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見狀忍俊不禁,故意笑問道:“怎麼,這首詩隻有兩句麼?還是你不記得了?”
梅若雪聽得母親的揶揄之言,神色更是窘迫,一雙妙目東張西望。正在這時小月端了盤子送上瓜子水果來,梅若雪心下竊喜,說道:“小月,你可知道李商隱《嫦娥》詩的後兩句是什麼麼?”
小月見狀已知原委,掩嘴笑道:“小姐是要考我麼?我卻也知道。那是‘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梅若雪喜道:“不錯不錯,連彩兒都知道,我又怎會不知。”
林玉和林鳳生唯有搖頭苦笑。林鳳生對此詩品評了一番,又吟了一首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已是月上中天。
林玉道:“時候差不多了,該拜月了,佳節詩句改日再對吧。”隨即讓小月叫來陳伯、啊跟、金花和小月幾人,吩咐打點拜月事宜。
中秋拜月之風由來已久,所謂“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以後,因品德超群而被召入宮,但一直未被寵幸。直到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便由此而來。加之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祈願“貌似嫦娥,麵如皓月”。
不一會兒,陳伯和阿根搬了一張四尺見方的大香案出來,居中放於庭中,擺上香爐,點了四對紅燭。彩兒、小月和金花開始陸續將拜月用的供品端了上來,糕餅瓜果、鬆子棗梨擺得井井有條。西瓜的外皮更是被削成蓮花瓣的形狀,看上去甚是美觀。林玉將三支香在燭焰上點燃了,向著月亮躬身拜了幾拜,然後插在香爐中。
彩兒倒了三杯新酒一一奉上,林玉雙手接過又一一對月致敬,敬畢將三杯酒在香案前灑了,對林鳳生道:“鳳生啊,按照規矩拜月須誦讀祝文,你最有才學,便由你來作一篇吧。”
林鳳生頗覺為難,推辭道:“姑姑,我從未作過祝文,一時半會又哪裏作得出來?隨意找一篇讀了也就是了。”
林玉道:“往年拜月都是由你姑父執事,也不需我插手過問,這祝文出自何處我便也不知道了。況且這祝文須在拜月後焚燒,要找現成的也是無從找起。”
彩兒道:“鳳生少爺,這誦讀祝文不過是個形式,你隨意寫些對月亮的讚美之辭即可。”
梅若雪也笑道:“表哥,你就寫吧,看你平日出口成章的,寫幾句誇月亮的話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林鳳生無法,隻得答應。
眾女鋪紙磨墨,忙得不亦樂乎。林鳳生苦思良久,倉促間不得要領,無奈之下隻得筆削前人文章,寫了一篇謝莊的《月賦》,就著月華和燭光誦讀完畢,放入銅盆中與昨日買的月光紙一並燒了。林玉吩咐眾人一起對月跪拜,各自默默許下自己的心願,自是因人而異,各有所期。
待得眾人許願完畢,中秋拜月便也算圓滿結束。林玉將供品分給眾人食了,一起坐在院中飲酒賞月。彩兒等丫頭忽然提起前幾日相約到城裏賞燈猜謎之事來,又向梅若雪討要胭脂水粉。
昨日幾人進城隻顧采購節貨,梅若雪竟將此時忘了,此時手扶額頭作無辜之態道:“昨日買的東西太多,這才忘記了。不過你們別擔心,本姑娘是不會食言的。”
三女不依不饒之下,梅若雪隻得折成現銀,讓她們自己去買。出手很是大方,彩兒五兩,小月和金花人各三兩。
三女歡喜不已,嘰嘰喳喳的邀請林鳳生進城玩耍。林鳳生惦記著與老丐的後山之約,便隻得極力婉言推脫。
三名丫頭和仆人阿根向林玉等主家三人各敬了幾杯酒,便說要進城看燈會,林玉自是微笑答允,並一人打發了二兩銀子,四人歡歡喜喜的去了。老仆陳伯敬完酒便也起身告辭,想是自行回房睡了,庭院之中便隻剩下林鳳生、林玉和梅若雪三人。
林鳳生端起酒杯道:“姑姑,侄兒也來敬您一杯酒,祝您青春永駐,福壽綿延。”
林玉嗬嗬大笑,心中甚是歡喜,連道:“好孩子,好孩子。”也舉起酒杯道:“姑姑也祝你早日蟾宮折桂、平步青雲。”
姑侄兩人將酒杯輕輕一碰,俱是一飲而盡。
梅若雪也斟了一杯,向林玉道:“娘,女兒也敬您一杯。祝您平安喜樂,長命百歲。”
林玉深感欣慰,微笑著與她對飲了一杯。
梅若雪敬罷母親,又斟了一杯來敬林鳳生,笑道:“表哥,小妹祝你嬌妻美妾、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