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折騰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1)(1 / 2)

什麼才是檢驗人才的標準?

文/商振

折騰 聯想 柳傳誌 金庸 洛神賦

折騰是一種手段,但絕不是目的;折騰是一種考驗,但並非整人;折騰是為了留住骨幹,而不是驅趕良才。所以,切記有些邊界是不能碰的,否則將事與願違。

自從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誌說了一句:“折騰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骨幹是折騰出來的”就開始在企業領導人中間流行開來。於是,職場好不熱鬧。企業領導對下屬開始試用種種招術,輪崗、上調下派、巔峰時打入冷宮,冷遇後突然擢升,美其名曰在折騰中尋找和培養人才。職場中人,更是閃轉騰挪,一年一個新崗位,練就十八般武藝。

如今的職場成為了一個開放的場所,老板在折騰員工時,員工也在考察老板,掌握不了火候的老板,如果不能讓被折騰的員工體會到老板的良苦用心,那麼可能一不小心就把折騰變成驅趕,給競爭者創造了挖人的機會。折騰的藝術要恰到好處,過猶不及。在關鍵時刻,折騰需要能屈能伸,收放自如,方能達成實效。而為了讓“折騰”更有效果和意義,請一定記住:有些折騰不能碰。

折騰不是沒事找事

曾經有一家企業的經理和我說起過這樣一個事情。公司領導規定中層幹部每月必須完成現場抽查的任務,這本是正常的管理方式。但不正常的是,領導要求中層幹部每次抽查必須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必須實行經濟考核。如果沒有發現問題,說明幹部工作不認真。用該領導的話說:“有大問題抓大問題,沒大問題抓小問題,沒小問題找問題,找不到問題說明你有問題!”

按這位領導想法:管理工作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基礎是發現問題,他試圖通過此舉提高中層幹部發現問題、界定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中發現管理水平高的中層幹部重點培養。可中層幹部並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看來,這樣做不利於自己同員工的關係改善,在員工眼中自己是他們的對立麵,所以中層幹部的思想壓力都很大。

可以看得出,該領導認為自己是做著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別人卻認為他是亂折騰,讓人沒有安全感。這樣的折騰,其實就是沒事找事。這樣的折騰如同坊間“給長城鑲瓷磚,給長江裝欄杆,給大平洋蓋上蓋,給地球鑲金邊。”隻是看起來很美,實際上卻毫無意義。折騰的目標是讓下屬在烈火中永生而不是焚燒,否則那不叫折騰叫折磨。

折騰不是淩波微步

柳傳誌除了那句“折騰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還給出了一個折騰人的標準模式:崗位輪換,據說楊元慶就是這麼一年一個崗位地鍛煉而最終被培養成全才的。於是,很多企業領導都開始學這一招,開始給自己欣賞的下屬進行崗位輪換,但他們往往忽略了柳傳誌做此事的一個基點:一年一個崗位。

我有一個朋友,一年的時間裏,換了三個工作崗位:營銷經理、品牌經理,而現在他是培訓經理。這位朋友和我抱怨:以前是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後來是兩班倒,現在又變成朝九晚六的正常作息。

每次自己的生物鍾還沒有調整過來,就又換了新的崗位。因此,在每一個崗位,他都是新人,都隻能“以小賣小”,他甚至覺得自己有當阿Q的無限潛力。身體的不適應、環境的不適應還都沒有什麼,最可憐的是他覺得自己這一年以來沒有做成任何事情,一點成長都沒有。別說開展工作,就連熟悉工作都談不上。剛剛和經銷商套好交情,卻又馬上變換身份轉同媒體打交道;剛認識了幾個媒體朋友,卻又要每天為課程計劃而忙碌。一圈下來,名片收了一大摞,卻沒有幾個真正交上心的;名詞記了一大堆,卻從來沒有實踐過。

更令他擔心的是,由於不斷地適應環境、熟悉工作,自己一年來沒有做出過任何有成績的事情,連原來口口聲聲要培養他的領導都已經開始懷疑他的能力了。

在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中,淩波微步是逍遙派的獨門輕功步法。據說是金庸先生從曹子建的《洛神賦》“休迅飛鳧,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中得到的靈感。對比朋友的遭遇,“動無常則”、“進止難期”,真有些淩波微步的意思,但顯然這樣的武功不會讓朋友獨步武林。崗位調整的出發點是好,可以接觸不同的崗位,可以了解企業運營全貌,但淺嚐輒止是不能讓人填飽肚子的。以我的朋友為例,雖然走了一大圈,基本是走過、路過、看過,除此之外了無其他,顯然與最初為培養而調整崗位的初衷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