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別讓你的愛遲到
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具力量的愛、最偉大和最無私的愛。父母之愛,是激發力量的精神源泉,是滋養心靈的情感甘露,是塑造優秀人格的教科書。
桑恒昌曾在詩中寫道:“每當我寫到母親,我的筆就跪著行走。”父親母親是賜予我們生命的人,是世間最疼愛我們的人,是他們教會我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從此我們走得踏踏實實、堂堂正正;是他們教會我們講出第一句話,從此我們的話擲地有聲、說話算話;是他們哺育我們成長,從此我們將人生路走成一條康莊大道,路邊開滿鮮花;是他們教會我們要感恩世界,從此我們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卻忽視了最親我們的爸爸媽媽。
一位知名作家說:“我絕不相信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因為我時時見到兒童在做著現在的主人翁。”在古代,孝子是孝順父母的孩子;如今,孝子是孝順孩子的父母。再看看書市,絕大部分是有關於父母關愛孩子的書,有多少教孩子關心父母的?相對應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時刻銘記父母的愛,有多少人懂得用行動去回報我們的父母?
也許,沒有人認為自己不愛父母。但是這些愛是否經得起檢驗,是否經得起推敲?
你有多久沒有給父母打電話或是寫信了?
你有多久沒有回家去看看父母了?
你有多久沒有陪父母坐下來好好聊天了?
你有多久沒有帶父母出去玩一玩,散散心了?
父母生病的時候,你是否守在他們的床前?
父母生日的時候,你是否為他們好好慶祝過?
為了取悅父母,你做過至少一件你並不想做的事情嗎?
父母交代你做的事,你馬不停蹄地去做了嗎?
……
相信很多人的愛都經不起這樣的考驗。
所謂的愛,不僅是一種內心的強烈情感,還是一種行為的傳遞。作為子女,隻擁有感恩的心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有感恩的行動。
當父母還年輕的時候,我們總以為等他們老了就好好孝順他們;當父母還健在的時候,我們總以為等自己以後有錢了就讓他們享享清福。就這樣,父母一直在等著我們的孝心,我們一直在等著他們由年輕變老。等到有一天他們真正離開了我們,那時我們將如何去盡那一份微薄的孝道?
多少人想過,其實父母所渴求的,並不是物質上的如何富足,並不是送到手裏的那張彙款單。他們真正需要的也許隻是兒女一句貼心的問候,隻是一份溫暖的關心,甚至隻是一個微笑的眼神。
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哪怕是父母累時端上一杯水,寒時送上一件衣,痛時的一句貼心話,也能撫平我們少不更事時帶給他們的傷害,得以慰藉他們日漸孤寂的內心,能夠讓操勞一生的父母感受喜悅和幸福。
別讓愛遲到,在父母離去之前盡力去嗬護他們。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重視父母的感情生活,讓他們嚐盡人間美味,讓他們對生活充滿期待,也讓他們安度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基於對孝心的認知和理解,從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角度出發,我們篩選出了孝敬父母應該去做的事。書中編寫的這一百多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既包含了父母對子女們的愛,也囊括了子女們對父母的濃濃深情,希望能給同樣具有孝心卻困惑於如何行動的朋友一些幫助。
千萬不要等到父母走後才發覺自己虧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不要總是在父母離去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也不要總是對幸福的生活視而不見,直到失去的時候才希望上天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所以,抓住生活中的所有細節,盡可能地去做感恩的事。在不可挽回之前,在流著悔恨的淚水痛苦之前,在父母尚未離去之前,用命運賜給我們的今天,真心實意地去付諸孝心行動。正如劉墉先生說:孝敬父母要從現在開始,因為在你讀書時,你必須專注於學業,工作後又開始專注於愛人,結婚後不得不專注於孩子,當你終於想到要盡孝道時,也許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在了!”
不要讓你的愛遲到,不要讓你的孝心留下永遠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