭菜、荔枝、核桃、花生、羊肉、黃豆、豌豆等食物,同時還要多曬太陽,在曬太陽的時候叩擊腰部,有助於提升陽氣。

濕熱導致氣虛,就是身體內的濕氣和熱氣相結合,阻礙了氣的正常運行。這種人古代稱之為“肉人”,主要是由於他們總是圓乎乎的,渾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不過,與虛胖相反,這種人的肥胖是結實型的。他們一般性格急躁,動不動就發火,同時還有這樣的表現:麵垢油光、容易長痘、舌苔經常黃膩、眼睛紅赤、大便太幹燥或太濕。對一這類人的調理,拔火罐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拔什麼地方呢?主要是背俞穴。背俞穴在背上脊柱的兩側,是五髒六腑之氣輸注於腰背部的俞穴,肺俞、厥陰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 膀胱俞十二個穴位。在這些穴位上拔罐可以把體內的濕熱給吸出來。另外,還有一個簡單的小方法,即每天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用拇指或中指指端來按揉,每次1~3分鍾,每日按摩1~2次,此法有清熱利濕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