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檔案(1 / 2)

本文網絡轉帖,為讀者了解鬼穀所用,作者不詳。

鬼穀子,道家謀略聖祖。此人是個曠世全才,在養生,算命,數學,醫療,兵法,奇門遁甲,陰陽五行等諸多領域都頗有建樹,可惜隻有縱橫學一書較為完整地流傳下來。

鬼穀子是戰國諸子百家中的一隻奇葩。是道家的一個重要的分支,老莊的學說,主張順其自然,順應萬物法則,鬼穀子的縱橫學則不然,他主張利用規律,引導規律來辦事。老子“無為”,鬼穀子則是“有為”(特指縱橫學,鬼穀子的學說很雜,其他理論的思想不明)。和同為儒家,孟子宣揚“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 ,頗有相似之處。

他有兩個縱橫學高徒蘇秦和張儀,他們運用自己驚世的謀略,把戰國搞得天翻地覆,玩弄天下於股掌之間。為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他又培養了兩個偉大的兵法家,孫臏和龐涓。其實龐涓在當時已經無敵了,可惜既生瑜,何生亮。孫臏一出,龐涓就顯得暗淡無光了。

此四子一出,星光璀璨於戰國,天下莫與之爭鋒。連最弱的龐涓在同門師兄弟未出之前都無敵過一陣子,其他三人的能耐,可想而知。

諾,非要給四公子排名的話。個人認為是:蘇秦,張儀,孫臏和龐涓。我覺得縱橫的境界要比兵法來得高明。《孫子兵法》論述兵法的最好境界是什麼?不戰而屈人之兵!

境界這個東西,分兩個層次:“有”和“無”。最通俗的一個比喻:金庸武俠中,大boss劍魔獨孤求敗悟劍,從一開始的“有招”到最後的“無招”boss境界,從“有”到“無”,天差地別。兵法也是如此,從“用戰”到“不戰”。道家的學說也是如此,“無為”最高,“有為”低一層次。厚黑學也如此,從“有臉有心”到“無臉無心”。

“無”是最高境界,推算下去,世間的規律皆是如此。“有”,就代表有有形,有形就痕跡,有痕跡就有破綻,有破綻必可攻破。“無”,無形無色無味,沒有痕跡可尋。正所謂“大道無形”,非天賦異稟者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有”“無”的境界,高下立馬可分。

兵法有“用戰”和“不戰”之分。而縱橫學就進入了“不戰”的境界,從立意來說,就直奔兵法的最高境界。在我看來縱橫學也是兵法的一種,隻不過是最高級的兵法。

蘇秦一張嘴巴幫燕國要回了齊國千辛萬苦攻下的十座城池。蘇張珠連壁合,秦國15年不敢出涵穀關。張儀一張口,楚王拱手送上700裏國土,被騙了還把張儀當爺爺一樣供著。後來屈原被氣死了,跳江了。天縱奇才啊。

合縱要比連橫來得難多了,合縱是為了共同利益在一起的,內部矛盾太多了,而蘇秦對六國也不是一視同仁,存在偏心於燕國,矛盾更加激烈。連橫相對比較容易點,就侍奉一個國家,內部相對穩定多了,再對外各個擊破。

即使如此,蘇秦和張儀的過招,卻絲毫不落下風。而且張儀還是蘇秦送入秦國的,被蘇秦用計,張儀卻不知。種種看來,我認為蘇秦高於張儀,他們二人也是惺惺相惜,互相都有合作過。比起孫臏和龐涓同門師兄弟的慘劇,這二人高明得多:聰明人在一起,不一定非要鬥個高低,也可以合作共贏。後來蘇秦死了,合縱聯盟也名存實亡,因為沒有人可以同張儀對抗了。世事很奇妙,天下第一死了,天下第二也變天下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