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作為遊牧民的迪德人也是弓馬嫻熟,好勇鬥狠,但和那些久經沙場的百戰餘生之輩比起來卻仍是天差地別。
克裏格麾下的桑格爾漢子本來就是克裏格打三十六部裏精選出的最優者,平素裏所做的事情不是比鬥訓練便是集體出獵,之後又次決死悍鬥,早被磨練成了一支精銳悍勇的精騎。
而提圖斯所率領的隱修會騎士團裏,那些騎士雖然並非精挑細選的,卻也無一不是自幼鍛煉,又經曆了大會戰等磨練,在被克裏格兩次三番打敗後又被提圖斯以諾裏克人的方式特別訓練過,再加上精良的裝備,也許在團隊作戰上不能和克裏格的桑格爾弟兄們相提並論,但若是單對單,也許反而還要略勝一籌。
三支隊伍裏,唯一缺乏戰鬥經驗的就是詹姆士所帶領的諾裏克新軍。但這支軍隊一開始就是按照“戰馬上的方陣步兵”的標準訓練的,無論紀律性還是團隊的配合能力,無一不是諸軍之冠,之前的第一次戰鬥又被克裏格當作拳頭使用,得到了充分的磨練,更獲得了巨大的信心——在三支隊伍的整體實力裏,這一支才是最強的。
而和這三支放在整個諾裏克帝國裏都能算得上精銳的部隊相比,超過一萬名的迪德騎兵裏,隻有兩千多常駐阿爾達堡的才是真正的正規軍,而剩餘的則不過是些慣於射獵的牧民罷了,如果引弓對射,人數優勢也許還能幫上他們的忙,但兩軍對衝,這些可憐的牧民對於諾裏克軍人來說,不過是群會動的人形靶而已。
因為想要借助人數優勢包圍諾裏克軍人,開除列陣的時候迪德人便把陣型展開,足足到了諾裏克人的兩倍寬。這時候,三支諾裏克軍隊便成了三柄重錘,狠狠地砸在迪德人的陣列上。
衝擊中,就看出了三支軍隊完全不同的戰鬥風格。
克裏格的隊伍便如同惡狼一般,一旦咬住便絕不鬆口,和迪德人的隊伍撞上後便以克裏格等幾個頭領為核心,死死的粘住了迪德人的隊伍,迅速的向著四外擴散攻殺,似乎打算就此將整個迪德人的隊伍蠶食掉。
而隱修會騎士團則如同真正的鐵錘,狠狠的砸在陣列的正中央,也就是迪德人隊列最厚實的地方。這一擊頓時在迪德人的隊列裏製造出一個巨大的凹陷。隨即,那些失去了騎槍的騎士們便抽出寶劍,毫不留情的劈砍刺殺起來。也許,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在第一次衝撞的時候,一些扈從因為個人實力的問題跌落馬下。
至於諾裏克新軍……由於密集得多的陣型,他們得以兩人對抗一名迪德牧民。這就使他們絕無失手的可能。撞上迪德騎兵隊列的諾裏克新軍沒有絲毫遲滯、停頓,就好像他們所趟過的不過是一片稍微高一點的草原一樣,繼續向前。而在他們身後,則是數以百計失去騎手的戰馬繼續向前跑——在諾裏克新軍騎兵衝過之後,迪德人的陣列就如同被一張巨鐮掠過的草原,憑空矮了一截。
而新軍騎士們自己,則對此無動於衷,毫不停留的穿透迪德人的陣列後,微微轉向,朝著陣列之後衝殺過來的一千五百多名正規騎兵衝了過去……
最先取得成果的克裏格——當他再次舉起鮮血淋漓的馬刀時,擋在他麵前的迪德牧民突然驚叫一聲舉起雙手同時撥馬便逃。受到這種感染,周圍的迪德牧民們也頓時四散逃竄起來。
本來,看著那些大家族和桑格爾騎兵纏鬥在一起,對於要不要上去幫忙,周圍的小家族就有些遲疑,這下,看到大家族先逃了,便也跟著一齊逃竄起來。看著四散奔逃的敵人,克裏格立即叫人收攏隊伍,照顧傷員,同時將目光朝右邊看去——提圖斯所率領的隱修會騎士團,被布置在戰場的正中央,是承受壓力最大的地方。
然而不等他看到中央陣線的情況,一個計劃外的景象就先讓他的心抽筋了——在迪德牧民的後麵,一隊披著紅袍的輕裝騎兵正以整齊的隊列衝殺而來,而更遠處,則是一群四散潰逃的迪德騎兵。
這就是說,在他將迪德牧民殺得潰逃的時間裏,諾裏克新軍騎兵已然穿透了迪德牧民的陣列,殺潰了迪德騎兵,又回來支援中部陣線了!
第一次,克裏格升起了強烈的念頭,要把新軍騎兵給自己留下。然而隨即桑格爾人便笑了起來——隨便他怎麼想,這種事也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皇帝能夠將半數新軍騎兵拿來支援他,已經是天大的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