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克裏格便對帝國時局了解得更多也更詳盡了。先前皇帝和提圖斯的介紹,皆是從諾裏克這一國的麵上介紹,而亞曆克斯這些農兵、潑皮的吹牛,則多是些鄉野傳聞和無端揣測。
但莫菲亞不同。原本她便是格羅格的公主,自幼便照了格羅格人的標準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了東部軍區司令的夫人後,便憑了她的身份以丈夫的代表的姿態出入帝國上流社會,由此對帝國內部的事有了清晰而準確的認識。
而在這樣一個明晰的指點下,克裏格才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帝國內部的派係紛爭和傾軋。
原本,克裏格以為帝國不過分了兩派,皇帝和皇帝的支持者一派,圖謀皇位的元老和他的支持者一派。然而經了莫菲亞的指點,克裏格才恍然發現,帝國內部的情況比他所想的要複雜得多。
首先便是,大的派係上,不止有皇帝這一派和奧路斯元老那一派,更有一派元老們互相抱了團,即不支持皇帝也不支持奧路斯元老,隻在觀望——這一派在帝國民間的稱呼便是“棄權派”,隻因對於所有和他們意見不同的提議,他們常常都投棄權票。而另有一些老派元老,則嚴格的秉承了帝國律法,一切事務皆以律法嚴格裁定來判斷是非——這一派便被稱為中立派或者法條派——但這些人並不抱團,自己也常常因了對法條釋義不同而互相爭執,往往把一次元老會變了一場法學辯駁大會。
而在這四大派之內,除了中立派外,另三派內也各自有小的勢力。
以皇帝派為例。在皇帝所掌管的軍區裏,幾個和皇帝一般年紀的老司令之前關係極其融洽,但對那些新提拔起來的後進則不那麼友好。而除了這新老兩派外,掌管禁軍的兩位官長,和北陸人雇傭軍之間也並不那麼和睦。
而支持奧路斯元老的那些人裏,奧路斯元老自己的家族是最大的一個集團,除此之外凱路斯元老的家族則是第二派,而歡愉神殿作為一個奇特的存在以情報為資本成為第三派——為了能夠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裏成為新皇擁戴者而獲得足夠的利益,另外一些小家族的元老們則依靠姻親關係等手段結成了幾個小團體。
而棄權派裏,又分為保守派和激進派兩派——前者認為帝國的實力仍有不足,眼下的策略應以包圍疆土,積蓄實力為主;而激進派則認為,世界諸蠻族的實力也在日益加強,不進取則滅亡,當以主動出擊為帝國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
然而在激進派裏,又分了北上派、南下派、東進派和西進派。西進者認為既然諾裏克城也是帝國舊都之一,理當大軍西進,收複失地,光複帝國榮耀;東進派則將撒不拉罕帝國視為帝國最大敵人,主張應全力進攻,徹底消滅這個古老而強大的帝國敵人及其一切繼承者——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年裏因為迪德人的進攻,這一派的實力被大大加強了;北上派將保加爾地區視為帝國發展的新契機——如果能夠將保加爾地區變成帝國軍區之一,而不是“盟國”,不但新諾裏克城能得到極大的戰略緩衝區,帝國的糧食儲備和供應能力也將大大提高;南下派則多半是些商人出身的元老——對於這些商人而言,帝國邊境海岸線越長,他們的獲利便越大。
這些隻有手握重權的帝國元老、軍區司令、地區總督們才能夠接觸到的派係紛爭,在莫菲亞一一道來之後,便徹底的使克裏格無話可說了。他原本以為諾裏克帝國該是一個整體,便如同一個桑格爾人的部族一般,一致對外,誰想諾裏克帝國卻如部族聯盟一般,內部充斥著三十六部之間的矛盾和紛爭。
這使克裏格有了些欣喜——這些派係的紛爭,就意味著他並不會成為皇帝和元老傾軋的犧牲品——在必要的時候他完全可以借助其它派係來保全自己。但同時克裏格也憂慮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諾裏克帝國麵對即將到來的迪德人大軍,能否抵擋得住?
在接下來的這幾天裏,莫菲亞便成了克裏格的老師,耐心的給克裏格講解諾裏克人的曆史,和上流社會的規矩,以及那些大大小小的家族之間的淵源——雖然克裏格更願意用馬刀解決問題,但這些事情知道總比不知道要好。
而與之對應的,則是艾琳娜。使所有人都驚訝的是,在初步的了解了一個桑格爾人的妻子都要做些什麼之後,艾琳娜便開始和薩馬提斯女戰士們學習格鬥的技藝——看起來,那個纖細精美得似乎一不小心便會打碎的新娘,並不像人們所以為的那麼較弱。
又過了兩天,鷹神殿裏的薩滿們便到了。帶隊的仍舊是大薩滿姆羅,而照大薩滿的說法,給克裏格主持成人禮的,將會是雷娜——這個並不比克裏格大幾歲的女薩滿,此時已經正式穿上了羽衣,持起了鷹杖,成了個真格的薩滿。
賓朋齊至,薩滿已到,魯倫便帶了克裏格,在雷娜的見證下,和帶著艾琳娜的莫菲亞將辦禮的日子定在了一天後——而這事定下來後,整個塔倫特部族的人便全部行動起來——場地、服飾這些早已備好,但美酒肉食卻須得備上新鮮的,另有一些細節更是無法提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