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機會青睞於果斷(2)(1 / 3)

他先是找到了一個合夥人,一個與他共同工作過的維修工塞繆爾·安德魯。到了1870年,利用他的合夥人發明的新的冶煉加工方法,洛克菲勒冶煉出了他們的第一桶石油。由於石油質量好,生意很快紅火起來。後來,他們又增加了一個合夥人,名叫弗萊格勒。

但是過了不久,安德魯表示,他對現狀不滿,希望結束合作關係。洛克菲勒問他:“你想要什麼作為補償呢?”安德魯漫不經心地將要求寫在一張紙上:“100萬美元”。不到24個小時,洛克菲勒就將這筆錢遞到了安德魯手中,然後說:“你隻要100萬美元,而不是1000萬,要價真的不高。”

在短短的20年中,這個固定資產隻有1000美元的不起眼的小冶煉廠,滾雪球般地迅速成長為一個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總資產達到了9000萬美元,股票價格也升至每股170美元,而公司的市場價值則高達1.5億美元。

坐等機會不等於守株待兔。在做好一切準備的同時,應積極主動地尋找機會。機會不會偏愛哪一個人,誰先創造出了機會,成功必定屬於他。

一生中能獲得特殊機會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財富就在你手邊,機會無處不在。要想成功,你必須行動起來:老師所講的每一堂課是一次機會;每一次考試是一次機會;每一個病人對於醫生是一個機會;每篇發表在報刊雜誌上的文章是一次機會;每一個客戶是一個機會;每一次交易是一次機會,是一次展示文明禮貌、果斷與勇氣的機會,是一次表現誠實品質的機會,也是一次社交成功的好機會;每一次麵對困難都是一次機會。

有的人不但主動尋找機會,而且還主動為自己創造機會。對於強者而言,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機會,都會讓他們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都會使他們的個人能力更加突出。

想一想吧,不幸癱瘓的張海迪尚且能夠通過努力而使自己成為一位傑出的作家,那麼,比張海迪擁有更多機會和自由的年輕人,是不是應該做得更好些呢?

懶惰的人總是無法戰勝自己的惰性,卻怨上天不給自己機會;而勤勞的人永遠不停地行動著,努力地創造機會。正如哲人羅蘭所說:“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在戰勝別人之前,先得戰勝自己。”

果斷法則5

不要因為那些“如果”,影響了你的果斷。

在人的一生中,一次偶然的機會,導致了偉大而深刻的發現,使科學家功成名就;一個突如其來的機會,使有的人大展才華,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從而名垂青史;甚至一次意外的變故,竟影響了一個人的整個生涯,對他的發展起著轉機作用。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

但是,抓住機會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能不能預見機遇的到來,能否在它來臨之際抓住它,都取決於你是否具備了一種能力,取決於你是否具備了敏銳的感覺和先見之明。

希爾頓32歲時到得克薩斯州準備幹最熱門的職業,但他的資金隻有37000美元,用於采油顯然不夠。他帶著失望和疲憊進入一家旅店,發現旅客爆滿,而老板卻不願意繼續經營。

希爾頓僅僅在與老板談了幾句話,喝了一杯酒後,就斷然決定用10萬美元買下這家旅店,開始了龐大的希爾頓集團的創業史。一次偶然的機會,成為希爾頓命運的轉折點。

靠著這次偶然的機會,希爾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是如果希爾頓不去德克薩斯州,或者在旅店老板出賣旅店時,希爾頓設想:生意這麼好,老板為什麼要賣掉它呢?或者擔心37000美元投入“無底洞”。假如上述“如果”變為現實,希爾頓就不會成為後來的希爾頓了。

不要因為那些“如果”,影響了你的果斷。

你的判斷力深植於個性當中,如靜水深流。判斷力不應受情感波動、建議、批評以及表麵現象的幹擾。判斷力是處理任何重要事件所必需的。除了事實本身的真實狀況外,它不受任何影響。

有的人雖然能力出眾,卻毀於這樣一個小小的個性弱點,尤其是當他在其他方麵的能力都很強的時候,這是人生的悲劇。今天,成千上萬的人雖然在能力上出類拔萃,卻缺乏果斷的個性而淪為平庸之輩。

要知道,在任何情況下,不能信心百倍地做出自己的決斷都是一個悲劇。許多人正是因此遭致失敗,而非缺乏能力。那些總是猶豫不決的人,世上沒什麼東西能幫助他們形成迅速決斷的行動習慣。因此,一個人試圖麵麵俱到,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