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到這裏,下麵的幾位女同事感動得流了淚。人們聽了小伍的話,不但消解了前些天的疑問,也沒有責備他對家庭的疏忽,反而為他舍小家為大家的工作精神感動了。
小伍在競選前夕,竟然發生了被父親當著同事的麵打耳光的事情,可謂是出師不利。可小伍在被流言蜚語攻擊之前,主動地亮出了家底,批評了自己對家庭不夠盡職盡責,從另一方麵突顯了他的工作熱情,這樣的一番話,幫助小伍迅速轉劣勢為優勢,從而為競選贏得了重要的一票。
(4)非常規解釋法
一家大公司招聘營銷經理,經過第一輪筆試,10名佼佼者被選入參加麵試。可是麵試當天,卻出現了11名應聘者。總經理詫異地問第11名,為何不請自來。
位列第11名的那位中年男士,不卑不亢地說:“貴公司挑選營銷經理,應該是能力的競爭而不是學曆的競爭,也不僅僅是考試成績的競爭。我雖然沒有過筆試,但我相信,您在麵試中見到了我本人,一定會對我感興趣!”
經理問:“你用什麼來證明你的能力呢?”
“我先後在5家公司做過營銷人員,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可惜的是,5家公司先後都倒閉了。”
這位男士的話音剛落,立即引來了另外10名競爭者一陣哄笑。經理問:“你工作過的5家公司都倒閉了,隻能說是你的劣勢啊!”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成功的才是值得慶賀和珍惜的。但對我而言,我的5次失敗的經曆卻是別人無可比擬的優勢,雖然我在成功的經驗上可能少了點,但我卻有豐富的失敗的教訓。我知道什麼是在實踐中行不通的,知道什麼是市場不需要的。因此,在我未來的工作中,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那麼失敗的可能性也將越來越小,等待我的必然是成功!”
結果,這位被筆試淘汰的男士卻在麵試中勝出,被這家公司選中了。曾經工作的5家公司都倒閉了,按照常規思維,這必然成為他以後求職的絆腳石。可是這位男士卻突破常規思維另辟蹊徑,將失敗給他帶來的優勢說得頭頭是道,結果劣勢反而成了優勢。
很多問題,從一個角度去分析,可能認為它是短處,但如果換一種思維去剖析,沒準就變成了你的優勢,關鍵就在於你如何去說,讓嘴巴為你打開勝利之門。
2、打破僵局,先聲奪人
當局麵陷入尷尬時,如何解救?一般情況下,必須有一個人能夠打破僵局。否則的話,僵局變成死局,那就無藥可救了。
諸葛妙語:
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垂頭喪氣地回去。眾人一見,大部都已明白,於是不願多說,關羽本人因為做了“違法”的事,更是無顏開口,這時,諸葛亮開口了:“很高興將軍立下這麼大的功勞,為普天下的老百姓除了一個大害。按道理說我們應該出去迎接你回來!”(其實這是明知故問)關羽並不說話。諸葛亮說:“將軍難道說因為我們沒有出去迎接,所以不高興嗎?”回頭問左右的部下說:“你們為什麼不來通報呢?”(又是明知故問)關羽不得不說話了:“我特地前來請求治罪。”諸葛亮問:“難道曹操不曾從華容道逃走?”關羽說:“是從那裏逃走的。我沒有能耐,所以被他逃走了。”諸葛亮又問:“捉住誰帶回來了?”關羽說:“一個也沒有抓住。”諸葛亮說:“這必然是你思念過去曹操對你的恩德,願意放他逃走的。不過你已經先立下軍令狀了,我不得不按照軍法處置你。”命令武士推出去砍頭。經過劉備再三求情,諸葛亮才饒了關羽。
諸葛亮在派兵時就已料到這種結果,然而他願意把這個任務派給關羽,自然有他的用意在。什麼用意呢?為自己立威。關羽與張飛一向不是很服氣諸葛亮(赤壁之戰前),這樣很影響他的調兵遣將,尤其是關羽,素來高傲自負,必須殺一殺他的傲氣,才能利於今後對他的控製。關羽回來時,局麵已陷入尷尬,這時,諸葛亮先聲奪人,打破僵局,盡管用的是反話,但是局勢卻一步步按照諸葛亮的步調走。直至最後諸葛亮假意要執行軍法,殺掉關羽,其“聲”已奪夠,這時,劉備出來求情,諸葛亮順水推舟,既立威,也給了劉備麵子,一舉兩得,同時,關羽也徹底的服氣了(後來諸葛亮一封信便勸止了關羽去找馬超比試),諸葛亮的目的圓滿達到。
古為今用:
先聲奪人的說話技巧可靈活應用,有時,放在說話開頭,達到一語定乾坤的效果;有時,放在打破僵局上,起到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作用。
美國國際鋼鐵公司總裁威耶在20世紀20年代初作出驚人舉動。麵對當時的經濟大蕭條,他決定大幅度裁減職工的工資。這種裁減方法不遵循當時的慣例。威耶公司的職工工資由於過分下降而比當時同行的工資要少得多,造成了職工的強烈不滿。
威耶來到會場,沒有受到歡迎,會場秩序很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