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有一個女孩因為錯手傷了人而坐牢了,盡管後來被釋放,她仍然很痛苦。於是她到教堂禱告,希望上帝能夠分擔她的痛苦。看到女孩一臉悲傷,一位牧師問她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女孩哭了,她泣不成聲地說:“我好慘啊,我多麼不幸啊,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這件事情了……”
聽罷她的陳述,牧師對她說:“這位小姐,是你自願坐牢的。”
這個女孩被牧師的這句話嚇了一跳,說:“你說什麼?我怎麼可能自願坐牢?”
牧師對她說:“你盡管已經從監獄裏出來了,但在你的心裏,天天心甘情願地被關在牢,你這不是自願坐在心中的牢獄裏嗎?”
“這是什麼意思呢?”女孩不解地問。
“在你身邊發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就好像看了一場不好的電影一樣,天天在回想,這不是很笨的事情嗎?這與重蹈覆轍有什麼區別呢?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製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人生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存有執念,執念讓人無法釋懷,將自己鎖在痛苦的牢籠中,在快樂的時候折磨自己的內心,在難過的時候雪上加霜,陷入自己布置的痛苦陷阱,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自己的痛苦,以至於忘記快樂的過去,痛苦占據了自己的思維,慢慢地擠掉了快樂的空間。
暖規則:痛苦與否在於思維的方式,當你感覺委屈、痛苦、煩躁的時候,是你的思緒出現了偏差,此時如果你放棄執著的念想,換個角度,生活就會出現新的生機。
不匆忙,重要的事第一時間完成
我在沙漠中曾親眼看見,匆忙的旅人落在從容的後邊;疾馳的駿馬落在後頭,緩步的駱駝繼續向前。——伊朗詩人薩迪。
鍾是寺院裏的號令,清晨的鍾聲是先急後緩,警醒大眾,長夜已過,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鍾聲是先緩後急,提醒大眾覺昏衢,疏冥昧!一天作息,是始於鍾聲,止於鍾聲。
一天隻有24小時,如何充實自我在於怎樣過好每一天。是否能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是否能在社會上擁有主動權,關鍵也在於每一天過得是否充實。
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寫道:“努力過好今天!”
洋溢著滿腔的熱情、努力認真地過好現在每一分鍾。埋頭苦幹眼前的工作,心無雜念地、充實地度過每一個瞬間,這樣就能通向開辟美好未來的道路。
如果知道我從未製訂過長期的經營計劃,也許有人會大吃一驚。當然,我也知道長期經營理論戰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今天不過去,明日就不會來到。連明日如何尚不可知,如何能預測五年後、十年後的事情。
我認為努力過今天很重要。無論樹立怎樣大的目標,如果不認真麵對每日樸實的工作,不積累業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偉大的成果除了努力積累外別無他法。
不要急功近利,努力、認真過好每一天,明日自然就會來到;如此持之以恒,五年、十年過去時就會結出碩果。我始終銘記這樣的信念,把它作為人生的真理,體驗到“充實地度過今天,就能看見美好的明日”。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在賦予它的時間裏、在一個個有限的瞬間中,盡最大努力認真地活著。通過努力過好“現在”,就能把小小的生命與明日連接起來。植物尚且如此,我們人類豈能輸於花草?所以不要虛度每一天的光陰,必須認真地活著。這也許是讓我們來到世上、讓人生有價值的宇宙和我們人類之間的一項約定,也是使人生這台戲充實圓滿的必要條件。
也許你懂得稻盛和夫所講的道理,不虛度光陰,認真地活好每一個今天,但你感覺,好像怎麼努力都是從早忙到晚,一直被工作追著跑。到了晚上躺在床上,腦子裏仍舊被一些工作上的瑣事所占據。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理查斯·舒瓦普,為自己和公司低效率而十分憂慮,就去找效率專家艾維·李尋求幫助,希望李能賣給他一套思維,告訴他如何在短時間裏完成更多的工作。
艾維·李說:“好!我10分鍾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效率50%的方法。把你明天必須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記下來,按重要程度編上號碼。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依次類推。早上一上班,馬上從第一項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工作、第三項工作……直到你下班為止。即使你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完成了第一項工作,也沒關係,隻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堅持做下去。每一天都要這樣做,直到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做。這套方法你願意試多久就試多久,然後給我寄張支票,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舒瓦普接受了這個方法,不久便寄了一張25000美元的支票給李·舒瓦普。5年後,伯利恒鋼鐵公司從一個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成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鋼鐵生產企業。舒瓦普常對朋友說:“要事第一,與各種所謂高深複雜的辦法相比,是我學到的最簡單最得益的一種,我和整個公司的人堅持揀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認為這是我的公司多年來最有價值的一筆投資!”
正如清晨的鍾聲先急後緩,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事必須在第一時間完成,這是對自己的時間的經營,也是平衡生活的一個好方法。
暖規則:理清生活的思路,切忌匆忙亂了節奏,在明快有序的節拍下處理完一天的工作才是最合理的方式和態度。
在內心種一粒信仰的種子
推崇真理的能力是點燃信仰的火花。——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所謂信仰就是確立紋絲不動的自我,是充滿勇氣的‘自立’行為。這就是說,人生的前途也許有什麼東西在等著我們,而不管它是什麼東西,也不管發生什麼事情,自己始終泰然自若。”池田大作對於信仰的界定,亦如汪國真的這首小詩,“既然選擇了前方,便隻顧風雨兼程。”
這裏說的信仰,無關宗教,而是指心靈到達最終歸宿的力量。真正的信仰是心靈上的恭敬,信仰止於表麵的形式,是信仰的危機。周國平先生認為,“一切外在的信仰隻是橋梁和誘餌,其價值就在於把人引向內心,過一種內在的精神生活。神並非居住在宇宙間的某個地方,對於我們來說,它的唯一可能的存在方式是我們在內心中感悟到它。一個人的信仰之真假,分界也在於有沒有這種內在的精神生活。偉大的信徒是那些有著偉大的內心世界的人。即使是一個全心全意相信天國或者來世的人,如果他沒有內心生活,你就不能說他有真實的信仰。”
信仰是穿透生死迷霧的一道光,指引著人們方向。人生需要真正的信仰,在信仰的光芒裏,擺脫對黑暗和死亡的恐懼。
每天晚上,雲居禪師都要去荒島上的洞穴裏坐禪。
有幾個愛搗亂的年輕人想捉弄一下他,便藏在他必經的路上,等他過來的時候,一個人從樹上把手垂下來,扣在禪師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