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隱術:給你的話帶張麵具(3)(3 / 3)

諸葛妙語:

魯肅接受了周瑜的命令來諸葛亮這裏探聽動靜。諸葛亮對他說:“我曾經告誡你,不要對都督說我知道那件事。沒想到你不肯為我保守秘密,現在果然周瑜又要找事來謀害我。三天之內怎麼能夠造出十萬支箭呢?現在隻有你能夠救我了!”魯肅:“你自己在周瑜麵前領來的禍事,又怎麼能夠怪我呢?再說我又怎麼能夠救你呢?”諸葛亮:“希望你能夠借給我二十隻船,每隻船上要安排三十名士兵,船的外麵都要用青布蒙起來,每隻船的兩邊還要紮上一千個草把。這樣布置船我另有妙用。到第三天的時候我保管能夠拿來十萬支箭。隻是這件事就不要再告訴周都督了,如果他知道了,我的計策就行不通了。”魯肅答應了這件事,卻想不通(諸葛亮這樣做)是什麼用意。回去見了都督果然沒有說起(諸葛亮要船)這件事,隻是說:“諸葛亮並不需要用那些造箭的材料比如竹子、雕翎、膠水和漆等,他自己有自己的辦法。”周瑜非常迷惑不解:“那就等到三天以後,看他拿什麼來交差吧!”

三日內拿出十萬支箭,就是諸葛亮這樣聰明的人,也覺得這是一件難事,必須要尋求他人的幫助,比如魯肅。但是又不能直說,那樣的話會遭人恥笑。於是他很巧妙地找了一個借口,埋怨魯肅不肯為他保守秘密,以至於惹出事來。老實巴交的魯肅自然不知諸葛亮的用意,隻好答應幫忙,並且還不把這樣(調動士兵和和戰備物資)的事向他的上級周瑜彙報,而是隱瞞了事實(因為未曾幫諸葛亮保守秘密受到諸葛亮的埋怨),真正地幫了諸葛亮的大忙。如果不是這樣,也就沒有草船借箭的佳話流傳了。

古為今用:

有某個偶然的場合,你見到一個非常想見的人,如一個你很傾慕的異性時,你很想再見他(她),但太直率地闖去,未免會令人尷尬。這時你不妨找一個借口:比如,在你離開時,裝作無意帶走一樣東西,或似乎粗心地忘下一些什麼。於是,你便可以再次很自然地拜訪他(她)。

約會時遲到了,對方明顯地不悅,這時你不妨試用製造借口的能力:“車太擠了”、“表停了”、“我的上司正在找我有要事相商”等等。

但這些借口太平常平常了,以至於很難形成衝擊力卸去對方的不快。

你可以這樣說:“怎麼,我打電話給過你的同事啊,告訴你我要推遲半個鍾頭,接電話的人沒有轉告你嗎?”這是一種以守為攻的借口。

“對不起,我剛才已經來了,不過我們主管就站在你旁邊等車,沒注意到?就是那個穿西裝的,我不太好意思過來……”這是出奇製勝的借口。

一個巧妙的借口,可以把需花費半天口舌也未必能說清,甚至還會傷害彼此的麻煩的事化為無形,它為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類似潤滑油的作用。

借口還可以借助於某種媒體,很藝術地創造出來。比如,電話就是一個極好的工具。

一個語言羅嗦,但你又不能得罪、怠慢的人在你的辦公桌前滔滔不絕地說著無用的話,你沒法讓他停下來,也不能推托有事而跑開。這時,你不妨寫個小條子遞給身邊的同事:“到隔壁打個電話給我。”

幾分鍾後,電話響了,你邊聽邊說道:“什麼?馬上去?不行,我這裏有個很重要的客人,他的事很要緊。什麼?非去不行……好吧。”

於是,你可以非常抱歉地送走那位饒舌的來客,而且也沒有傷害他的自尊心。

借口不是欺騙,欺騙有明顯的損人利己的功利性,而借口沒有。借口實在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口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