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對部下真誠,不騙他們
第一章 對下屬好,是真誠的
我覺得應該有,我覺得他們跟我私交都很好,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我對他們真誠,我對他們的部下首先是真誠,隻要你真誠了,你在你的言行上必然會表現出來,就是內心對他是真誠的。
所以我和我的部下處得非常好,一般像過去幾年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進監獄的一大堆,為什麼進監獄?一般都是核心團隊出問題,核心團隊舉報老板,這都是內哄引起的,但是我們沒有發生過內哄,就是巨人集團成立到現在,即使我們有一些困難時期的骨幹員工離開了,都會找我談一次,而且非常誠懇。
——摘自《史玉柱:2008年接受多玩網記者采訪》
背景分析
許多人問過史玉柱同樣一個問題:他身邊20多個人的核心團隊,為什麼能夠始終團結在他的周圍,不離不棄?
陳國、費擁軍、劉偉和程晨、吳剛、賈明星、薛升東、王月紅、蔣衍文、張連龍、黃建偉、陳凱、楊波、陳煥然、方立勇、李燃、陸永華、龍方明等,在巨人集團瓦解時,一個都沒有被別人挖走的。
陳國、費擁軍、劉偉和程晨,是史玉柱的“四個火槍手”。這四人從史玉柱第一次創業時期開始,就擔當史玉柱的關鍵輔助者角色。
最初,團隊成員跟隨史玉柱,也許是因為他身上的某種領導者特質。一般而言,帶有英雄主義色彩的創業者,似乎更有魅力。敏感、偏感性的女性團隊成員,更容易意識到這一點。
一直追隨史玉柱的副手,巨人網絡總裁劉偉說:“老史這個人總能把事情說得特別有吸引力。”她認為,史玉柱似乎有種天生的激勵士氣的能力,“把我們向他想煽動的方向煽動,如果你一直跟著他的話,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你會毫不猶疑地相信他還會成功。我們總是為他設定的目標吸引,一直向前。”
在費擁軍眼裏,史玉柱是一個“很有天分”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分析,你就得不出他那樣的結論,而且往往是對的”。
但真正讓團隊成員選擇對他不離不棄的,則可能是另外的原因。史玉柱當年在巨人大廈中背負巨債,頂著離婚風險的費擁軍依然死心塌地地追隨他。費擁軍說:“兄弟有難,不能拋下他不管。”何況所有團隊成員都意識到:“他(史玉柱)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背這個包袱的。”
費擁軍給史玉柱的評價是:“雖然有個性,但他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其實史玉柱本人是個性情中人。在團隊麵前,他的本來麵目一覽無遺。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史玉柱在巨人漢卡創業期的第一次熱淚,就是當著最初的幾個團隊成員流下的。
史玉柱曾經意味深長地解釋說:“他們之所以如此不離不棄,主要是因為大家誌同道合,相信湊在一起一定能幹一番大事業;另外就是我對他們還算真誠,就是不騙他們。在創業期間同甘共苦的行為,的確在早期感染了每一個人,即便是後來選擇離開巨人的普通員工。”
即便對普通員工,史玉柱也抱著公開坦誠的態度。無論走到哪裏,他第一件事就是辦員工食堂,1992年在珠海,他按每人每天15元的標準讓食堂開夥,規定早餐的主食和中晚餐的菜式必須有4個以上,飯菜不好,或者偶爾有人吃不上,他就會大發脾氣。
孔子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玉柱大概是中國執行軍事化管理的創業者中執行“官兵平等”最堅決的人。史玉柱的特色是,不是做做樣子,而是真心實意地執行。在巨人集團早期,史玉柱從來都是與員工一樣在食堂排隊進餐,中後期也天天吃食堂,隻是讓人把飯打好送到辦公室。
啟動腦白金項目的時候,史玉柱隻借到50萬元,他首先幹的一件事就是先拿出5萬元把員工的工資補發了。巨人失敗後,史玉柱改變了“一言堂”的風格,依照巨人原副總裁的話說,他不再清高了。而在“火槍手”費擁軍看來“他現在比過去成熟多了,過去考慮問題可能很深邃,但是不一定全麵。現在是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
巨人上市成功後,史玉柱對團隊成員依舊同從前一樣。所謂共患難易,共享樂難。成功後的史玉柱反倒更加低調起來,在50歲的時候就宣布退休,將團隊的管理權交給團隊中的兩位女骨幹,劉偉和程晨。中國人都聽說過杯酒釋兵權,可是崇尚軍事化管理,對軍隊文化念念不忘的史玉柱,卻能夠輕易放下權柄。
23年的時間,失敗和成功的兩方麵事實,可以想見史玉柱的真誠的確不假。真正的真誠是無法作假的,這一點在團隊管理中尤其明顯。
拓展分析
史玉柱的團隊超級穩定,是因為他堅持的軍事管理文化中強調的是以誠感人,以情用人,真誠管理。這種管理今天有無數新名詞,諸如高情商管理、感情投資、長線收益等。
靠情感和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屬性密切聯係,提高管理的績效,降低管理中溝通交流的成本,使得團隊生產力最大的做法,古已有之。《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說道:“長阪坡一役,劉備被曹操打得丟盔卸甲、倉皇逃命,連愛子阿鬥也陷落敵陣。當趙子龍冒死救出阿鬥來到劉備麵前,把阿鬥交給他時,劉備卻將其丟在一旁:‘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鬥,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史記》中,吳起做將軍時,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幹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
傑克·韋爾奇說:“我的經營理論是要讓每個人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貢獻,這種貢獻看得見,摸得著,還能數得清……”其實質就是要從各方麵讓團隊成員找到某種社會價值的存在感,進而刺激和激勵他們,使他們忠誠於團隊。事實上,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社會保障水平遠遠高出其他企業,一直到2008年通用破產,這一製度文化的核心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斷臂之痛,史玉柱流淚
這件事是僅次於巨人倒掉的打擊,全公司把業務都停掉處理後事,那是一種痛失左右手的傷痛。
——摘自《史玉柱2002年回憶上海健特總經理陳國之死時的談話》
背景分析
每逢清明,史玉柱和公司高層都要給陳國掃墓祭奠。這已經是巨人文化中成熟的一部分。陳國是史玉柱的大學同學,“睡在上鋪的兄弟”,在巨人最困難時,史玉柱要麵對眾多上門討債的業主,陳國全麵統計巨人大廈賣出去的樓花,並進行存檔處理。後來,這些都成了史玉柱還錢的依據。
2002年,時任上海健特總經理的陳國發生車禍。當時史玉柱在蘭州開會,聽到消息後連夜飛回上海,當他趕到醫院,陳國已奄奄一息。陳國的意外身亡給了史玉柱極大的打擊,曾經一度讓整個巨人集團沉浸在悲痛中。
史玉柱在陳國去世後,下達了兩條未經討論的命令。
第一條是整個巨人集團停止經營,全數料理陳國的後事——陳國沒有結婚,而且整個健特生物的擔子,一直壓在他的身上。
“陳國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公司快速成長期繁重的業務壓得他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我有時坐在他辦公室裏的沙發上,他會閉上眼睛休息幾分鍾,然後突然睜開眼問我剛才說到哪裏了。他幾乎不記得吃飯時間,往往過了很久才讓秘書送個外賣進來。有時他要參加無數個會議,不能安穩地吃飯,隻能啃漢堡。我猜想他有胃病,因為有時感覺到他累縮成一團。”這是當時和陳國在一起的前巨人集團程序員的回憶。在他看來,史玉柱有無數的奇思妙想和創意點子,而真正能夠將這些點子執行得精益求精的正是陳國。陳國幾乎是以生命的代價,全身心地忠於他的夥伴,他的事業。“陳國是史玉柱戰略的忠實執行者,但這種天才的戰略執行起來充滿了挑戰。腦白金初期銷售款中大部分都投入廣告,電視、廣播、報紙、招牌、牆貼、超市專區,五花八門,無所不在。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做更多的廣告就成了公司上下的主要任務之一。”
在陳國去世前,巨人集團是不允許分公司經手銷售款的,全部的交易來往,流水賬簿其實都是陳國為中心的團隊在打理。在陳國去世後,史玉柱曾經傷痛地說到這是一種“斷臂之痛。”
史玉柱下達的第二條命令是,幹部離開上海禁止自己駕車。在那以後中層出差,坐SUV為主。陳國去世後,史玉柱沒重新接管腦白金,他將擔子交給了劉偉。劉偉加入巨人的時候,隻是個普通的文秘。“劉偉做上海健特副總,她分管那一塊,她花錢就是比別人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