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知性女人會適度轉型
1998年,《小莉看時事》成為當年鳳凰衛視最熱銷的節目,而這個在鏡頭前滔滔不絕的女人也因此成為鳳凰名嘴。
2001年,吳小莉的身份悄然發生變化,她已經不僅僅是鳳凰一個知名的主持人,她新的身份標簽是鳳凰資訊台副台長,同時,她還是中華慈善總會的形象大使。在更多的非新聞事件外,我們看到她的身影。
為什麼轉型?因為一位聰明的職業女性懂得在事業上瓶頸期未到的時候,適時地轉型,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注入新的活力。所以,如果能再有多一點的空餘時間,她會去讀書,讀關於媒體管理的專業。從台前到幕後,雖然小莉一直在強調自己是一個從來不規劃人生的人,隻要是大方向對了,一切都順其自然,但其實細心的你會發現,她又在敏銳地往前跳了一步。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吳小莉已經張開了雙臂,迎接那隨時可能降臨的機會。在她這裏,機遇不會擦肩而過,也不會敲錯門,因為,其實她早就等在了那裏。
很多人說吳小莉是一個善於把握人生的人,把家庭和事業都經營得很好。但有人總會覺得這樣很不真實,怎麼可能一個人就沒有點波瀾起伏的事情,而總是一帆風順?小莉承認說:“其實每一年也會給自己新的突破、定位,每一年都在想讓自己有新的變化。但後來明白,可能是做一個職業新聞人,你的職業比你本人的變化更快,比你的風格變化更快,所以有些時候,你還沒來得及變,新聞在變,所以你也得變。
“所以後來索性放手,不為自己限定目標,因為一路走來,總會看到路邊有很多自然風光,這樣不經意間地采集而來,反倒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隻要大的方向確定,就會一直走下去。碰到機會了,就抓緊機會,突破原有的束縛,靜悄悄地轉了型。”
吳小莉並不是刻意轉型,她對大部分事情都認為順其自然就好,唯獨對“快樂”二字是用心經營的。在複雜的成人世界中尋找兒時單純的快樂實屬不易,吳小莉自言在內心有一種對抗傷害的堡壘,痛苦也因此得到化解,從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她而言,她希望能一直保持現在這樣“陽光”的心態。經營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按部就班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等待下一個快樂。我們都需要這樣一份定力與智慧來經營“快樂”。
吳小莉帶給我們的啟示:
1.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2.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燦爛固然重要,但是人生的常態還是平穩,所以有個平靜的內心很重要。
吳小莉個人檔案:
畢業於台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係。曾在台灣華視擔任新聞主播、記者兼主持人。
1993年加盟香港衛視中文台,先後主持了多個風格迥異的電視節目。
1996年衛視中文台變為鳳凰衛視中文台後,主持綜藝和經濟節目,並專訪了後任香港行政長官的董建華。
1997年,負責主持《柯受良飛越黃河》和香港回歸的重頭節目《香港回歸世紀報道——60小時播不停》。
2001年起,吳小莉擔任了鳳凰衛視資訊台的副台長。
2002年,擔任了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大型演播室辯論秀《縱橫中國》節目主持人。
TCL集團前副總裁
吳士宏:梅花香自苦寒來
她從未受過正規高等教育,多年來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但她沒有放棄對精彩人生的渴望,幾經風雨,梅花香自苦寒來。她從IBM的勤雜工人一步步走到了到微軟(中國)公司的總經理……她就是打工皇後吳士宏。
可以自卑,但絕對不可自棄
吳士宏被中國經理人尊稱為“打工皇後”,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曆成為眾人的楷模。她曾當過護士,通過自學獲得英語大專文憑。1985年考入IBM公司,從勤雜工做起,經過十年奮鬥,成為IBM華南分公司總經理。1998年2月受聘擔任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1999年底加入中國知名企業TCL集團,任TCL集團副總裁、TCL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也曾深深地被自卑困擾過。
1985年,吳士宏鼓足勇氣,穿過那威嚴的大門,走進了一家外企服務公司,當她順利地通過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之後,主考官問她會不會打字、一分鍾能打多少時,從未摸過打字機的吳士宏硬著頭皮說自己會。麵試結束後,吳士宏飛似的跑去向親友借了170元買了一台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打了一星期,雙手疲乏得連吃飯都拿不住筷子,竟奇跡般地敲出了專業打字員的水平。雖然後來入職時並沒有補考她的打字水平,但是這種專業水平卻在IBM公司裏得到了施展。因為後來她成了“藍色巨人”IBM公司北京辦事處的一名普通員工。按照吳士宏自己的說法,在IBM的前幾年,她扮演的是最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掃衛生,完全是腦袋以下肢體的勞動。幾次屈辱的經曆使她再也不能忍受了,她開始偷偷地找機會。吳士宏去找高級員工中唯一敢說話的人,一個優雅的美國人蘇珊,蘇給了她理解和考試的機會。吳士宏通過考試,成了IBM的助理工程師。蘇則是一如既往地優雅和善,並說:“不用謝我,是你自己做到的。”
IBM是她重建自信的開端,教會了她無論何時都要正視他人的視線!正如吳士宏所說的那樣:“那段生活對我的影響也很大,倒並非是‘打雜’之類的工作有什麼屈辱,而是身處一群無比優秀的真正白領階層中,常常會覺得自己真的沒有能力、沒有價值。這樣一種感覺就是自卑,它伴隨我很長一段時間。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壓倒而讓你永遠沉默,也可以像推進器那樣產生強大的動力。所幸每個人都有不斷變化的機會,身處的環境中也不斷會有新的刺激出現使人往上或往下走。如果說是什麼促使我往上走,那就是這種來自自卑不斷的刺激,當時就像不斷有鞭子抽打著我,那樣一種痛、一種觸及心底、層層包裹下的自卑和尊嚴的糾結,對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在別人眼裏我很成功,然而我的內心曾長期徘徊在脆弱地帶,甚至有時在挫折麵前幾近崩潰。有一位作家談自尊,認為首先要接受自己,對自己負責,完善自己,做真實的自我。我發現自卑的成因源自不接受自己,沒有對自己真正負責。我後來花了幾年時間才克服並超越了這種自卑。自卑之後,才有升華,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後來,吳士宏成了“超級銷售明星”,再後來,竟還有人說她“好看”。說她好看的是個美國女人,是她在IBM的老板之一。她看著吳士宏,直截了當地說:“Juliet,You are very pretty(你真好看)!”吳士宏愣住了,她看出這個美國女人確實是真心的。從此吳士宏開始學習欣賞自己,開始喜歡自己的樣子。她開始穿很少女人敢穿的大紅大黃的衣裳,穿著也的確好看,正匹配她濃重的眼睛、蓬鬆的頭發、渾圓的曲線和強烈的性情。吳士宏終於可以不去介意別人的眼光,可以昂首闊步地做自己的想做的事,她開始喜歡這種感覺。她從自卑走到了自信,而這一路走來又是多麼艱辛,付出了多少努力,個中滋味也隻有她自己才知道。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再優秀的人也會在某個時刻或者環境中遇到更優一分的人。在這種時候,你可以自卑,但絕對不可以自棄。如果自棄,你就永遠失去了超越的機會。
苦寒中的梅花
吳士宏說在她的人生中最無法控製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她的出生,另一件是她的一場曆時四年的大病。她得的那場病生得有點怪,四年也沒能確診,已經成了幾個北京大醫院血液專科的研究專案。名醫們會診了多次,就在吳士宏的病床前爭論,有的堅持是白血病,有的不同意,說更像再生障礙性貧血,還有一派要按骨髓瘤治……而她躺在床上聽著聽著也就無所謂了,心想:反正哪個都是不治之症!治療方案換了無數個,不變的是每星期往裏輸血往外抽骨髓,病危都報了三次。
然而,就在大家覺得束手無策時,她的病居然奇跡般地好了。“病中方四載,世上已千年”,當她從醫院出來的時候,突然發現世道變了,好像除了她所工作的椿樹醫院哪兒都開始要“大專以上文憑”!要想改變生活,拿到文憑是第一件必須做的事。這時考大學仍有可能,但是上學太貴了,上學需要的四年已經用在生病上了;學費再低也是錢,沒了工資還要搭生活費,她也承擔不起。於是她隻能用最快、最省的方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為了節省金錢與時間,她報了考試科目最少的英語,考試所用的書也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英語的聽力和口語就靠聽收音機學。自學考試一年考兩次,三月和九月各考不同的科目,吳士宏為了趕上所有可能的最早考期,開始像個吝嗇鬼掰分掐秒地算計時間:一天24小時,2小時要花在路上,她住在工人體育館附近,到南城琉璃廠上班路上怎麼也得兩小時,坐公共汽車也省不了時間,還是騎自行車省點錢;4小時連睡覺吃飯在內的一切生理需要,去廁所時是可以看書的,時間不會“浪費”;8小時工作是鐵定的,一天隻剩下10個小時學習,怎麼算怎麼不夠,於是她就設法“偷”時間:盡可能多地換成病房夜班值班,病房不大,沒有重病人,半夜病人都睡得挺踏實。從淩晨一點左右到五點能“偷”出來4個小時……那時的搏命經驗,為以後十幾年外企生涯打下了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