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實現人生的價值(2)(2 / 3)

實際上,這些健康的倒退的價值選擇也應當被認為是“正常的”、自然的、健康的、似本能的,等等,像“高級價值”的情況一樣。這也是很明顯的,它們彼此處在辯證的和動力的聯係之中(或者,正如我更喜歡說的那樣,它們是層次整合的,而不是兩歧式的)。

最後,我們必須對付明顯的、描述性的事實,在大部分公眾的大多數時間內,低級的需要和價值要比高級的需要和價值占優勢,即這種低級的需要和價值產生強烈的倒退拉力。在好的或相當好的生活環境下,而且隻有在最健康的、最成熟的、最發展的個體身上,才更經常地、堅定地選擇高級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情況可能是真實的,因為他們已有滿足低級需要的堅實基礎,通過滿足需求,低級需要就活動或休眠了,就不再產生向後倒退的拉力;而且,很明顯,這種需要得到滿足的假設,又須假設有一個好的社會。

有一種過時的傳統說法,人的高級本性依賴於人的低級本性,需要低級基礎做基礎;沒有這個低級的基礎,高級基礎就無從談起。這就是說,對於人類來說,如果沒有已經獲得滿足的低級本性做基礎,人的高級本性就是不可想象的;發展人的高級本性的最好途徑,是首先實現和滿足人的低級本性。另外,不論什麼時間,人的高級本性好的或較好的環境條件是人的高級本性依賴的基礎。

這裏的含義就是,人的高級本性、理想、抱負和能力並不依賴本能的拋棄,而是依賴本能的滿足(當然,我所說的“基本需要”同傳統的弗洛伊德的“本能”並不是完全一樣的)。

盡管如此,我的這個說法還是指出了重新審查弗洛伊德的本能論的必要性。實際上,這是早就應該做的事情。

另一方麵,這種說法與弗洛伊德的生和死的本能所隱喻的二歧性,有某種同型性。也許,我們可以運用他的基本隱喻,而同時又修正他的具體說法。

不過,前進和倒退、高級和低級之間的這種辯證法,正由存在主義者用另一種方式予以說明。

達到競技狀態的巔峰

當我們探求同一性的定義時,我們必須記住,這些定義和概念並不是現已存在於某個隱蔽的場所正等待著我們發現。事實上,它們某部分確實需要我們發現,但另一部分卻需要我們自己創造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同一性就是我們所說過的那種東西。當然,在這之前,我們應當注意到這個詞已有的各種意義。這樣,我們馬上就會發現,各式各樣的著作者是用這個詞說明各種不同的資料、各種不同的作用。隨後,我們就應從這些作用中找出某種東西,以便理解這個作者在使用這個詞時,他指的是什麼意思。對於形形色色的治療家、社會學家、自我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來說,他們指的是某種不同的東西,盡管所有這些人說的也有某種類似的地方或重疊的意義。也許這個類似性就是同一性所表示的意思。

另外也可以有一種高峰體驗。在這種體驗中,“同一性”有各種真實的、感覺得到的和實用的意義。這些就是同一性最恰當的意義,而且在這裏我們有另一種角度。人們在高峰體驗時有他們最高程度的同一性,最接近他們真正的自我,最有特異性。因此可以說,在這裏,發明減少到了最低限度,而發現則增長到了最高限度。

顯然,對於讀者來說,下述所有“分離的”特性實際上根本不是分離的,而是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彼此關聯的,例如以詞的重疊方式表明同一個東西,而在隱喻上則包含相同的意思,等等。下麵將以整體論的方式進行敘述,但不是通過把同一性分割成完全分離的、彼此排斥的各個部分,而是把它在手上翻過來倒過去地注視它的不同側麵,或者說像一名鑒賞家注視一幅好畫那樣,一會兒看它的這個結構(作為一個整體),一會兒又看它的那個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裏所論述的每一個“方麵”,可以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也闡明著每一個其他“方麵”。

人在高峰體驗時比在其他時候感覺是整合(一元化的、完整的、成套的)。對於觀察者而言,他在各個方麵顯得是更整合的,如更少割裂或分裂,較少自己同自己鬥爭,更多的是和諧,自我體驗和自我觀察較少分裂,更多的是一個指向、結構協調、更有效地組織起來,它的所有成分彼此非常和諧地活動,是更協作的,至少內部摩擦非常少,等等。

治療家對此特別感興趣,這不僅是由於整合是所有治療的一個主要目標,而且是由於迷人的問題包含在我們可以叫做“治療的分裂”中。要從頓悟中得到治療,有必要同時進行體驗和觀察。例如,完全陷入體驗而對觀察他的體驗不夠超然的精神病患者,是不能被這個體驗改善的,即便是他在隱蔽的無意識中已經得到糾正時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