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才始於創新(2)(2 / 2)

格羅夫經常扮演強硬派的角色,正如矽穀另一名人霍根所言:“如果他母親礙著他了,他也會把她解雇掉。”考克斯也說:“你得理解這一切,諾伊斯是個很善良的人,這使他深受愛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訓斥後進員工,格羅夫正好擅長這一手。”

1979年,格羅夫出任公司總裁。當IBM決定采用英特爾8088芯片作為PC的心髒時,格羅夫開始走上前線,並且步入了微處理器發展的中心。從那時起,他強硬的紀律和管理風格就籠罩了整個微處理器行業。連他的對手也不得不承認,格羅夫不但贏了,而且他們還得模仿他。

創新法則6

唯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當時,英特爾接受了一份為日本尼康計算器公司生產芯片的訂單。在這宗業務中,一名工程師設計了一種可以將所有電路置於一塊單獨芯片上的結構,這種產品可以像計算機那樣通過程序來控製,而且可以置入任何一種設備之中,而並不僅限於計算器。

可是,讓人不解的是,尼康公司對這個新玩意兒不感興趣。格羅夫卻憑借他天才般的敏感發現了這項技術的價值。

他在談判中宣稱,如果尼康放棄對這個芯片的使用權,那麼它可以得到6萬美元的補償金。尼康的代表僅僅思考了一分鍾就爽快地同意了。

從1985年秋天開始,英特爾全力投入到微處理器的開發研製中。經曆了將近一年的產業轉型,英特爾推出了跨世紀的386微處理器,一舉激活市場。

作為“存儲器之王”的英特爾公司隨風而逝了,而一個嶄新的更為強大的處理器帝國誕生了。386的麵世讓英特爾當年度就實現了29億美元的銷售額,公司股票的市值增值30%。

這是一個十分極端的案例。或許唯有像格羅夫這樣的偏執狂才能作出那麼瘋狂的決策,可是他成功了。很顯然,格羅夫放棄存儲器轉而投人微處理器並非僅僅是因為競爭的因素,而是他的大膽革新對公司戰略的重新定位。

這種重新定位對企業的命運生死攸關。

格羅夫後來說:“科技和市場的發展正在不斷向前伸出它的觸角,你的商業世界遲早會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我們無法阻止這個必然的規律,我們也無法對此視而不見。”

然而,很多革命性的技術或商品,在誕生的時候所給人的第一印象卻往往是令人失望的。它常常很粗糙,很不起眼,而且常常出現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裏,人們往往不能通過新生事物的雛形,就判斷出它所代表的戰略轉折點的重要性。

格羅夫天才般的決策,把握產業契機,使英特爾從一個二流的DRAM廠商轉變為一個壟斷性的CPU廠商。這一次賭注押對了,因此繁榮昌盛了20餘年。

也正是一個大膽的革新和轉行使英特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顯現出了格羅夫作為一個企業家的獨特的經營手段和天賦。

有探索才會有創新,有創新才容易成功。世上每一次偉大的成功,都是先從創新開始的。

一群老鼠為了求生存,研製出一種機械老鼠來對付出沒無常的大花貓。

這些老鼠每次出洞前,先放出機械老鼠,讓大花貓疲於奔命地去追趕,然後它們才一個個鑽出洞來,大膽地去覓食。這一天,它們還和往常一樣,放出機械老鼠後,又在洞中靜靜等待大花貓離去的腳步聲。

過了一會兒,隻聽得大花貓的腳步聲越來越遠,小老鼠便想走出洞去。可大老鼠說:“等等,今天大花貓的腳步聲不大對勁,小心其中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