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要與時俱進,你就不能沒有事業2(1 / 3)

第四章要與時俱進,你就不能沒有事業2

把找借口的時間省下來

我們每天都浪費大把時間尋找借口。比如上班遲到了,我們會向上司提出各種理由,“生病了”、“堵車了”等,然後費盡心思地想讓他相信。其實,如果你能把這些時間省下來多完成一項工作任務,那麼你簡單地告訴上司“睡過頭了”,他也不會怎麼生氣,因為你照樣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或者你做某項工作失敗的時候也會不停地抱怨,比如“同事不合作”,“時間太緊迫”等,但是“要成功,就不要給自己尋找借口”,也不要抱怨外在的條件,當我們抱怨的時候,實際上是在為自己找借口。而找借口的唯一好處就是安慰自己:我做不到是可以原諒的。但這種安慰是有害的,它暗示自己:我克服不了這個客觀條件造成的困難。在這種心理暗示的引導下,你就不再去思考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方法,哪怕是隻要改變一下角度就可以輕易達到目的。

巴頓將軍在他的戰爭回憶錄《我所知道的戰爭》中,曾寫到這樣一個細節:“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有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我說:‘夥計們,我要在倉庫後麵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我就告訴他們那麼多。那是一個有窗戶或有大節孔的倉庫。候選人正在檢查工具時,我走進倉庫,通過窗戶或節孔觀察他們。我看到夥計們把鍬和鎬都放到倉庫後麵的地上。他們休息幾分鍾後開始議論我為什麼要他們挖這麼淺的戰壕。他們有的說6英寸深還不夠當火炮掩體。其他人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如果夥計們是軍官,他們會抱怨他們不該幹挖戰壕這麼普通的體力勞動。最後,有個夥計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後離開這裏吧。那個老家夥想用戰壕幹什麼都沒關係。’”最後,巴頓寫道:“那個夥計得到了提拔。我必須挑選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務的人。”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體現了一個人的做事風格和生活態度。借口仿佛一個用溫情偽飾的陷阱,能消磨人的鬥誌,或讓你遺忘自己的責任所在。不幸的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借口。借口在我們的耳畔竊竊私語,告訴我們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們好像是“理智的聲音”、“合情合理的解釋”,冠冕堂皇,卻常常讓我們沉湎於令人腐化的溫床,並為此付出失敗的代價。

但也有一些人,無論多麼小的責任他也會盡力完成,即便是有困難也不會成為他放棄責任的借口。

卡菲瑞先生回憶起當年的一個學生。他在西雅圖景嶺學校圖書館擔任管理員的時候,同事推薦了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幫忙。

卡菲瑞先給他講了圖書分類法,然後讓他把已歸還圖書館卻放錯了位的圖書放回原處。

小男孩問:“像是當偵探嗎?”卡菲瑞回答:“那當然。”接著,男孩不遺餘力地在書架的迷宮中穿梭,小休時,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錯地方的圖書。後來,他正式請求擔任圖書管理員。又過了兩個星期,他突然邀請卡菲瑞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時,孩子母親說他們要搬家了,到附近一個住宅區。孩子聽說轉校卻擔心:“我走了誰來整理那些站錯隊的書呢?”

但沒過多久,小男孩又在圖書館門口出現了,並欣喜地說,那邊的圖書館不讓學生幹,媽媽把他轉回這邊來上學,由他爸爸用車接送。“如果爸爸不帶我,我就走路來。”

卡菲瑞先生當時就覺得這個渾身充滿責任感的小男孩沒有做不到的事。但他們沒有想到他會成為信息時代的天才,他就是比爾?蓋茨。

這是卡菲瑞先生回憶起比爾?蓋茨小時候寫下的文字。從中我們看出,許多偉大或傑出人物身上總有優於常人之處。比爾?蓋茨對待圖書館工作這樣的小事,就已經表現出一種超乎同齡人的責任感,難怪他能在信息時代叱吒風雲。

不尋找借口,就是永不放棄;不尋找借口,就是銳意進取……要成功,就要保持一顆積極、絕不輕易放棄的心,盡量發掘出周圍人或事物最好的一麵,從中尋求正麵的看法,讓自己能有向前走的力量。即使最終失敗了,也能吸取教訓,把失敗視為通向目標的踏腳石。所以,千萬不要找借口,不要讓借口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要把尋找借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工作中,成功屬於那些不尋找借口的人!

當自己犯了錯誤,甚至自己毫無過錯,而上司、同仁、家人、朋友、客戶都抱怨的時候,不要去爭辯,應當用心傾聽,認真去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反求諸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一旦養成了找借口的習慣,你的工作就會沒有效率。拋棄找借口的習慣,你就不會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而沮喪,甚至可以在工作中學會大量解決問題的技巧,這樣借口就會離你越來越遠,而成功將離你越來越近。

【寫給女人】

年華易逝,不要將時間浪費在尋找借口上。

你好,我的對手

我們信奉著商場即戰場的傳統觀念,認為硝煙之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在職場上,我們把任何與我們有競爭關係的人視為對手,甚至敵人,總是存在著單贏思維,也就是隻想自己贏、別人輸,把成功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這樣的人隻顧及自己的利益,比較、競爭、地位及權力主導他們的一切。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哈裏斯在《我好,你也好》一書中,按照人格的發展,將團隊中各自然人之間的關係分為四種類型: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而第四種關係類型“我好,你也好”,是成熟的成人人格和共贏思維。

雙贏和共贏的思維特質是競爭中的合作,是尋求方共同的利益,即你好,我也好。雖然競爭無處不在,會給人帶來壓力,不過也正因為這樣,人類才擁有了更多的成就與輝煌。玫瑰與刺相遇,各自告別了俗豔與尖刻,成就了傲視群芳的鏗鏘之花;喬丹與皮蓬相遇,各自告別了獨角戲與狂傲腔,成就了曆史上的神話公牛;你與我在職場中相遇,就應該告別猜忌與功名,成就雙贏的和諧篇章,壘起更高的人生峰塔。

所以麵對對手,你可以微笑著說:“你好,我的對手。”

蒙牛總裁牛根生深知競爭與合作的道理。在早期蒙牛創業時,當有記者問:“蒙牛的廣告牌上有‘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字樣,這當然是一種精心策劃的廣告藝術。那麼請問,您認為蒙牛有超過伊利的那一天嗎?如果有,是什麼時候?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

牛根生答道:“沒有。競爭隻會促進發展。你發展,別人也發展,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雙贏’,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

在牛根生的辦公室,掛著一張“競爭隊友”戰略分布圖。牛根生說:“競爭夥伴不能稱之為對手,應該稱之為競爭隊友。以伊利為例,我們不希望伊利有問題,因為草原乳業是一塊牌子,蒙牛、伊利各占一半。雖然我們都有各自的品牌,但我們還有一個共有品牌‘內蒙古草原牌’和‘呼和浩特市乳都牌’。伊利在上海A股表現好,我們在香港的紅籌股也會表現好,反之亦然。蒙牛和伊利的目標是共同把草原乳業做大,因此蒙牛和伊利是休戚相關的。”這就不難理解,在伊利高管出事以後,牛根生和他的蒙牛為什麼沒有落井下石,反而說了很多好話。

不論是在商場還是在職場,都存在激烈而殘酷的競爭。與老板、客戶、同事、下屬、對手,要擺正競爭與合作的關係,以利人利己的共贏思維做大市場、做大事業,而不是以“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賭氣競爭心態,非要弄得你死我活、兩敗俱傷。

一個地方因競爭而催生多個名牌的例子國內、國際都很多。

德國是彈丸之地,但它產生了5個世界級的名牌汽車公司。有一年,一個記者問“奔馳”的老總:“奔馳車為什麼飛速進步、風靡世界?”“奔馳”老總回答說:“因為寶馬將我們攆得太緊了。”記者轉問“寶馬”老總同一個問題,寶馬老總回答說:“因為奔馳跑得太快了。”

與對手共贏要具備成熟的胸襟,我們通常說某個人成熟了,往往是指他辦事老練、可靠,這其實是不全麵的。真正的成熟,就是勇氣與體諒之心兼備而不偏廢。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和信念,又能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有勇氣追求利潤,也顧及他人的利益,這才是成熟的表現。勇氣和體諒之心是雙贏思維不可或缺的因素,兩者間的平衡是真正成熟的表現。

【寫給女人】

而對於女性來說,我們所具備的超強親和力就是共贏的絕佳基礎。當一個成熟女性望著對手說“你好”的時候,沒有人能拒絕。

考慮清楚再跳槽

跳槽在現在已經是司空見慣的行為,很多由於各種原因對工作不滿的人選擇這種方式尋找合適的舞台。跳得好的,從此順風順水;跳得壞的,跌入低穀難以翻身。一跳之間,也暗藏玄機。

梅沙畢業後來到一家著名的外企工作,工資屬中等偏上。一天,她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是一家獵頭公司打來的,問她願不願意去某公司,並且開出了比她當時收入高出兩倍的薪水。

梅沙被對方的承諾吸引了,於是向部門經理遞上了辭呈,並且交上了不菲的違約金,那些錢當時在她看來也就是跳槽後一個月的工資罷了,因而她毫不在意。去了新公司,她才發現這家公司在國內隻有一個辦事處,所謂的員工都是以租借的形式給其他大公司幹活,而公司的贏利來源就是她們這些人力資源,不過看在錢的分上,她也沒放在心上。開始幾個月公司很爽快地發薪,她暗暗為自己明智的選擇高興。可是後來慢慢不對勁了,先是工資常常晚到賬,而且越來越晚。那時,她又恰好接了一個外地的項目,查詢不方便,等到她回來時發現公司欠她3個月的工資,她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結果發現公司已經人去樓空。她甚至找到位於香港的總公司,沒想到依舊是“鐵將軍”把門。由於公司駐上海的辦事處就此撤銷,投訴無門,原先的好工作也沒了。麵對無法挽回的損失,她後悔不已。

當我們決定要跳槽時,一定要先衡量得失。隻有跳槽能給你帶來事業上的更大進步,你這個槽才值得一跳,並且這種利益應該有一定的證據來支持。梅沙之所以跳槽失敗,就是因為她被對方的空頭支票迷惑了,在完全還不知道對方底細的情況下就貿然下了決定。要避免重蹈她的覆轍,我們在跳槽前一定要多考慮一下。

其實,每個單位都會針對員工的跳槽申請作出兩種選擇:默許或挽留。相對來說,員工也會作出兩種選擇:跳槽或留任。實際上,在對待跳槽問題上,單位和員工都會基於自身的利益討價還價,最後作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實質上這一過程是單位和員工的博弈過程,無論員工最後是否跳槽,都是這一博弈的納什均衡。

對於員工來說,跳槽也存在擇業成本和風險。新單位是否有發展前景,到新單位後有沒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新單位增長的薪酬部分是否會彌補原來的同事情緣,在跳槽之前,員工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這隻是員工一次跳槽的博弈,從一生來看,一個人要換多家單位,尤其是年輕人跳槽更為頻繁。將一個員工一生中多次分散的跳槽博弈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多階段持續的跳槽博弈。

但是,這些風險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一定要在一個看不到希望的地方耗盡心力。大多數年輕女性,尤其是剛就業的女性,還沒有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她們中的一些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做什麼。這種時候適當跳槽,積累一些經驗也是很重要的。但跳槽不可過於頻繁,因為你的這些經曆也將呈現在你日後的老板麵前,頻繁跳槽也可能讓對方懷疑你的忠誠度。

【寫給女人】

跳槽,靠的不是“頭腦發熱”。

工作中沒有“Lady First”

我們在社交規則中總會經常提起“Lady First”(女士優先),女性享有各種優厚的權利,並且大家也認可這些對女性的優待措施,但是在職場上女性卻難以受到這些照顧。工作中,大家不會“憐香惜玉”,因為你是女性就降低對你的要求,給你大開方便之門。職場中是沒有性別可言的,一切都靠你的實力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