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幸福一直在這裏2

第175章 幸福難得

人類的習性實在可怕。

偶爾吃到豐盛美味的菜肴,那是因為“偶爾吃到”,所以覺得好吃。假如每日都吃,不久就會覺得厭煩,雖然其滋味並無變化。

因為人的味覺習慣了美食,所以就不再感覺可口了。因此吃山珍海味,固然是人的幸福,可是給他吃十倍的山珍海味,卻不能算是提供了他十倍的幸福。人類的感官就是這樣,透過感官所察覺到的幸福,也是不太可靠的。

以這個觀點來看,一個人的收入若是另一個人的十倍,並不表示他可以比別人奢侈十倍,更不能保證他比別人幸福。在這種賴於心理感受的衡量尺度上,應有金錢以外的標準。

人類常為金錢而犯罪。可是從更深一層的角度觀察,一般都是得到金錢以後才犯罪。因為一有了錢,生活奢侈無度,荒淫放縱,就會引起無窮的禍害。這種案例在我們周遭,多得不勝枚舉。由此以觀,我們不能無條件地讚成錢多是好的現象。

一元有一元的價值,我們要在生活中,盡量運用金錢的價值,以安康、沒有浪費的生活方式,來享受人類尊貴的生活意義。在日本,有所謂“貓與金元寶”之說,就是貓看金元寶,根本一文不值,隻有人類懂得價值觀念,且有能力運用其價值。

但並非人人都懂得運用財富的價值。我認為每個人在心理上,都應該對價值的意義有所認識,並應學習妥善地運用財富的價值。有人也許收入隻有一萬元,但覺得生活很有意義;有人收入數十萬元,卻覺得缺乏生活樂趣。我想,其中就牽涉到價值觀念的問題。

幸福,不是輕易可得的。換言之,能輕易得到的滿足,並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不是唾手可得的東西,因為人類存在的意義,並非那麼淺薄。所以,如果幸福輕易可得的話,人類就不需要堅毅的意誌和努力奮鬥的精神了。

人生的曆程,極為複雜多險,必須披荊斬棘,多方努力,才能享受真正幸福的滋味。

哲語沉思:

金錢的作用極其有限,唯一的好處便是使人免於貧困,滿足人們生活上的需求。人生最美好的享受,包括創造、沉思、藝術欣賞、愛情、親情等,都非金錢所能買到的。原因很簡單,所有這類享受皆依賴於心靈的能力,而心靈的能力與錢包的鼓癟毫不相幹。

第176章 真正的財富

在古希臘,人們穿著樸素的長袍,吃著山羊幹酪和大麥餅,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他們沒有技術文明的設備、財富和舒適,卻不止一個世紀地盛行著高度的文化。就是說,精神和心靈上豐富充實,也就是一種我們如今稱之為幸福、愛情和生命的歡樂狀態。

文化——這是人民和民族幾千年來一點一點積聚起來的財富,是無價之寶,因此我們應當信任它。文化的經驗教訓可以預防輕率的破壞以及由時髦的服裝和形形色色的新鮮東西掩蓋著的外國的病態。如果沒有嚴格的道德關卡,那麼在“大眾文化”勝利的韻律之下,在我們國家也可能會興盛起一個陌生的、奢華的時代,我們隻能依賴愚蠢諂媚的模仿求得發展。這將是一個哲學家沒有自己的信念,建築師沒有自己的建築方式,學者沒有自己的發現,作家沒有自己的思想的時代。

無論何種體係都經常是與反體係並存的。因此二者必居其一,隻有在地獄裏才不存在。當你思考在實用、金錢、不信任和虛偽的都市主義現實裏的文化的命運時,就會痛苦和煩惱地產生那些同樣的“孩子氣的問題”,但這已經完全不同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問題了。那就是?你是誰?現代人?是曆史交叉路口破壞性的陰影?抑或是人生的光環?你難道將如同無蹤跡的影子般離去——除了成千上萬無辜的犧牲、永不滿足的貪婪、淪為沼澤的田野、難看的混凝土城市、幹涸的河流、被汽車弄得醜陋不堪的地麵上堆成山的垃圾,在自己身後什麼都沒留下?為什麼你忘了自己的使命——創造善、美和真?

那麼,難道技術文明就不會導致進步?不創造,不完善,不可能想象,它所創立和發展的一切都不是創造,而進步的外表就意味著絕境。而且還有,因為在西方一切都不是服從於人,而是服從於強大的世界統治者——金錢,而在我們這兒則是服從於我們現實的無情和無個性的主宰者,由官僚們虛偽和臆造出來的計劃,在這裏已完全看不到人的因素。

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富?是人,還是人臆想出來的東西?

哲語沉思:

大部分的人誤以為財富等於幸福,但事實上這個說法是極其虛幻的。擁有更多物質財富的人對生活會比較滿足,但幸福的指數並不會因為財富的多寡而有高低之分。

許多人在富有後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過程中還要沮喪。因為在達到了致富的目標之後,他們會發現自己所得到的無法使自己得到長久的快樂,於是,就會陷入一種虛空的感覺中而無法自拔。這時,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絕望,因為沒有目標使得他們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第177章 快樂鳴響

大約8年前,我認識了一個人,他幫助自己深愛的人,扭轉了許多人原本覺得悲慘無比的人生景況。一切都始於我在路邊看到的一塊告示牌。

那塊告示牌是由破破爛爛的厚紙板做成的,釘在一根像是五金行會給人用來攪動油漆的棍子上。它置身於雜亂的垃圾與火蟻蟲的窩之間,邀我一起這樣做——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

做這塊牌子的人也太天真了吧。我搖了搖頭,然後繼續往前開——我的喇叭安靜無聲。幾周後的一個禮拜天,我載著桂兒和莉亞開車上了高速公路,要去探望朋友。當我們接近堤道時,我又看到了那塊告示牌,而且不假思索地按了喇叭。“怎麼了?”桂兒問道,“路上有什麼嗎?”我說:“沒有。路邊有個告示牌說,‘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我覺得很快樂,就按下去了。”

當天稍晚,我們在回家的途中又經過那塊告示牌時,莉亞尖叫了起來:“爸爸,按喇叭,按喇叭!”在那時,我稍早之前期待與朋友同歡、享受和家人相處的愉快態度,已經改變了。我開始想到,隔天還有很多工作等著我去做,我的心情一點也不快樂,但我還是按了喇叭來滿足女兒。接下來發生的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在內心深處有那麼短暫的片刻,我覺得自己比幾秒鍾之前快樂了一點——好像按喇叭會讓我更快樂。從那時起,我們隻要經過那段高速公路,莉亞就一定會提醒我按喇叭。

沒多久之後,我開始很想知道,那是誰放的告示牌,又為什麼要放。那天,我沿著公路旁行駛,估計著自己和“快樂”告示牌的距離,在我覺得快到的時候,就在最近的一戶人家前停了下來。

我開始準備著,如果有人來應門,我該說些什麼。就在我按下門鈴之後,我練習的開場白,根本就沒有機會說出口。“請進!”那人帶著溫暖、開朗的聲音說道。現在我真覺得尷尬了。我心想:“他一定是在等別人,而他以為我就是那個人。”盡管如此,我還是進了門,他則和我握手致意。我解釋著,我在他家附近的高速公路上開了一年多的車,而且看到了“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據我估計,他家最靠近這塊告示牌,所以他也許知道些什麼。他笑得更開懷了,他告訴我,他在一年多前放置了那塊告示牌,還說我不是第一個停下來詢問這件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