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識是在審時度勢並做出決策後大膽地勇往直前。“有膽無識乃為勇,有識無膽謂之怯”,有膽識的人絕非單純隻具備勇氣而已,最起碼他肯定是個有腦筋、有點聰明才智的人,凡事都要經過一番反省、一再探討、一頓徹悟,最終取得勝利。大陸首富榮智健就是靠膽識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
榮智健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榮毅仁是著名的企業家。有許多人認為如果不是他父親榮毅仁的影響,他在香港根本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但是榮智健本人卻不這麼看,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
“對於個人來說,我是沒有想靠父親來做些什麼。靠別人的名望來做事,長不了,也許一時一事可以,但並不能解決自己的根本問題。我的成功就是靠我的膽量和遠見卓識。”
這句話說得的確不錯,大凡了解榮智健的人,都會被他的膽識和遠見所折服。
創新法則5
膽識決定成功,“野心”決定規模。
榮家在香港有一些資產,大都是些紡織廠的股份,這些紗廠的股份30年沒動過股息,因而積下一筆錢。榮智健就憑著這筆本錢,與堂弟榮智金和榮智謙合資在新界大埔開辦了愛卡電子廠,三兄弟各占1/3的股份。
1982年,愛卡電子廠被美國一家大企業收購,榮智健從中得到了720萬美元。
榮智健並沒有見好就收,坐享其成。在他看來,這麼點錢在財閥遍地的香港,簡直算不了什麼,他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來,讓榮氏家族重新煥發青春。
1986年榮智健加入父親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為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榮智健上任之初,第一個大手筆就是以23億港幣收購英資企業香港國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組建了中信泰富公司。
在收購之前,這一提議曾經遭到許多董事會成員的公開反對,因為當時世界航運業普遍低迷,香港航空市場也很不景氣。
為了說服他們,榮智健做了6個月的調查研究,覺得國泰航空公司當時很賺錢,而且很有發展潛力,因為香港要穩定繁榮,處處都靠運輸,不是輪船就是航空,而國泰航空公司在航空方麵已有幾十年經驗,信譽也很好。
父親支持他這個大膽的設想,榮智健於1987年2月,正式購入了國泰航空12.5%的股份。這是香港中信首項大投資,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次投資行動,是很成功的資金運作。
嚐到了國泰航空公司帶來的甜頭,榮智健的“野心”越做越大,他要使中信泰富在短期內迅速壯大,能躋身香港“大行”之列。於是,他開始向最賺錢的房地產業發展,試圖收購恒昌企業。
恒昌企業是多元化大型非上市公司,旗下有七家全資子公司,當時年營業額達100億港元,集團名下各類物業在1990年底就超過了30億港元。這是一個龐然大物,中信泰富要收購恒昌,實在是以小吃大,因而當時被譏為“蛇吞象”。
榮智健遇到了巨大的困難,第一是集團內部有人不同意;第二是中信泰富沒有巨大的資本。但他決心堅持幹到底,一麵調集中信泰富最大限度的流動資金,一麵通過各種途徑聯合友好公司共同合作。
通過最後的資本運作,不久就完成了全麵收購資產值70多億港元的恒昌企業,而所用成本淨額才40億港元。恒昌成為香港中信泰富的全資附屬公司後,通過中信泰富進軍大陸市場,主要從事汽車的貿易、維修、零件供應和食品零售。
榮智健憑借自己的膽識和遠見,收購了一個又一個的公司,使他執掌下的中信泰富所涉足的行業無所不包。
曆經26年的摸爬滾打,以十幾萬美元起家,到如今的14.9億美元,榮智健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也在延續祖輩們的商業帝國之夢。
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思考,打破思維定勢,不斷地摸索才會有新的發展。生命的財富在於開拓。如果說,總是一成不變,勢必會被市場淘汰。英特爾的創始人格羅夫就是一位在創新中不斷完善,不斷定位,從而走向成功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