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精彩語言改變你的命運(2)(1 / 3)

小洛克菲勒的講話,雖沒有華麗的辭藻,但話語中肯,引起了礦工廣泛的共鳴,一下使自己脫離了困境。

說話除了話語中肯之外,還要言之有物,兩者相輔相成,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管是聽別人的講座,領導做報告,還是和周圍的人聊天,都會碰到言之無物、空洞乏味的時候,上麵講得很熱鬧,下麵聽眾卻覺得困頓乏味,嫌內容假大空,虛無縹緲,不知所雲。聽眾最怕聽到的演講言之無物,不知所雲。

為什麼會出現言之無物的情況呢?究其根本,問題在於談話者、演講者沒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演講內容。自己也搞不懂怎麼說話,又怎麼能帶給別人一個內容充實、言之有物的演講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困難,簡單地說就是要充分地精心準備自己的演講內容,在演講、講話之前比較透徹地理解問題。

有一天,林肯律師事務所來了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寡婦,她是一位陣亡士兵的妻室。她向林肯泣訴,她應該領取的400美元的撫恤金,卻被一位發放撫恤金的官吏,強索了200美元的手續費。林肯聽後勃然大怒,立刻為她向法庭對那位官吏提起訴訟。

開庭的時候,林肯用憤怒的目光看著被告,他所說的話,差不多每個字都是十分的中肯且言之有物,那種嚴正的態度、熱烈的情感,幾乎使他跳起來剝掉那位被告的皮:“時間一直向前邁進,在1776年的英雄,已經成為過去了,他們是被安置在另一個世界中了。但是,那位英雄,已經長眠地下,他年老衰頹且跛的遺孀,此刻來到我們的前麵,請求替她申冤。在過去,她也是體態輕盈、聲音曼妙的美麗少女,現在她貧無所依了,沒有辦法,隻好向享受了革命先烈爭取到自由的我們,請求給予同情的幫助和人道的保護。我現在所要問的是,我們是不是應該援助她!”

當林肯這樣的一段中肯的話說完後,居然有人感慨得流下眼淚,大家一致認為老婦人的撫恤金是分文不能少給的。法庭最後分文不少地追回了士兵遺孀的撫恤金,嚴肅審判了那名官吏。

言為心聲

古人雲:“言為心聲。”說話的好壞,主要取決於說話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道德情操,但講究語言的藝術也同樣十分重要。同樣一種思想,從不同的人嘴裏說出,往往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良好的談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腳的談吐則令人障阻重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總是多種多樣,有口若懸河的,有期期艾艾的,有不知所雲的,有談吐雋永的,有語言幹癟的,有唇槍舌劍的……人們的口才有高低之分,說話的效果也是天差地別的。因此,要想在說話上成為高手,達到“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的境界,就必須要把握其中的奧秘。

一個人的話能否被別人接受,取決於他的可信度,而要提高可信度,不僅在形象上要做到衣飾恰當、舉止大方、談吐自然得體、眼神專注、表情沉穩等,還要會觀察對方。

文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接受別人意見的方式和敏感程度的不同。文化水平較高的人,不屑聽膚淺和通俗的話,對他們要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水平較低的人,聽不明白高深的理論,和他們交談時應多舉具體事例;對於剛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誘,可以激他;對於情緒不正常的人,要讓他恢複正常後再談。如此等等,隻有知己知彼,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最好的說話效果。

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我們在說話前,有必要對下列問題認真地分析:要對誰講,將要講什麼內容,為什麼要講這些,怎麼講,有什麼有利和不利因素,怎樣處理等。

華麗辭藻的妙用

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更好地表達出來呢?其實不奇異,更不是幻術,說白了就是平凡、樸素、簡潔。這裏我們以美國兩位著名人物為例,來看一下他們是怎樣確立自己平凡、樸素、簡潔的說話風格的,第一位是林肯,第二位是馬克·吐溫。

曆來的美國人,從來沒有比林肯講話用的字句更簡潔優美的了!他所寫的散文,有人曾這樣說過:“竟像音樂一般的悅耳!”隨便舉一個例子吧,當他在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說中,就說了這麼一句話:“(With malice towards none, with charity for all)勿以怨恨對待任何人,應以慈愛加給所有的人!”

在林肯當總統前,有人問他有多少財產。當時在場的人期待的答案多數是多少萬美元、多少畝田地。然而林肯卻扳著手指這樣回答:“我有妻子、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也租了一個辦公室,室內有一張桌子、三把椅子,牆角還有一個大書架,架上的書值得每人一讀。我本人又高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唯一可靠的財產就是——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