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靠內在心靈去感受,而非全由外在物質構成。就如一片葉子飄落,你能看見其中的詩情,也能看見其中的哀愁。用包容、豁達的心情看待世事,即使身處生命的低穀,也能覺察、感受到人世的美好。
隻要不看重財富的積累,而是用心去感受生活,那麼,對生活的感受會是幸福美好的。
*凡事不必放在心上
我們總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些人一生的追求,就為這個,甚至,因此而生,為此而死。其實,不必在意別人的評價,也不必因別人的評價而死。凡事不放在心上,就成了。
不妨回想:上個月曾令你懊惱的事情,不是過去了嘛;上個星期莫名生出的抑鬱,不是消散了嘛;前天突發的倒黴事,不是解決了嘛。壞事情總會過去!你要隨時提醒自己,避免讓惡情緒、壞事情有連鎖效應,持續影響你,傷害你。
當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它就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千萬別讓它衍生出一大堆不愉快的事情。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假如緣於外力,不該怪你;但其後衍生的一大堆不愉快的事情,就全是你自己作祟的結果了。
不少事業或股票投資人就是被這種連鎖效應拖垮的,致使妻離子散,最後連自己也賠上了。
絲毫都不用懷疑,壞事情總會過去!它一定會過去!
*擁有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以為美好的事物都該歸你所有,不要以為幸福的生活本該降臨在你身上。這樣你就更容易感到滿足,感到幸福。
應該珍惜、改善你現有的生活,而不該妄想、追逐遙遠的夢幻。那夢幻可能永遠是你的夢幻,也可能永遠是別人的生活!如果你永遠在妄想中追逐,就會把現有的生活也給破壞了!
一位經營超市的青年,一直希望成為一位服裝設計師。他不顧家人反對,隻身到大城市學習服裝設計,期間愛上了一位模特兒。十年過去了,他學無所成,模特兒也沒追到。在家人的催促下,他不得不回家接管超市,並娶了位幼兒園老師。
他生活得很不快樂,常與顧客爭吵,時與妻子冷戰。他不僅圓不了夢幻,也過不好日子。
他的生活不好嗎?不!不好的是他的妄想。他看不見別人投過來的羨慕眼光,因為他的眼光總帶著羨慕投向遠方。他成了夢幻的玩偶,日日月月被夢幻把弄著。
得不到的,不一定是好的;擁有的,才是最好的!思想、觀念轉個彎,眼前便會豁然開朗。你不可能吃遍世界上的美食,但你能嚐盡眼前食物的美味;你不可能懷抱全天下的美女,但你能感受親愛伴侶的溫柔。要時常告誡自己:這樣很好了!這樣很幸福了!*給自己留點回憶
麵對一件事,如果懷著"營造美好回憶"的心情即使它是勞務,你也會感到愉悅,因為你會珍惜,你在享受。麵對一件事,如果就隻當它是一件事,即使會給人帶來享受,你也會覺得無奈。因為你不懂得珍惜,你隻是在應付。
一位老校工,一輩子負責花草樹木栽種、修整及維護。許多人覺得他的人生很不值,都在花草樹木間消磨掉了。他卻不以為然。他樂於此項工作,因而他幸福得很。
他說栽花、植草、種樹不僅是工作,而更是興趣。在栽種的當兒,就想像著花草樹木美麗茂盛的樣子。幾年之後,果然如此。於是他的生命就跟花草樹木一樣充滿活力。花一點兒時間、勞力種下一株花或一棵樹,事後就能天天享有美麗與茂盛,怎能說這工作不值呢?
用珍惜、感激的心情營造生活,不以敷衍、應付的態度消磨生命,你絕對會發現:美好一直就在你身邊!*體味人世的微妙
人生的美妙之處,在於我們的視線所觸及到的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每一種事物。小如小草、水滴,大至日月、山河,都充滿著奇妙多變、享之不盡的美。一般人多對生命周圍各種奇妙的變化和景觀感到驚奇和讚歎,卻很少有人能領略到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美麗。
想想你熟識的親友當中,誰看起來最幸福?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最幸福的人,似乎隨時隨地都能發掘幸福,並且懂得享受生活中的微妙之處的美:早晨的第一杯茶或咖啡,潔淨的襯衫,暖和的棉被,涼風氣味......你看,隻要用心體會,就能享受到幸福,然而許多人卻對之視而不見。
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努力地捕捉幸福,卻不相信有唾手可得的快樂。這就好比丟棄路旁的鮮花而去欣賞人造的花園一樣。有一句希臘的格言曾說道:"生命是自然的賞賜,但幸福的生活,則是智慧的賞賜。"追尋快樂的人們,若能稍稍停下幾分鍾靜靜地思索一下便會察覺:我們真正體驗到的歡樂,都是由小小的滿足串連而成的。
回頭看看窗外的這個世界吧,它是多麼的美麗!它就在那裏,等待的隻是我們去品味,去享受!*擁抱好心情
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壞心情抱得更緊。關門不跟人說話,嘟著嘴生悶氣,鎖著眉頭胡思亂想,結果心情更壞、更難過。所以,人要學會放下心情,拒絕讓它折磨才行。
談到放下與割舍,有一則故事講得很生動、很具啟發性。這故事大略是,有一位旅者,經過險峻的懸崖,一不小心掉落山穀,情急之下攀抓住崖壁下的樹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營救,這時佛陀真的出現了,伸出手過來接他,並說:"好!現在你把攀住樹枝的手放下。"但是旅者執迷不鬆手,他說:"把手一放,勢必掉到萬丈深淵,粉身碎骨。"
旅者這時反而更抓緊樹枝,不肯放下。這樣一位執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壞心情就是緊抓住某個念頭,死死握緊,不肯鬆手去尋找新的機會,發現新的思考空間,所以陷入愁雲慘霧中。
其實,人隻要肯換個想法,調整一下態度,或者更動一下作息,就能讓自己有新的心境。隻要我們肯稍作改變,就能拋開壞心情,迎接新的處境。
多讀勵誌的書,它能給我們許多改變情緒的方法。
*心動不如行動
人生不是彩排,時光不留情,也無法再造。如果你未能把握時機,及時行動,就是浪費光陰。人生的種種缺憾常是缺乏行動造成的,你若不行動,就無法擁有更多機會和成功。
人生很少有因拒絕、退縮而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記錄,相反我們卻常能發現許多因勇於嚐試而使生活獲得改善的例子。無論是去看一場自己原先不想看的電影、書本,或者出遠門旅行,看看外頭的大千世界,認識新朋友,到遠地念大學,惟有勇於嚐試,才能找到生活的高點、驗證自己的潛力。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差別就在於,成功者願意做那些失敗者不願去做的事情,願意采取有意義、有目標的行動,不會隻是空想。人性的本能常會讓我們抗拒畏縮和不了解的事物,但如果我們總是隻聽從自己抗拒與畏縮的本能,隻怕永遠無法圓夢了。
當我們在評估自己的生活和願望時,務必要懂得把握機會,活在今天;若看不到機會,不妨自行創造機會。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何不放手一試
無論是仔細評估,還是事實證明,我們都不難發現,隻要我們願意多做嚐試,多向自己的極限挑戰,多嚐試一些新的經驗,便能夠快速、多方麵地增進自己的能力與視野,使生活更加豐富。
何必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在第一次嚐試就做得完美、達到目標?事實上,就如同亞裏士多德所說的:"我們總是在上中學。"在不斷的失誤與行動下,鍛煉我們的能力、增進我們的技巧與膽識。
如果你有任何夢想,任何生命目標,或任何想嚐試的新鮮想法,別將時間浪費在躊躇猶豫、裹足不前上,畢竟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裏,充滿無數值得一試的希望與夢想。許多事今天不做,明日便會後悔。當你設定目標,並經過充分收集資料,預備之後,先別忙著為成敗與否,憂心忡忡,何不放手一試,做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