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記載“沔水又東逕西樂城北,城在山上,周三十裏,甚險固。城側有穀,謂之容裘穀,容裘溪水注之。水左有故城,憑山即險,四麵阻絕。昔先主遣黃忠據之,以拒曹公。”從這條史料我們就完全可以看出,其實定軍山一戰比起之前的關羽絕北道,張飛破張合,對於地形的利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黃忠選的這個地方“甚險固”、“憑山即險,四麵阻絕”。而根據《先主傳》的記載“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山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可見是劉備先選取了這樣一個地形險要的地方,結果夏侯淵果然一頭撞了過來,於是黃忠趁此機會殺將下去,在這樣一個四麵阻絕的山穀,夏侯淵昔日的精銳騎兵如今也隻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張合,夏侯淵連敗之後,曹操親自前來漢中。曹操的軍事能力是不可以小覷的,劉備也不敢托大與其決戰。開始“斂眾拒險”,一直不和曹操正麵交鋒。隻不過曹操不像張合和夏侯淵一樣輕易中計,也步步謹慎,使得兩軍都沒有大規模殲滅的機會。劉備的後方甚至鬧出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糗事。而與此同時,關羽在襄樊戰場也打得四麵開花,曹操終於堅持不住,從漢中武都草草牽走十幾萬百姓退軍了事,開始坐鎮許昌,認真清算起襄樊的大敵關羽了。
利和曹魏抗衡的打法,這種打法在漢中之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運用。現在關羽親自上陣,卻獨辟蹊徑,開創了另外一種與之抗衡的方法——運用天災
樊城一直多雨,又是七八月的時候,正是雨季。溫恢也曾經預言“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可見這場戰爭之前,關羽就早有預料樊城會有大雨,隻不過是時間早晚的事。從後來爆發大雨兩軍的表現來看,就可以知道關羽早就做好了對付大雨的準備,早早的把自己的物資收拾起來,大船準備好,就等著水勢一到,就乘勝追擊。
果然八月天公作美,如關羽、溫恢所料,天降大雨。《滿寵傳》記載“關羽圍襄陽,寵助征南將軍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將軍於禁等軍以霖雨水長為羽所沒。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壞,眾皆失色。”這一戰關羽利用天災,覆滅於禁七軍之眾。一時間整個中原亂成了一鍋粥,關羽之名威震華夏。
《三國誌集解》記載““南陽守將侯音執太守與關羽連和”,見《魏誌·武紀》建安二十四年注引《曹瞞傳》。“陸渾民孫狼等殺縣主簿,南附關羽”,見《魏誌·管寧傳》附《胡昭傳》。“關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見《魏誌·滿寵傳》。◎《通鑒》二十二年:時關羽強盛,京兆金禕等謀挾天子以攻魏,南引關羽為援。◎侯康曰:○《魏橫海將軍呂君碑》雲:關羽蕩搖邊鄙,虔劉民人,而洪水播溢,氾沒樊城,平原十刃,外瀆潛通,猛將驍騎,載沈載浮。於是不逞作慝,群凶鼎沸,或保城而叛,或率眾負旌,自即敵門。中人以下,並生異心。○據各傳及此碑文,可以覘當日情勢。
這一戰二爺可算是徹底打出了威風。昔日跟隨玄德流離之苦,下邳城下奪愛之恨,今天可算一股腦清算了個幹淨。千裏之外的曹丞相被響應關羽的各路人馬鬧得焦頭爛額,連遭漢中,襄樊兩次大敗,昔日縱橫北方的曹操如今被劉備軍團打得自己門口都雞犬不寧,也算是世事無常了。而劉備軍團從一開始在北方屢戰屢敗,長阪坡萬數步兵被數千精騎追打的屁滾尿流,到如今的兩次大勝,主要依托的是運用地利和天災克製曹魏騎兵,如果像長阪坡一樣在曠野交戰,劉備軍已經不知道敗了多少回了。
之後襄樊之圍漸緊,糧草供應逐漸不足。曹操隻好打上最後一張底牌,派出各路人馬支援一直屯兵襄樊的徐晃。徐晃得到增援之後,利用關羽兵力分散的弱點迅速出擊,關羽趕忙**五千人馬作戰,但無奈寡不敵眾,逐漸退走。遭到失利之後,關羽也沒有忘記利用地形。《趙儼傳》記載“羽軍既退,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可見關羽雖然遭受不利,但是仍然以水為盾,倒也讓徐晃奈何不得。漢中末期的對峙之勢幾乎重演,而此時襄樊的糧草卻早已不支,如果繼續耗下去,勝負或許還猶未可知。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關羽的後方遭襲,荊州已失,最後關羽慘遭擒獲,父子皆亡。不由得令人興歎。
但無論如何,在對抗曹魏騎兵愈發困難的時候,關羽開創了對抗曹操的方法。絕北道一戰利用地利擋住援軍,為後來的漢中之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之後水淹七軍又利用天災擊破於禁,威震華夏。天時地利,關羽盡皆掌握,作為當時劉備屬下的第一將,萬人敵,武聖,他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