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際交往,物質隻是一種載體。物質可以表示感情,而感情的深淺是絕不能以物質來衡量的。高級商場的服務小姐們從見到你的第一眼起,就微笑相迎,主動為你講解、介紹商品,為你挑選,幫你推薦,如果你是個挑剔的顧客,你可能不滿而去,此時小姐絕不會冷眼相送,反而會微笑著送上一句:“謝謝您的光臨,歡迎下次再來!”日本、韓國幾乎所有的商場都是這樣。而在有些自由市場,小販見到你就像見到親爹娘一樣客氣,幫你挑選,給你出主意,態度和商場小姐比,隻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萬一你沒看中而要離去,他可能就如見到仇人一樣,不破口大罵也要損你幾句,讓你難受一下,以此來彌補他的付出。他的服務隻想馬上用你的錢來回報,絕對不會想到留個好印象讓你以後再來。也正因為這樣,他隻配做個路邊小販,而登不了大雅之堂。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你付出不圖回報,結果是回報得越多,連感情加物質更多地回報給你;而如果你隻圖物質回報,那可能有了物質回報而影響了感情。
付出時就想著回報,那麼付出時就不可能盡心盡力。當你幫助朋友時肯定會想:我別付出太多,萬一他忘了這件事,我就虧大了;萬一他回報少了,我也虧了。於是付出時就盡可能地少一些,表麵夠意思也就行了。
付出就想著回報的人自始至終都給自己施加了壓力。在付出之前要想想付出多少,既不能丟了自己麵子被別人笑話,又不能付得多而結果自己吃虧。當付出之後就想著什麼時候會得到回報,等不及的話就要找機會暗示對方,對這種人而言,付出隻是礙於麵子。
付出就想著回報的人往往是自己斷送了後路。經理為了談生意對客戶請客送禮,過後由於特殊原因而沒能談成。如果有遠見,經理會利用這次機會拉近彼此距離;如果沒遠見,就可能一臉難看,甚至口出惡言,結果是斷了一條生財之道。很多大型集團在努力做好售後服務的同時,甚至也在無償地做著售前服務,如大型的谘詢等,他們也知道不可能每個人都會購買,主要是給顧客留個好印象。企業要生財,首先是個形象的問題,如果是一個大方而且好施的朋友形象,那麼顧客當然會頻頻光顧。
所以,在平時交際過程中,要把眼光看遠些,特別是在生意場上,要講究回報,但絕不是急功近利式地急於求成,和人交往則首先要講感情。如果你先想著付出就要有回報,就會有心理不平衡,而如果開始就想著不圖回報,心理就會平衡許多,而且很可能會有許多意外的驚喜。
二、人際交往的種種忌諱
1.不可濫交朋友
我想朋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工作朋友,即由於工作原因而結識的朋友,如同事、客戶等等;另一類是生活朋友,即是以前在學校或生活中結識的朋友;第三類就是一般性的“點頭”朋友。前兩類朋友都應有個限度,如果濫了,就會全部變成第三類朋友,所以濫交朋友必導致無真正的朋友。
我們交朋友的目的一是讓生活充實、豐富,能在工作之餘有人一起娛樂、一起聊天;二是有利工作,希望在工作上能得到朋友的幫助。很顯然,朋友太多就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去了解、交流,也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友誼,朋友之間沒一定的感情基礎,那麼就很難談得上互相幫忙。所以生意場上認識的人多就好辦事,那是未必的。沒有一定的交往基礎,別人是肯定不會幫你的,除非你自己有權有勢,別人幫你是想得到回報。所以能結識一些相互欣賞、有情有義的工作朋友才是最好。
濫交朋友的人會給人一種生活缺乏原則的感覺。如果你以認識的朋友多為榮,那你肯定會主動去拉攏各種各樣的人,隻要有機會,你就會熱情主動地結識。其實人際交往最忌諱大獻殷勤,不卑不亢是交際的首要原則,因為自尊是交往中首要吸引力,如果拋棄自尊去討好別人,肯定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而且一般以交友多為榮的人都希望結識更多的有錢有勢的風雲人物,而這些人最看不起故意討好的人,因為他們見得最多的就是這種人。所以喜歡濫交朋友的人往往會失去自我,讓人瞧不起。
喜歡濫交朋友的人往往缺少真正的朋友。和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誼需要各種努力,首先是要花一定的時間,即使你們青梅竹馬,幾年不聯係也可能形同陌路。因為社會在變,人也在變,不經常交流肯定會產生隔閡。而喜歡濫交朋友的人是肯定沒有時間專門給一些朋友的,他們也認識不到友誼需要細心栽培,他們把朋友當做稻穗一樣,以為認識了就像把稻穗撿回家裏一樣,以後想用就可以隨時用。建立友誼需要不斷地付出,朋友間的友誼就像愛情一樣是個空盒子,首先你得傾注關心、幫助、理解,然後你才能得到關心、幫助、理解。濫交朋友的人是不可能不斷地付出的,他沒這麼多時間和精力,所以他的朋友都隻是一些點頭朋友。而且,萬一不幸交了個壞蛋無賴朋友,那就有你煩的了,騙你點錢,占你點便宜。弄不好交個要錢不要命的家夥,那你就更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