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聖嚴法師箴言錄(2 / 2)

?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積極人生,謙虛滿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於名利物欲。

?你是有那些身份的人,就應該做那些身份的事。

?在安定和諧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鮮的明天。

?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

?麵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隻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

?眼光,是你的智慧;運氣,是你的福德。

?喜愛的就想占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經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富人。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不要用壓抑來控製情緒,最好用觀想、用佛號、用祈禱來化解情緒,幸福人間。

?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現在所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得的,是現在所做的。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要做無底的垃圾桶,要學無塵的反射鏡。

?煩惱消歸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和諧人生

?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

?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

?過去已成虛幻,未來尚是夢想,把握現在最重要。

?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愈多,財富愈大。

?每一個小孩,都是幫助父母成長的小菩薩。

?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不要控製,用商量不用權威。

?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

?夫妻是倫理的關係,不是“論理”的關係。

?能不亂丟垃圾,隨時清撿垃圾,都是做的功德。

?好話大家說,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轉。

?大家說好話,大家做好事,大家轉好運。

?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語,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歡歡喜喜有幸福。

?內和外和,因和緣和,平平安安真自在。

?自求心安就有平安,關懷他人就有幸福。

?人品等於財富,奉獻等於積蓄。

?奉獻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

?若希望人際關係相處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隻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諒解大的。

?以全心全力關懷家庭,用整體生命投入事業。

?戒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布施、多奉獻、多與人分享。

?包容別人時,雙方的問題就解決了。

?學佛的人,有兩大任務:莊嚴國土,成熟眾生。

?淨化人心,少欲知足,淨化社會,關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