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在害怕中仍然充滿自信(1)(2 / 3)

即使害怕,也要讓自己充滿自信,這樣的想法會是你最有效的定心丸。

不要抗拒這些恐懼的感覺,想一想,你究竟因何而心生畏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克服?如果沒有辦法解決,難道你就這樣坐以待斃嗎?

如果你暫時壓抑住自己害怕的感覺,勇敢放手去做,你的人生是否會因此而有所改變。把室內的燈打開後,黑暗根本沒有什麼好怕的,但是這盞燈,是需要你自己動手去點亮的。

美國著名將領巴頓青少年時代就雄心勃勃,心存大誌,發誓要成為一名勇往直前、毫不畏懼的將軍。

巴頓小時候發現自己雖然勇敢,但在危險麵前也並非毫無顧慮。於是,他決定鍛煉自己的膽量,克服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心理,並時刻以“不讓恐懼左右自己”自勉。

在西點軍校學習期間,他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勇氣。在騎術練習和比賽中,他總是挑最難跨越的障礙和最高的柵欄。在西點軍校的最後一年裏,有幾次狙擊訓練,他突然站起來把頭伸進火線區之內,要試試自己的膽量。為此,他受到了父親的責備,而巴頓卻滿不在乎地說:“我隻是想看看我會有多害怕,我想鍛煉自己,使自己不再膽怯。”

就這樣,巴頓的性格變得異常勇猛無畏,而且自始至終地貫穿於他的軍事生涯。

1944年6月,盟國與法西斯德國之間的最後大決戰以諾曼底登陸為先導打響了。在隨之而來的一係列重大戰役中,巴頓充分發揮裝甲部隊快速、機動和火力強大等特點,采取長途奔襲和快速運動的戰術,以超常規的速度在歐洲大陸上大踏步前進,不顧一切地窮追猛打,長驅直入,穿越法國和德國,最後到達捷克斯洛伐克。

巴頓是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向前推進的,他曾直率地告訴自己的下屬,他要對付的“敵人”有兩個———德軍和自己的上司!對於戰勝德軍,巴頓滿懷信心;對於能否“製服”自己的上司,他卻沒有把握。但是有一點巴頓從未動搖過:“我們一分鍾也不能耽擱,速度就是勝利!”在巴頓的鼓舞下,全體將士士氣高昂,鬥誌旺盛,每個人都強烈地渴望向萊茵河進軍,他們的直覺告訴自己:如果繼續前進的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

在近乎瘋狂般的推進中,巴頓抓住一切戰機迅速果斷地圍殲敵軍。在281天的戰鬥中,巴頓率領的部隊在100多英裏長的作戰正麵向前推進了1000多英裏,解放了130座城鎮和村落,殲敵140餘萬,為解放法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並最終擊敗納粹德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勇氣法則3

進攻!進攻!再進攻!

巴頓創造的戰績是巨大的,也是驚人的。正如駐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戰後所說:“在巴頓麵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像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不會被戰爭的重負壓倒。在二戰的曆次戰役中,沒有任何一位高級將領有過像巴頓那樣神奇的經曆和驚人的戰績。”

在作戰方麵,巴頓堪稱世界現代戰爭史上最傑出的戰術家之一,其主要特點是勇敢無畏的進攻精神。巴頓特別強調裝甲部隊的大範圍機動性,盡一切努力使部隊推進、推進、再推進。巴頓在戰鬥中的一句口頭禪是:“要迅速地、無情地、勇猛地、無休止地進攻!”有時,他下令:“我們要進攻、進攻,直到精疲力竭,然後我們還要再進攻。”有時,他對部下說:“一直打到坦克開不動,然後再爬出來步行……”正是這種勇敢無畏的進攻精神,使得巴頓率領的部隊在戰場上所向無敵,無往而不勝。

巴頓的勇猛無畏,使他贏得了“血膽將軍”的稱號,並因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而被授予“四星上將”的軍銜。

世界著名成功學家卡耐基說:“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麵貌都是由自己塑造而成的,如果我們能學會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長處,明白自己的短處,便能踏穩腳步,達到目標。”

實際上,每個人生來的素質都差不多,別人能做成的事,你也能做成。一切艱難和困苦,都要由自己承擔,不要推卸責任,要勇於承擔一切。你應該有充沛的精力和偉大的魄力,要鼓起勇氣,下定決心,與一切懦弱的思想作鬥爭。

隻有這樣,你才能激發進取的勇氣,才能感受生活的快樂,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生活中的許多恐懼和不安,其實都是因為你的勇氣不足,一旦獲得了勇氣,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了。一位叫馬維爾的法國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們有這麼一段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