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的運用方式
引用這種修辭方法用途十分廣泛,可以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使表達言之有據、生動形象;可以使論據堅實有力,論述充分展開;可以豐富情景,更具文采;可以表現說話人的語氣,神情,使人有更真切的感受。它是指在語言交際中引用名言警句、熟語、典故等,來證明事物、闡述道理。引用可以接通古今中外的多種語言、多種智慧的精華,顯示說話者知識的淵博。因為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無論多麼強,畢竟是有限的,引用就在於借助於多種多樣的表達能力,使其熔為一爐,產生以少勝多、言簡意賅、韻味無窮、寓意深刻的表達效果。
引用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常用的有暗引、正引、反引和擷引。
1.暗引
暗引即暗示、引用。
“魯迅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做人處事的座右銘。”
千夫是指敵人,孺子是指無產階級人民大眾。這句話中引用魯迅的兩句詩作為激勵、警戒自己的格言,簡潔凝練,令人回味。
2.正引
正引即用其原意原句。如教師節的晚會上,一名女學生在回答教育的作用時說:
“‘在一個文盲的國家裏,是不能建成社會主義的。’(列寧語)‘一個受了不良教育的孩童,等於走失了方向。’(肯尼迪語)‘知識才是引導人走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李大釗語)所以,‘教育是廉價的國防。’(亞裏士多德語)‘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是甜的。’(約翰遜語)教育的根就是我的根。‘熊熊的熱忱,憑著切實有用的知識與堅忍不拔,是最常造就成功的品性。’(卡耐基)”
這一段話引用了列寧、肯尼迪、李大釗、亞裏士多德等著名曆史風雲人物的名言、警句,揭示了教育為本的深刻內涵,生動深刻,效果突出。
3.反引
反引即反其意而用之。如毛澤東同誌在《質問國民黨》一文中講道:
“照你們的說法,‘破壞團結’的也是共產黨,你們則是如何如何的‘精誠團結’主義者,那麼,你們以3個集團軍的大兵,手持刺刀,配以重炮,向著邊區人民前進,也可以算作‘精誠團結’了?”
毛澤東同誌這一段反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沒有比這精妙的反引更具說服力的了。
4.擷引
擷引是擷取原句中部分詞語而用之。
運用引用技巧時,要力求精當,多少適宜;所引用的內容必須對闡述問題確有價值,其內容既具有權威性、說服力,又不是老生常談。
運用引用應注意兩點:一是保持引文的完整性,切忌斷章取義;二是將引文與所要表達的意思融為一體,成為論說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硬湊生拚,甚至“貼標簽”。
排比的運用方式
運用排比可使語意表達層次清晰、語勢強勁、節奏鮮明、語意暢達。這種修辭手法一般是由3個或3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密切關聯、語氣一致的詞組或語句排列而成,用以表達同一範圍、同一性質的事物,以增強語勢,增強節奏感和旋律美,加強語言的力度。
馬丁·路德·金在1968年8月28日美國華盛頓黑人集會上發表了一場精彩的演說,其中有這樣幾段話:
“100年前,一位美國偉人簽署了《解放宣言》。現在我們站在他紀念像投下的影子裏,這重要的文獻為千千萬萬在非正義烈焰中煎熬的黑奴點起了一座偉大的希望燈塔。這文獻有如結束囚室中漫漫長夜的一束歡樂的曙光。”
“然而,100年後的今天,我們卻不得不麵對黑人依然沒有自由這一可悲的事實;100年後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慘地套著種族隔離和歧視的枷鎖;100年後的今天,在物質富裕的汪洋大海中,黑人依然生活在貧乏的孤島之上;100年後的今天,黑人依然在美國社會的陰暗角落裏艱難掙紮,在自己的國土上受到放逐。所以,我們今天到這裏來,揭露這駭人聽聞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