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一個年輕人準備外出曆練,臨走前,他向一位智者請示為人處世之道。智者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的世道,逢人如果隻說實話,是行不通的。給他人送上一頂‘高帽子’,人生自然可以通達無礙。”智者說完,年輕人趕緊附和道:“您的話真有道理,放眼當今社會,能夠像您這樣正直,不喜歡戴‘高帽子’的又有幾人呢?”智者聽後很高興。走出門口,這個年輕人就對別人說:“高帽子果然是人見人愛,還沒出門,我就送出去一頂。”
的確,高帽子人人愛戴,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讚美和肯定,而高帽子正好迎合了人們的這種欲望。適時地給人送上一頂高帽子,可以贏得對方的友誼與好感。但是,如何送出高帽子,做到既達到目的,又不流於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應當小心謹慎,否則會弄巧成拙。
讚美不能過重。你的讚揚會讓對方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但言過其實、過分誇張時,反而會讓對方產生懷疑,認為自己受了愚弄。過分粗淺的溢美之語更會毀壞你的名聲。讚美要不露痕跡。過於明顯直白的讚頌之語不僅對方聽了別扭,更讓別人覺得你有諂媚邀寵之嫌。讚美要讓對方渾然不覺,卻又全身舒坦,此方為最高境界。讚美要用得巧妙。一定要讚美對方引以為豪的地方。在尚未確定對方最引以為豪之處前,最好不要胡亂稱讚,以免自討沒趣。
米蘭達和艾瑪是同一家服裝商店的導購,每次業績考核總是米蘭達更勝一籌,她似乎總能讓顧客最終買走商品。艾瑪覺得自己任何方麵都不比米蘭達差,為什麼總是難以超越她的銷售額呢?她不由暗暗觀察米蘭達的做法,發現每位顧客試穿衣服時,米蘭達總是對她說:“您真是好眼光,這件衣服隻有您穿著最有設計感。”或者:“您的身材太好了,這件衣服好像為您量身定做的一樣。”艾瑪回憶自己服務顧客時,就老是誇自己的商品。“這件衣服的質地相當好。”或者“這是著名設計師的作品,其他的不能比。”原來,誇顧客比誇自己的商品有效多了。
美國的商界奇才鮑羅齊曾說過:“讚美你的顧客比讚美你的商品更重要,因為讓你的顧客高興你就成功了一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著名心理學家傑絲?雷耳說:“稱讚對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隻是敏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於把讚許的陽光給予別人。”
讚美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一種有效的感情投資,當然,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對於領導的讚美,能使領導心情愉悅,對你越發重視;對於同事的讚美,能夠聯絡感情,增強團隊精神,在合作中更加愉快;對於下屬的讚美,能使你贏得下屬的敬重,激發下屬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對自己生意夥伴的讚美則會贏得更多的合作機會,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
你是否時常吝惜你讚美的語言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趕快進行一下改變吧!將你的讚美真誠地告訴你周圍的人,你就會發現,給自己的世界增加一些快樂原來如此簡單!所以,為什麼不做個快樂的“馬屁精”呢?
【寫給女人】
飼養寵物的人都知道,順著毛摸比逆著毛摸更能馴服它。人際交往也一樣,希望與對方和諧相處,不妨經常順著毛摸一下。
生活需要謊言維持
這個命題肯定要遭受很多人的批評,大家會說:“生活就應該是真實的,何需夾雜謊言呢?”那麼請你想象這些情節:當你的朋友穿上新買的裙子,然後詢問你的意見時,你是回答“你看起來還不錯”,還是回答“你看起來真難看”?當你的丈夫因為工作不順而愁眉苦臉時,你是說“親愛的,我相信你的能力”,還是說“你又失敗了,你真是個廢物”?
這隻是一個假設,所以你沒有必要偽裝,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即便他們的真實想法是前者。
英國人文主義者阿謝姆說:“在適當的地方說適當的謊言,比傷害人的真話要好得多。”可見,說謊也是人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生存計策。一個滿嘴謊言的人肯定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但是,一句謊話都不會說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
安平在一家商貿公司上班。一天下班後,同事阿文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說了上司對他的種種不公平,還把上司的無知、淺薄及一些醜事統統信口說了出來。最後,怒猶未盡,忍不住又大罵了一通。過了些日子,上司在安平麵前也談起了阿文,言語之間非常不客氣,怒斥阿文的不顧大局、平庸無能、不思進取、不善開拓等諸多缺點。最後,上司問安平,可曾聽見阿文在他麵前說過自己什麼壞話。
無疑,安平麵臨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不把阿文的話告訴上司,另一種選擇是十分誠實地把阿文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上司。如果安平選擇前者,上司的氣會慢慢地消下來。有一天當他冷靜下來後,會比較公正、合理地處理好這種關係。但如果安平選擇後者,上司會對阿文記恨在心,一定會找個機會報複。如果上司是個非常精明的人,他會進一步設想,你安平在我麵前講你同事的壞話,肯定也會在其他人麵前講我的壞話。因此,對你這種人也不能信任,至少要留一手。
在這種情況下,安平的實話可能會造成三個人都受到傷害。上司會生氣、阿文會倒黴,而安平也會與阿文關係破裂,並且受到其他同事的質疑。使用謊言,能使三方都得到好處;而講實話,卻會讓每個人都受到傷害。可見,謊言在適當的時候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然而,真正能說好假話並不比說真話容易,首先我們應消除對假話的偏見和犯罪感。隻有這樣,才能把假話說好。你可以讓你的謊話更加模糊。假話終究是假的,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模糊不清的語言來表達其真實。例如,一位女友穿著新買的時裝,問我們是否漂亮,而我們覺得實在難看時,便說了謊話,故意說:“還好。”“還好”是一個什麼概念?是不太好或是還可以,這就是假話中的真實,它區別於違心而發的奉承和諂媚。
美國官員曾經就一項新法案征求意見,有關人員詢問羅斯:“你讚成那個新法案嗎?”羅斯說:“我的朋友中,有的讚成,有的反對。”工作人員追問羅斯:“我問的是你。”羅斯說:“我讚成我的朋友們。”
羅斯對新法案是持反對意見的,而麵對有關人員的直接詢問,如果他貿然把真話說出來,就很可能把自己置於敵對者的立場之上,這樣他很容易受到對方的攻擊。而他采用了模糊性的謊言來表達意見,對方也能夠感知他的態度,但因為這些模糊感對方也不能抓住他的把柄。
說謊,是因為此時的謊言要帶來比真話更多的好處,也就是說這種時候的謊言是出於必需。例如,當我們應邀去參加慶祝活動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我們必須把悲傷和惱怒掩蓋起來,帶著笑意投入歡樂的場合。如果我們的謊言能帶來好處,讓大家都受益,那麼生活中多一些謊言也無妨!
【寫給女人】
說謊與說謊之間也有區別,關鍵在於你的謊言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一旦謊言被揭穿,善意的謊言不過引人一笑,而惡意的謊言則會帶給眾人傷害。
學會“欺軟怕硬”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身份角色不同,所以在為人處世上也顯現出不同的“軟硬度”。有些人顯得弱勢,而有些人則強勢得多。但表現的軟弱的不一定輸,表現的強硬的不一定贏。
而且強勢的人和弱勢的人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隻要采取正確的策略,運用示強或示弱的方法,即使在脆弱的情況下,也可以擊敗強大的敵人。
如果你碰到了一個有實力的強者,那麼,你不必為了麵子而與他爭強。鬥爭的結果,你有可能毀了自己。因此,不妨以示弱來化解對方的戒心。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
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劉備深知曹操嫉賢妒能,為防曹操謀害,他就在後園種菜,以農夫之態迷惑曹操。
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議起誰為當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張繡、張魯,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我。”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筷子丟落在地上,恰好當時大雨將至,雷聲大作。曹操問劉備:“為什麼把筷子弄掉了?”劉備從容俯拾筷子,並說:“一雷之威,乃至於此。”曹操說:“雷乃天地陰陽擊搏之聲,何為驚怕?”劉備說:“我從小害怕雷聲,一聽見雷聲隻恨無處躲藏。”自此,曹操認為劉備胸無大誌,必不能成氣候,也就未把他放在心上,劉備才巧妙地將自己的慌亂掩飾過去,從而避免了一場劫難。
劉備在曹操的強勢麵前示弱,為自己贏得了生存的空間。正是這一階段的示弱為他保留了元氣,自此之後暗中積攢力量,終於能夠三分天下。
當你碰到了實力比你弱的對手,那麼就要顯露你比他強的一麵,這並不是為了讓他來順從你,或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優越感,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種心態,不甘願做弱者,因此他會在周圍尋找對手較量,借此證明他也是一“強者”,你若在弱者麵前也示弱,正好為自己引來殺機,徒增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示強則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難而退。不過,這裏的示強是防衛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若你判斷錯誤,碰上一個“遇強示強”的對手,那你不是輸得很難看嗎?
【寫給女人】
弱勢不一定弱,強勢不一定強,關鍵是認清當下形勢,是顯強有利,還是露弱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