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彈不虛發的投資“獵手”
“投資者的榮耀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我期待發現那些有才華和激情的年輕人,把代表未來產業方向的公司扶植起來。當風險投資進入的時候,這些公司能夠快速地膨脹起來,成為新經濟不可忽視的力量。麵對這樣的機會,你會心潮澎湃,因為其實你正在創造商業‘帝國’。”
第一節 團隊的成長比物質回報更讓人欣慰
在加入紅杉資本之前,沈南鵬已經開始以個人身份投資過不少公司。上海岩漿數碼科技公司,這個以手機遊戲聞名業界的公司,應該算得上是沈南鵬個人投資的第一站。
岩漿數碼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手機遊戲服務商,擁有超過200款自主產權的遊戲,支持100多種手機終端,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10%。
岩漿數碼創始人為王江,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1996年7月至2000年3月,任西門子(中國)市場及銷售經理;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任英斯克科技副總裁;2001年10月創立岩漿數碼,任董事長兼CEO。
王江的創業源於一個玩笑。2001年,王江仍在英斯克公司任副總裁,他的一個下屬因為工作上的事情不順心,向王江提出要休假一周。一周後,王江約這位同事出來喝咖啡。臨走埋單的時候,王江隨口對這位同事說:“既然你脾氣這麼大,不如出去自己創業,要不要咱們一起出去做?”
就這樣,兩人一同從公司辭職。2001年9月,王江注冊了“岩漿數碼公司”,但是當時他還沒想清楚岩漿數碼具體要做些什麼。2001年10月,王江和幾位創業夥伴經過一番“頭腦風暴”後,決定做“大的媒體資源和運營商資源的結合點”,為媒體提供短信解決方案。
當月,岩漿數碼就得到了第一個合同——負責搭建成都電視台中國足球隊十強賽直播的短信交流平台。這也是國內第一次把短信和電視結合的嚐試,讓岩漿數碼掙到了第一筆收入。
到2002年年初,靠著十強賽的這個案例,岩漿數碼又完成了中央電視台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短信平台項目,並且被電信運營商評價為當時“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短信營銷活動”,一夜之間岩漿數碼掙了100萬,在業界聲名大噪。
2002年間,岩漿數碼又趁熱打鐵拿下了2002年世界杯、上海文廣傳媒、廣州《羊城晚報》的單子。2002年年末,央視決定2003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短信互動項目交給他們做。這年,岩漿數碼的營收達到700多萬元。
岩漿數碼的年收入雖然如此高,但卻隻是集中在春節聯歡晚會和世界杯等幾個有限的大項目上,其他的小型項目根本不賺錢,甚至出現虧損。在世界杯項目結束後,公司一度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事可做,明顯呈現出過度依賴個別項目的特點。到2003年年初,岩漿數碼遇到了瓶頸。
首先是業務上的,競爭對手們悄悄出現。跟媒體關係很好的公司也看到這塊利潤“寶地”,開始進入這個市場。做完2003年春節聯歡晚會這筆單子後,岩漿數碼想趁熱打鐵再拿下央視2套《開心辭典》的單子,但直到2003年11月都沒談下來。對方告訴王江,他們不可能對外合作了,這個領域他們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同時,在公司的內部管理上也出現了問題。在公司初創時,公司的組織架構、股權分配、公司章程等硬件內容都有比較具體的設計,但軟件磨合遠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之前並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大家齊心向前衝的時候,高速成長的業績掩蓋了公司內部的毛病。但一旦停止衝鋒的腳步,長久積壓下來的問題就一下子爆發了。
到2003年第一、第二季度,岩漿數碼的業務處於全麵停頓狀態。股東也一個接一個地離開,王江麵臨著財政和管理上的雙重困境,這個時候他太需要有人能拉他一把了。
正是在這個時候,沈南鵬加入到岩漿數碼的發展中來。這次他的加入還有個重要人物的幫助——謝冰。
謝冰,著名天使投資人,天彙創業投資發展聯盟合夥人。1997年,謝冰從人民銀行研究生院畢業後到高盛亞洲工作了兩年。到1999年,他又去法國歐洲管理學院讀完MBA,並先後在美林證券香港投行部和香港上市公司寶威集團各工作了兩年。在香港工作的期間,謝冰與沈南鵬相熟,並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沈南鵬與張帆結識也是通過謝冰介紹的。
2003年的下半年,謝冰打算投資國內的手機遊戲運營,他與行業內的前三名種子公司分別簽訂了投資意向。為了保證第一次投資的成功,謝冰讓沈南鵬給自己把關,決定邊學邊幹。在謝冰的引薦下,沈南鵬開始關注起手機遊戲行業。
通過考察研究後,沈南鵬最終選擇來自上海的岩漿數碼。
岩漿數碼當時的狀況已經不太樂觀,正處於創業的初期。沈南鵬注意到岩漿數碼的領軍人物王江出身貧寒但誌向遠大,王江每天會帶著公司成員跑步,這個小細節,讓沈南鵬覺得這個公司會很有衝勁。還有一點,曾擔任過外企高管的王江,溝通能力很強。
在手機遊戲這個行業裏,資本的使用率也比較高,資金在投入後能夠迅速轉化成贏利能力。基於這些考慮,沈南鵬建議謝冰選擇岩漿數碼。同時,沈南鵬自己也決定出資加入岩漿數碼,這讓謝冰和王江都大喜過望。
有了資金的帶動,岩漿數碼迅速成長。2003年年底,岩漿數碼開始掉轉船頭,開始往手機遊戲這塊寬闊海域揚帆起航。沈南鵬作為岩漿的投資人,又給予了王江不少經營上的建議。
最初,岩漿數碼既做手機遊戲的開發商,又當發行商和分銷商。隨著手機市場的逐漸變大,沈南鵬給予王江的建議是重點發展核心競爭力,王江也發覺應該給公司“瘦身”。“當一個產業發展得越成熟,各個價值鏈環節就越清晰,大家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夠搶占哪一塊價值鏈。”
而岩漿數碼的核心能力是品牌管理,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品牌意識與品牌塑造能力、渠道的管理能力以及產品的研發管理能力。
岩漿數碼那時已經推出170多款原創手機遊戲,並擁有“歪歪”、“皮皮”兩大自主品牌。在中國移動銷量前十名的遊戲中,就有四款岩漿數碼的產品,而且已經有數十萬用戶下載過岩漿數碼的遊戲。於是,王江決定與四五家開發商合作,並擇其優秀者納入岩漿數碼的品牌體係。
王江將岩漿數碼原有的分銷能力轉化到對分銷商的管理和服務上,在渠道選擇上,采取的是柔道策略,並更看中分銷商的分銷能力。
王江將岩漿數碼的品牌運作優勢發揮了出來,岩漿數碼原有的產品研發能力也領先於對手。為此,王江專門建立了一個遊戲研發中心,為遊戲的開發提供底層核心技術,保證遊戲的創新與質量。此外,他還跟手機廠商保持密切聯係,借此掌握手機的技術特性和發展趨勢,以便能夠開發出更好玩的遊戲。
在沈南鵬投資後的一年中,岩漿數碼迅猛發展,一躍成為全國前三名的手機遊戲運營公司。到2005年12月,從事電信增值服務的行業“大佬”華友世紀對外宣布,投資410萬美元全資收購上海岩漿數碼技術有限公司,並視岩漿數碼的業績追加投資。同時,任命華友世紀副總裁徐迅光出任岩漿數碼董事長,CEO一職則由原岩漿數碼董事長兼CEO的王江擔任。
對於成功加入華友世紀,王江對未來充滿信心:“很高興岩漿數碼能夠和華友世紀進行戰略合作,相信借助華友世紀的龐大渠道資源和用戶資源,與我們在手機遊戲方麵的強勢內容品牌資源的充分結合,我們希望岩漿數碼能成為手機遊戲行業的領導者。”
作為岩漿的股東,沈南鵬的這次個人投資也得到了回報。在看到自己的投資成果,沈南鵬覺得真正讓人欣慰的並不是豐厚的資金回報,而是王江率領的年輕團隊的成長。在沈南鵬眼中,所投資團隊的成長要比物質回報更讓他驕傲。
第二節 “南南”合作,經驗換股權
如果說岩漿數碼是沈南鵬個人投資的開始,那麼分眾傳媒則是他個人投資的最大亮點。提到分眾傳媒,不得不提及一個人——江南春。
生於1973年的江南春,是沈南鵬的老鄉,1991年被保送到華東師範大學讀漢語言文學專業。
江南春生性活躍,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有了創業思想。1994年,仍在讀大三的江南春籌集了100多萬資金成立了一家名為永怡傳媒的廣告公司。江南春以代理IT廣告挖到了第一桶金,到2000年,他的公司年收入已超過1.5億元,占領了上海95%的IT廣告代理市場。
到了2001年,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碎,江南春的IT廣告業務一落千丈。在經過一番痛苦掙紮後,從2002年初,江南春開始關注投資當時廣告市場的空白點——樓宇廣告。2003年5月,他將永怡傳媒正式更名為分眾傳媒。
分眾傳媒的主營業務為“城市商業樓宇信息化聯播網絡”,簡單地說,就是電視樓宇廣告。從2003年初,分眾傳媒在上海推出利用數字多媒體技術所建造的商業樓宇聯播網,在各大寫字樓等電梯等候廳中以液晶電視滾動播出各類廣告。
江南春在商業樓宇聯播網中,還適時地加入了公益、經濟文化等信息。如此一來,他的這個聯播網被上海市列為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化的重點應用項目和上海市公益宣傳的窗口。
在政府的大力推廣之下,不到一年的時間,分眾傳媒就將聯播網從上海鋪設到了全國37個城市,樓宇數從最初的50多棟發展至6800多棟,信息終端數發展至15000多個點。
在2004年,該網絡每天覆蓋人群就達1200萬,單月利潤超過千萬元,2004年稅後利潤超過1億元,在中國擁有75%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分眾傳媒以其獨創的商業模式、獨特的分眾性、生動性及強製性,不但贏得了業界的高度認同,其成長速度更得到眾多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的積極響應,紛紛表示願意注資,推動其戶外電視廣告網絡的發展。
在麵對眾多投資機構的橄欖枝時,江南春沒有妄動,他冷靜地選擇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而此時的沈南鵬,正在為攜程尋找二三線城市的廣告投放途徑。沈南鵬很快就注意到了江南春和他的分眾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