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北洋第一鎮(2 / 2)

鐵良起於州縣,是靠資曆熬上來的,良弼出身宗室,拿的是海歸士官的生燙金文憑,背後靠山是攝政王的弟弟載濤,二者相比,勝負早已注定。

而且還有袁世凱的從中協助,袁在洹上放出假消息,硬說鐵良是自己一黨,各種情形交叉作用下,導致當時第一鎮高級軍官的人事大變動。

陸軍第一鎮統製(師長)鳳山(漢軍鑲白旗人,字禹門)外放荊州將軍,陸軍部尚書鐵良,外放江寧將軍。這才有了蔭昌被從留德大臣任上召回接任陸軍部尚書。

“老夫思量這啊,這樣安排下,你可以以朝廷公務和洋行生意的雙重身份親自去一趟德國,可以拜訪一下德國的那些老友故交,看看能不能招攬幾個洋人來為我特區創辦出些力,順帶看看留德學生裏有沒有可以延攬的人才,創業初始,人總是第一位的啊”蔭昌說道。

“恩相什麼都替晚生安排好了,剛才跟陳兄交談,也實為大才,晚生若再做不出什麼成績的話,也都無顏再見恩相了”

“也別把自己逼的太緊,就是做的不好,該到老夫這裏來還是要來的嘛,一個海南蠻荒之地,朝廷和老夫也都還輸的起。”

看到蔭昌隱約有些憂心的樣子,秦浩問道“恩相可是還擔心晚生些什麼?”

“哦,國事,國事”蔭昌躊躇了一下,道“兩位都是留德係的自己人,老夫也就實言相告了。”

原來,為一個新軍鎮采購裝備的事就急招陸軍部尚書進宮並不是小題大做,而是隨著腰包鼓起來,中央要向地方全麵收權了。

和地方實力派之間的利益洗牌,多大的事都可能發生,做為北洋新軍中唯一一隻朝廷完全調的動的部隊,第一鎮的更換裝備加強戰鬥力當然是這收權行為的後盾保障。

“第一鎮加強了,朝廷有錢有槍,後麵就會是套政治經濟上的組合拳了”蔭昌說道“政治上的方案是如果立憲逼的緊一定要做的話就大量皇族去卡位,由滿人把持內閣。”

“經濟上的方案是逐步把地方興建的鐵路國有化,鐵路是個金礦,用收回鐵路的錢支撐幣製改革,一旦中央控製了貨幣,全國的財權也就抓回來了。”

“還是老夫說的,逼的這麼緊,又是向官索利,又是與民爭利,恐怕操之過急了啊。”

“強行向地方收權,敗的有西晉的八王之亂,前明的靖難之役,成的有我朝康熙爺平亂三藩,希望當今聖上做為康熙爺的子孫,能有天佑。”

講到朝局,秦浩和陳磊自知人微言輕,也插不上什麼話,隻能默默的聽著。

“國事不堪問,還是兩位抓緊特區創立吧,退路能造的好,我滿人如此急切的在朝局上搏一搏也就更舍得出去。”蔭昌說道

“興辦特區的聖旨這幾天下,你和陳磊以現在身份即日赴德,待完成軍備采購後再出正式任命,秦老弟也好在洋人那裏有個交接,陳磊也授了南海特區屯墾副將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