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職場中難免有暗中陷害別人的小人。辦公室裏因為這種人而烏煙瘴氣、是非不斷,嚴重影響員工合作和工作效率。
5.喜歡越權
老板對權限的看重,絕不僅僅是因為個人感情上的優勢,而是管理的一種需要。富於現代領導意識的領導,不僅懂得如何授權,有時還會下放自己的某些權限;把本屬於自己做的一些工作交給他認為值得信賴的下屬去做。此時,作為下屬,一定要認真備至,全力以赴,發揮自己的極限水平。替領導分擔工作,排憂解難,是最及時,也是較難得的配合。但是,下屬絕不能因它的難得而得意忘形,一不小心就超越了高於工作需要的權限,那將勢必勞而無“功”。應當注意的是,這種授權必須是領導的主動委派,一般情況下員工最好不要主動要求,以免領導認為你插手太多有越位之嫌,也避免因自己幹不好而使上級產生反感,認為你不自量力,喜歡表現自己,爭功買好等。對一些非常規性的、職責界限模糊的工作,最好請示領導自己是否該做。否則,往往會不自覺地造成越權行為,好心辦錯事。
在所有超越權限的行為中,最為老板所難以接受的,莫過於在決策上的越位了。因為決策是一個老板最本質的工作,連這個權限也要超越的員工,無疑就是“篡權奪位”。
6.不敢承擔責任
一個員工如果不能明確自己的責任,就不能認清失敗的原因,當然也無法處理失敗導致的後果。這樣的員工非但不能促使自己改正錯誤,反而會落入一錯再錯、怪罪別人、不思進取、重蹈覆轍的惡性循環中。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就意味著既要有幹好工作的責任心,也要有承擔風險的責任心,更要敢於在工作出現失敗的時候,主動承擔責任。工作中出現差錯是常有的事,這總是與自己處事不當有關,不僅不可推卸責任,更不能說這是因為老板的指揮失誤。
當然,我們並不提倡為了晉升而替領導背黑鍋的做法,該是誰的責任,就應該由誰來承擔,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關鍵的問題是,如果是你的責任,你就不應該推脫。一旦犯了錯誤,先別急著為自己找借口,這隻能斷送自己的前程,因為錯誤已經成了事實,最大的原因就是你的失誤,其他借口都是次要的。
那些推卸責任的員工隻是不麵對現實,或者扭曲現實。心智不成熟的人總是怪罪別人,包括老板、秘書、公司,甚至於命運、手氣、星相、任何人、任何事,隻除了他自己。心智比較成熟的人則會自問:“我到底什麼地方不對勁,出了這種差錯?”“我疏忽了哪一件事?”最後則思量:“下次我要怎樣做,才能避免失敗,達到目的?”
7.時間觀念淡薄
時間觀念薄弱往往是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和公司效益的一個重要原因。那些時間觀念淡薄的員工上班遲到後,理由還很多,甚至覺得自己常常超時工作,遲到也是應該的。這就不僅僅是一個遲到的問題,而是一個人工作態度和觀念的問題。
有的員工會以塞車作為遲到的理由,實際上隻要提前估計一下交通情況、選擇適合的交通工具,除非是遇上意外,不然的話你一定能準時抵達公司。何況,不論何種理由,遲到總是違反製度的,而超時工作是你有責任感的表現,但相對於遲到的話,就等於打個平手,不管你工作是否到深夜,老板也會認定你遲到的事實,那就太不劃算了。所以,這絕對不能成為遲到的理由。
時間觀念薄弱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空虛、無聊和心理不健康,這不單單是缺乏實際的生活目標。它的根本原因是個人時間的荒蕪所導致的心靈虛弱和空洞化。他不是不願意有目標,而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也就沒有足夠有意義的生活經驗來發展良好的自我功能,發現目標和生活的意義。一些成年人,他們荒廢時間以後就變得消極頹廢,有些人到了30歲出頭,就開始沉溺在平淡舒適的刻板生活之中。將別人拚搏的時間花費在了看電視、看電影、打牌中,甚至不去工作。他們沒有學習,沒有充分運用時間來培養自己的心智,如果他們不察覺並改變生活方式,就會一事無成。
8.缺乏團隊精神
在任何一個團隊中,都可能存在一些缺乏團隊精神的員工。一個沒有團隊精神的員工,可能使整個團隊毀於一旦,所以害群之馬隻能被淘汰出局。
那些接手工作後喜歡單獨蠻幹,從不和其他同事溝通交流,並且好大喜功,專做一些不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的事情而展現自己的員工,往往成為下崗、裁員中的“先行者”。
另外,團隊與群體是不一樣的,群體可以因為事項而聚集到一起;而團隊則不僅有著共同的目標,而且還滲透著一種團隊精神。因此,沒有團隊精神的人,到哪個企業都無法晉升,甚至無法立足。
我們都知道項羽和劉邦爭霸天下的故事,其實項羽的失敗就是因為自己太個人崇拜化了,以致於忘記了什麼叫“團隊精神”,最終吞下了自己種下的惡果。
三招看穿下屬的真麵目
每一個單位裏都會有非常虛偽的人。一些投機者、獻媚者、偽善人、勢利小人等都善於偽裝。他們當麵一套,背後一套;表麵一副樣子,內心又是另一種想法。所以,看懂你下屬的真心對你事業的成敗十分重要。
各種史實告訴我們,對手下的人判斷不準,把奸賊當忠臣看,不能夠知人善用,最後將會導致自己死於非命。
作為領導人如何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不被心術不正的下屬蒙騙呢?領導不妨調整自己的心態,試試下麵的做法:
第一,心中有杆秤。人常說“心明眼亮”,實際上“眼亮”是由於“心明”,要想“心明”就要掌握人們言行的規律,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辨別真偽。言為心聲,人們的言行都受心理活動的製約,能夠表現出一定的本性和習慣。所以,領導一定要時刻關注下屬的真實動機及其性格,略一對照就可以看出狐狸的尾巴。
你的下屬每天都留意你的表現,你的笑容、嚴肅、皺眉,都顯示你當天的情緒。你應當進行雙向溝通,也就是說你在被下屬了解的同時,也要對下屬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和了解。要善於觀察下屬,看看你的下屬都是些什麼人。許多高層領導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下屬所蒙騙,大多是因為那些領導喜被下屬奉承,自己卻永遠不去了解下屬,也不根據客觀信息去判斷,而一味地輕信某些人。
第二,提醒自己,經常恭維你的人,他的表現很可能是不真實的。領導必須要牢記一句話,那就是:當麵怕你的人,並非膽小怕事,他背後一定恨你。在很多時候,有的人表現出一副忠厚老實的樣子,其實這是一種偽裝,這種人雖然很善於偽裝自己,但卻往往包不住內心的虛偽。領導隻要有足夠的細心並善於分析他所說的話及所做的事究竟有何目的,那麼他們的企圖是不難識破的。遇到這種假意奉承,勉強附和的人,領導千萬不要被他的美言所迷惑。這類人往往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對公司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第三,行動是最重要的信息。有的人在事不關己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會說一大堆不痛不癢的漂亮話,而一旦遇到與自身有利害衝突的事情時,馬上又會換出另一副完全不同的麵孔。這種人的熱情善良都是虛偽的。對於這種人,千萬不要指望他能為公司作出什麼好事。
另有一些人則輕於承諾,在表麵上看起來爽快能幹、熱心、堅定,但是實際上卻是很沒有信用的。這種人往往當麵一套,背後一套,事後又會找出各種理由替自己辯解,所以不要輕易相信這種人。相反,有些人的表現看起來是笨笨的,而實際上對一切事情都十分明白,這些人往往大智若愚,從不輕易許諾,但是一旦許下,多半都會做到。
所以,要看懂下屬的真心,必須靜觀其所作所為,從他的一言一行中把握住他那種似是而非的作風。這樣,就能獲得期望的成功。考察一個人,主要是要看他做一件事的動機與行為,特別是行為,絕不可被表麵現象所蒙蔽。
伯樂識才,知人善用
識才,不僅要看到那些鋒芒畢露者,更要注意尋找那些暫時默默無聞和表麵上平淡無奇,而實則很有才華和發展前途的人。
顯露的人才如同人人關注的上林之花,錦繡燦爛,蜚聲世間,都欲得而用之。潛在人才則有如待琢之玉,似塵土中的黃金,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價值。如果不是獨具慧眼的識才者是難以發現的。千裏馬之所以能在窮鄉僻壤、山路泥濘之中,鹽車重載之下被發現,是因為幸遇善於相馬的伯樂。千裏馬如果沒有遇到伯樂,恐怕要終身固守在槽櫪之中,永無出頭之日。許多潛在人才都是被“伯樂”相中,才獲得成功的。
企業家欲想較多較好較快地識別和發現潛在人才,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聽其言識其心誌
潛人才都尚未得誌,他們在公開場合說假話、官話的極少,他們的話絕大多數是在自由場合下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言,是不帶“顏色”的本質之言,因而就更能真實地反映其真實的思想感情。
2.觀其行別其追求
一個人的行為體現著一個人的追求。一個講究吃喝打扮的人,所追求的是口舌之福和衣著之麗;一個善於請客送禮的人,所追求的是吃小虧占大便宜;一個幹工作不認真,伺候領導卻十分周到殷勤的人,所追求的是個人私利……。任何一個人一旦進入了自己希望進入的角色,就會為了保住角色而多多少少帶點“裝扮相”。隻有一般人中的人才,既無失去角色的擔心,又不刻意尋找表現自己的機會,他們一切言行都比較純樸自然。企業家如果能在一個人才毫無裝扮的情況下透視出其“真跡”,而且這種“真跡”又包含和表現出某種可貴之處,那麼大膽啟用這種人才,是十分可靠的。
3.析其作辯其才華
潛人才雖處於成長發展階段,有的甚至處在成才的初始時期,但既是人才就必然具有人才的先天素質。或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略,或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貴品格,或有“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之舉,或有“雛鳳清於老鳳聲”的過人之處。
總之,既是人才,就必然有不同常人之處,否則就稱不上人才。一位善識人才的“伯樂”,正是要在“千裏馬”無處施展拳腳之時識別出他與一般“馬匹”的不同,如果是“千裏馬”已在馳騁騰越之中表現出英姿,何用“伯樂”識別?
通過辯論判斷一個人的才學真假高低
通過辯論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才學真假高低。領導者在量才用人時,如果能製造機會,引發一場爭論,讓大家唇槍舌劍一番,自己隔岸觀火,很容易總結出下述各點。
1.說得別人心悅誠服與說得別人啞口無言的人
有的人在與人辯論時,總是講道理、擺事實,道理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得人心服口服。這種人思路清晰,看問題能抓住本質,反應快,而且態度從容,不緊不慢,有娓娓道來之勢,為人做事有理有據有節,分寸把握得很準。這種人從從容容、穩健大方而能機巧變通,可擔大任。
另有一種人在爭論中也能取勝,往往說得人家啞口無言,或者說得別人拂袖而去,不願再和他爭論。這種人多是靠言辭犀利尖銳而戰勝對方的。他們目光犀利,能迅速抓住別人講話的漏洞反駁,窮追猛打讓對方手忙腳亂。他們神采飛揚、妙語如花,又能博得眾人的一些歡笑和點頭。但因以對方的不足為己方論點,不能正確全麵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所以對方雖敗而不服。
這種人活潑、機智敏捷、反應迅速,一張巧舌能把錯說成對,黑說成白,盡管對方知他無理,卻在一時之間駁不倒他。他們是業務、外交、法律界好手。但要注意他輕浮不穩的毛病,當心聰明反被聰明誤,應引導他們學會平心靜氣,踏踏實實工作與思考,培養浩然正氣,方可成大用。
2.善於尋找話題與不善於與人打交道的人
與人交談時,如果大家見解相同相近,就像山水流向大河,彼此融洽。如果意見相反,爭了幾句就負氣而去,或者彼此模糊不清,談得不親不近、不冷不熱,漸漸地因尷尬而停止。
善於與人交談的人,當發現彼此觀點相悖時,會立刻轉換話題,用巧妙的方式不斷試探,或采用迂回戰術,逐漸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慢慢地回到主題上去。
這種人富於機智,容易獲得大家的好感,而且意誌堅定,善於思考和察言觀色,想盡辦法實現自己的計劃,敢說敢做,且有力量堅持到成功。他們用心智做事,很適合擔任社會職務。
不善於交談的人,說話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公式化的一問一答,或者說些模棱兩可的應酬話。一旦談到他感興趣的話題上,立刻變成了另一個人似的,滔滔不絕、侃侃而談、語若滾珠,甚至會激動起來,仿佛於寂寞之中遇到知音。聽者也能從中獲得許多有用的東西。
這類人對生活有激情,苦苦鑽研自己的興趣所在,會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不喜歡熱鬧地方,而愛清靜自處,生活欲望也比較清淡,適合於搞科研工作。
3.善於講道理與不善於講道理的人
善於講道理的人,往往說一不二、精明強幹。不善於講道理的人,講話稀裏糊塗又抓不住關鍵,說了很長時間也沒講明事情的原因和經過,或者永遠打擦邊球,說不到本質上去。這種人思路不清晰,思維混沌,難以擔當重任,不適合被委派重要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