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人不明就裏,直誇老板變得果斷英明。一日,企業慶功,這個企業家酒後吐真言:英明的其實是那台“決策機”而已。手下非常高興,心想既然如此,我們怎麼不把這個“英明的”鋼鐵家夥拆開來研究透了,仿製之後進行出售?
說幹就幹,切割機開始工作,切開一層又一層,厚厚的彩色鋼板終於被切開,核心部件露出真麵目———硬幣一枚,一麵寫著“YES”(行),另一麵寫著“NO”(不行)。
做人與做企業同理,有60%到100%把握的事情,誰都知道該不該做,顯然不需費思量,而需要決策的事情,很多時候,必是“行”與“不行”兩可的,即約51%和49%,也就是說,成與敗的概率都約等於50%。
這時候,多想無益,重要的是決策,從而積極行動,而不是思來想去。積極行動能贏得時機、金錢與生命,足以將49%擴大為60%甚至100%。
金融大鱷索羅斯說:“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正確時獲取了多大利潤,錯誤時虧損了多少。當有機會獲利時,千萬不要畏縮不前。當你對一筆交易有把握時,給對方致命一擊,即做對還不夠,要盡可能多地獲取。
決策,無疑是在考量管理者的“操盤能力”。決策過程的品質是否優秀,與決策的結果同等重要。
林肯傑出的領導藝術表現在他的決策往往能恰到好處。
1862年7月爆發南北戰爭,林肯準備馬上發表《解放宣言》。當時,政府軍剛剛受挫,如果馬上發布連北方都認為十分激進的《解放宣言》,輿論會認為這是總統孤注一擲的表現。當時就何時發表《解放宣言》爭論十分激烈,但是,林肯還是聽取了大家的意見,決定推遲公布。
同年9月,在北方軍取得優勢時推出《解放宣言》,便立即贏得一片支持,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林肯總統是決策天才,他知道把握做決定的時機和決定本身同等重要;控製“拍板”的節奏,確保決策過程萬無一失。
判斷力法則5
隻有目標清晰、意誌堅定的領導人才能成為一流的決策家。
不要低估周遭的鼓勵對決斷力的影響:領導人也需要他人的肯定。正確的決斷加上不輕易更改的決心,是事業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容易受旁人意見的左右,就會喪失自己。除了智囊團的建議外,不要受任何第三者的影響而動搖決心(當然,對自己選定的智囊團要有信心)。
下決斷所要運用的,是你自己的心和腦。或許當你感覺彷徨迷惑時,會想從外界求取情報,這時隻需要靜靜地聽,細細地想,把所有需要的資料彙集完整即可。
如果你想培養迅速的決斷力,請記住,張開你的眼和耳,閉緊你的嘴,多言者往往是沒本事的。如果你說的比聽的多,將使你的目的暴露在那些虎視眈眈欲致你於失敗者之前,不可不慎。
此外,在博學者麵前,更應該言行謹慎,以免被人輕視。聰明的人要懂得沉默、謙遜。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和你同事者也同樣在尋求致富的機會,如果過於渲染自己的計劃,可能會被這些人先拿去實行而使你錯失良機,屆時後悔莫及。
“最重要的不是言語,而是行動”,在你達成願望前,切忌到處宣傳,以招致不必要的困擾。了解需要,進而求取。通常一個知道自己的方向而往之邁進的人,可以掌握,甚至創造機會。優柔寡斷是成功的大敵。
下決斷需要勇氣。除了決斷外,沒有任何條件可向命運挑戰。並非任何人都能夠獲得經濟獨立、富庶、事業繁榮,必須先有欲望、計劃,然後才可期待。
斯隆創造GM公司,說明他也是一位決策天才。
最好的決策是能體現公眾意願的決定。因此,斯隆十分在乎決策過程。往往在他主持的會議上,當討論越來越接近一致時,他會突然宣布休會,聲稱“這個問題延期到我們能聽到不同的意見時再開會決策。”
由此可見他對決策把握的非凡能力。作為現代公司製度的創始人,斯隆關注決策過程成功的管理是讓別人跟你一道去完成你所設定的戰略目標。那就是“雙贏”的三個基點:信賴、溝通、合作。
把握住決策步驟方能把握決策結果。以下是我們總結的科學決策八大步驟:
(1)首先,你得知道你要解決什麼問題。
(2)問問自己需要達到什麼目標。
(3)想想可否有其他的選擇,其他的選擇代表了不同的行動方式,如果你沒有不同的選擇,那就沒什麼決定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