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財務分析(2 / 3)

第二,創業的機會大都產生於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環境變化了,市場需求、市場結構必然發生變化。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客將創業者定義為那些能“尋找變化,並積極反應,把它當作機會充分利用起來的人”。這種變化主要來自於產業結構的變動、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加速、人口思想觀念的變化、政府改策的變化、人口結構的變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球化趨勢等諸方麵。比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互聯網網民將不斷增加,這樣就派生出電子商務、網上教學,網絡連鎖等諸多創業機會。

第三是進行創造性的發明工作。

創造發明提供了新產品、新服務,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同時也帶來了創業機會。比如隨著電腦的誕生,電腦維修、軟件開發、電腦操作的培訓、圖文製作、信息服務、網上開店等等創業機會隨之而來,即使你不發明新的東西,你也能成為銷售和推廣新產品的人,從而給你帶來商機。

第四是找到能夠彌補對手缺陷和不足的機會。

你能彌補競爭對手的缺陷和不足,這也將成為你的創業機會。看看你周圍的公司,你能比他們更快、更可靠、更便宜地提供產品或服務嗎?你能做得更好嗎?若能,你也許就找到了機會。

在選擇創業項目時要知道創業就是發現市場需求,尋找市場機會,通過投資經營企業滿足這種需求的活動。而我們都常常聽到一些想創業卻苦於沒有門路的人抱怨說:“別人機遇好,我運氣不好,沒有機遇”;“我要是早幾年做就好了,現在做什麼都難了”,這些都是創業初期的誤區。

在上海,就有人把不起眼的修自行車變成了一個盈利性很好的創業項目。

1997年秋季,上海市的朱躍清下崗後立誌創業,發現了上海高校後勤服務改革的機會,於是投資2000元在複旦大學開了一個自行車維修點。第一個月就賺了1000多元,後來他在老師指導下嚐試用“連鎖經營”的方式拓展維修點,做大修車業務。現在他已在上海12所高校開設了自行車維修點,並先後開拓了綠地養護、無水洗車、物業保潔、汽車裝潢等新的項目。不僅自己成功創業,還帶出了54個小老板。這個例子說明了“不怕沒有機會,就怕沒有眼光”。

牛仔褲的發明人是美國的李維斯,他的創業故事也值得學習。

當初的李維斯也帶著淘金的欲望和一大批人去西部淘金,途中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許多人感到憤怒,但李維斯卻說“棒極了!”他設法租了一條船給想過河的人擺渡,結果賺了不少錢。不久擺渡的生意被人搶走了,李維斯又說“棒極了!”,因為采礦出汗很多飲用水很緊張,於是別人采礦他賣水,又賺了不少錢。後來賣水的生意又被搶走了,李維斯又說“棒極了”,因為采礦時工人跪在地上,褲子的膝蓋部分特別容易磨破,而礦區裏卻有許多被人掉棄的帆布帳篷,李維斯就把這些舊帳篷收集起來洗幹淨,做成褲子銷量很好,“牛仔褲”就是這樣誕生的。李維斯將問題當作機會,最終實現了致富夢想,得益於他有一種樂觀、開朗的積極心態。

創業項目是創業的基礎,沒有很好的創業項目,創業就像無本之木,很難有很好的發展。創業項目的選擇是一門學問,需要創業者能夠精心的進行分析和選擇。

一定要選好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