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修辭應用,表現素質(2)(1 / 3)

所以,當時就流傳一句話:“馬家的五個常,白眉毛最優良。”原來,因為馬良的長相有個特點,眉毛像雪一樣自得閃光。這裏沒有說“馬良最優良”,而是說了“白眉毛最優良”,用“白眉毛”這個長相特征來代指馬良。

對照的運用方式

現實生活中本應該是和諧統一的,但現實中又會產生付出與收獲、結果與願望、實際與理論等方麵的不協調,形成了極度不和諧的對比,這種強烈的反差往往會產生可笑的情趣。據說,美軍1910年的一次部隊的命令傳遞是這樣的:

營長對值班軍官:明晚8點鍾左右,哈雷彗星將可能在這個地區看到,這種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見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著野戰服在操場上集合,我將向他們解釋這一罕見的現象。如果下雨的話,就在禮堂集合,我為他們放一部有關彗星的影片。

值班軍官對連長: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哈雷彗星將在操場上空出現。如果下雨的話,就讓士兵穿著野戰服列隊前往禮堂,這一罕見的現象將在那裏出現。

連長對排長: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非凡的哈雷彗星將身穿野戰服在禮堂中出現。如果操場上下雨,營長將下達另一個命令,這種命令每隔76年才會出現一次。

排長對班長:明晚8點,營長將帶著哈雷彗星在禮堂中出現,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話,營長將命令彗星穿上野戰服到操場上去。

班長對市士兵:在明晚8點下雨的時候,著名的76歲哈雷將軍將在營長的陪同下身著野戰服,開著他那彗星牌汽車,經過操場前往禮堂。

魯迅在《戰士和蒼蠅》一文中這樣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不過是蒼蠅。”

這裏魯迅把“戰士”和“蒼蠅”拿來對照比較,尖銳地諷刺了那些誣蔑革命者的可恥奴才,堅決地支持了堅持革命的勇敢戰士。

把兩種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麵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通過比較可使事物的性質、狀態和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並且鮮明地表現出說話人的立場和觀點。這就是對照。

聞一多先生在《最後一次講演》中多次運用這種技巧,如講到國民黨特務暗殺李公樸,還嫁禍於共產黨,並說是什麼桃花事件時,聞先生說:“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

把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恥和李公樸為革命而獻身的光榮相對比,鮮明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愛憎感情。

戰國時期,有一次齊宣王召見顏鐲。

齊王對顏鐲說:“鐲,你過來!”

顏鐲以同樣的語氣對齊王說:“王,你過來!”

齊王很不高興,齊王左右的人指責顏鐲說:“齊王是國君,你是國君的臣下,你這樣跟齊王說話成何體統?”

顏鐲不慌不忙地說:“我到國君麵前是趨炎附勢;國君到我麵前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趨炎附勢,不如讓齊王禮賢下士。”

齊王怒容滿麵,氣勢洶洶地質問:“到底是國王高貴還是士高貴?”

顏鐲說:“士高貴,國王不高貴。從前秦國出兵攻打齊國,他們的軍隊路過士人柳下惠的墓地時,發布一道命令說:‘有到柳下惠墓地50步範圍內打柴煮飯,割草喂馬的,死無赦!’後來與齊國軍隊交戰時,秦軍又發布一道命令:‘有能割下齊王腦袋的,封地萬戶侯,同時賞黃金萬兩!’從這兩道軍事命令就可以看出,一個活著的國君的腦袋,還比不上死掉了的士人墳堆上的一根柴草!”

齊王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顏鐲用同樣的語氣呼“王,你過來”,這是需要一定的膽量和氣魄的。“趨炎附勢”與“禮賢下士”的對照,說明他胸有成竹,同時把說話的基點放在國王身上,即為國王考慮,重視士人,興國利民,可惜齊王仍不能體察其良苦用心,竟還要提出國王與士相比誰高貴的問題。士人墓的柴草與活著的國王的腦袋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有力地論證了他的觀點。

在生活中我們將兩種不同事物進行對比,通常是為了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大的顯得更大,小的顯得更小;將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麵進行對比,往往是為了把事物說得更透徹、更全麵、更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