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當律師的時候,一次他作為被告的辯護律師出庭。原告的律師把一個簡單的論據翻來覆去地講了兩個多小時,好容易才輪到林肯上台做辯護。林肯走上講台,卻一言不發。他先把外衣脫下放在桌上,然後拿起水杯喝了口水,接著又重新穿上外衣,然後又喝水。如此動作一連重複了五六次,法庭上的人笑得前仰後合。
南北戰爭爆發時,各報刊向林肯提出了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建議。林肯耐著性子聽完了一位紐約記者提出的冗長方案之後,說:“聽了你的建議,我不禁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幾年前,有人在堪薩斯騎馬旅行,因為人煙稀少,無路可行,他迷失了方向,更糟糕的是隨著夜幕降臨,下起了可怕的雷暴雨。隆隆雷聲,震撼大地;道道閃電,瞬息之間照亮地麵。這個失魂落魄的人,最後下了馬,借著時有時無的閃電亮光,開始步履艱難地牽馬行走。突然,一聲霹靂駭得他雙膝跪地,他呼喊道:‘上帝,既然你什麼都能做到,就多賜給我們一點亮光,少來點刺耳的聲音吧!’”
林肯自己平凡樸素,也討厭他人說話故作高深,晦澀難懂,這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馬克·吐溫。
據說,有人曾問馬克·吐溫:“演說是長篇大論好呢,還是短小精悍好?”馬克·吐溫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講了這樣一個風趣的故事:一個禮拜天,他到教堂去,適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憐的語言講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難生活。當慈善家講了5分鍾後,他馬上決定對這件有意義的事情捐助50美元,當慈善家講了10分鍾後,他就決定將捐款減至25美元,當慈善家繼續滔滔不絕講了半小時之後,馬克·吐溫又決定減到5美元,慈善家又講了一小時後,拿起缽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從馬克·吐溫麵前走過的時候,馬克·吐溫卻反而從缽子裏偷走了2美元。馬克·吐溫原本決定捐助50美元變成偷走2美元,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細想起來,卻是理所當然的。
魯迅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那位慈善家隻需5分鍾講完的話,卻滔滔不絕,拉長到60分鍾,致使他的說話形象一落千丈,說話風格令人生厭,這怎能不招致馬克·吐溫的反感,以至於惡作劇地從那位慈善家的缽裏偷走兩美元錢。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講話簡練有力,能使人興味不減。冗詞贅語,嘮叨囉嗦,不得要領,必令人生厭。不少演講大師惜語如金,言簡意賅,留下珍貴的篇章,成為“善辯者寡言”的典型。
說話的習慣
如果一個人的臉上長有疤痕,可以從鏡中窺見,可以使用化妝品或藥品加以治療彌補。同樣,談吐方麵的缺陷也可以改變,隻要治療之前,自己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這些缺陷。如果不清楚自己說話的缺陷,也可以試著拿一麵鏡子對照自己說話的姿態:是否手勢過多,是否翹起嘴角,是否表情難看,是否過於冷漠、緊張、僵硬,是否強抑聲調……
以下幾點是我們說話中常有的缺陷,我們可以對照檢查,並加以改正。
1.說話用鼻音
用鼻音說話是一種常見且影響極壞的缺點,當你使用鼻腔說話時,就會發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一種鼻音。如果你說話時嘴巴張得不夠,聲音也會從鼻腔出。在電影裏,鼻音是一種表演技巧,如果演員扮演的是一種喜歡抱怨、脾氣不好的角色,他們往往愛用鼻音說話。如果你使用鼻音說話,鼻音對於女人的傷害比對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見到一位不斷發出鼻音,卻顯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麵前具有極大的說服力,那麼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應使用胸腔發音。正確的方法是,說話時,上下齒之間最好保持半寸的距離。
2.聲音過尖
一個人受到驚嚇或大發脾氣時,往往會提高嗓門,發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錯誤居多,要多加注意。因為尖銳的聲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難聽。你可以用鏡子檢查自己有無這類缺點:脖子是否感到緊張,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繩索一樣凸出,下顎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來明顯緊張,如果出現上述情形,你可能會發出刺耳的尖聲。這時你就要當機立斷,盡快讓自己鬆弛下來,同時壓低自己的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