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雷鳴般的引擎
我們在堅實的裝甲板後像閃電一般衝向敵人
與同誌們一起向前
並肩戰鬥
麵對敵人所謂的屏障
我們給予輕蔑的嘲笑
————《德國裝甲兵之歌》
駱文斌單槍匹馬繳械上千土匪,本來是很大的軍功,陳磊的嘉獎令卻遲遲不見發出。
果然,第二天秦浩親發的嚴電就到了。
秦浩唱起嚴厲苛刻的白臉,就把陳磊可能直麵少壯軍人邀功掩過的矛盾自然化解,多年合作的打磨,兩人的默契總是在處理小事細節中不經意的流露。
電特區部隊赴豫作戰序列:有裝甲卡車營營長駱文斌者,倚新式鐵皮玻璃複合裝甲防彈背心,欺匪首槍械落後,孤身涉險。為顯個人英雄,棄本次作戰零傷亡指導思想於不顧。
念該員繳械匪眾逾千,保障談判對話順利開啟,功過相抵,不予表彰。
對於本次作戰,特區政府再次重申:特區將士既為我無價財富,敵方放下武器亦為父老鄉梓。
今後作戰中,指揮官員勿置身死地,作戰人員宜恐嚇大於屠戮,一切思考和行動以減少雙方傷亡為上,切切!
駱文斌這樣基層摸爬滾打出來的軍官,對基層官兵擁護的看重遠大於來自特區高層的認可,單騎叩關這種近似瘋狂的舉動為他贏得了“鐵膽營長”的綽號,在他的價值體係裏倒也劃算。
這次仗著防彈背心護體擋住李鴻賓的手槍子彈,雖然對方槍械老舊,威力有限,並未擊穿防護裝甲,
但因為是近距離發射,子彈衝擊力還是打斷了駱文斌胸部兩根肋骨,不得不把上半身包的像個木乃伊,陳磊才勉強讓他留在隊伍裏。
白朗那邊,被人刀架在脖子上也就沒什麼好談的了。
不知是厭倦了漂泊想混個正式編製,還是受到《水滸傳》那樣起義被招安的段子影響,黃興的代表到達後,白朗立刻易幟,接受革命軍指令帶隊殺奔湖北,向武漢靠攏。
教導團以追繳殘匪為名,一路尾隨白朗所部。有教導團這樣的強大勢力護航,白朗很快發展到兩千餘人骨幹,連同偕行家屬,號稱三萬大軍,豫鄂幾省震動非常。
豫南多平坦,鄂北多山,教導團在這種複雜地形下的空地聯合奔襲演練為機械化部隊的使用和空地聯合作戰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
陳磊,駱文斌聯合撰寫文章,電傳到特區後全文發表在軍校刊物上,這篇題為《獨立裝甲作戰單位配置》的文章以師為單位,探討了建立獨立裝甲單位的可能,文中稱:
典型的裝甲單位獨立作戰模式為:快速行軍通過山地,森林,丘陵等複雜地形,在平原開闊地帶對敵機動部隊或後方基地發起強突擊打擊。
複雜地形下作戰單位通過緩慢,隊列組織困難,對後勤輸送和通信聯絡的要求較大,且容易遭受敵方地雷阻滯和部隊伏擊。
這就要求裝備設計上充分考慮行駛時地形適應性,各作戰單位戰場通信,後勤依賴最小化,和最薄弱環節具備一定的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