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皮特在果敢、堅定、目標專一方麵可以說是個傑出代表。從小他就在父親的教導下立誌將來一定做個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從此,他就在這個目標的引導下,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地朝一個個目標前進。他從不分心去留意與目標無關的事物,也從不與那些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為伍。他腦中隻響著一個聲音——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有影響的政治家,年僅22歲,他就成了國會中的一員;23歲,就眾望所歸當上了財政大臣;25歲,又登上了英國首相的寶座。
我們從這位傑出的政治家身上,可看到一種驚人的力量,他為了一生中最大的抱負,也是唯一的抱負——當一名有影響力的政治家,而傾注了全部的精力、才能和堅韌的意誌力,拋棄了外界有礙這一目標實現的所有欲望和誘惑。
實際上,皮特早期就接受了朝著一個確定方向的專項訓練,這項訓練有著巨大的實用價值。皮特大學畢業後,就毅然朝著自己的偉大抱負堅定前進,而沒有像別人在確定自己該從事何種職業而猶豫不決。
還是他的對手對他的評價比較直接:“這個人始終在翱翔,既不冒進,也不退縮。”
威廉·馬修斯博士說:“絕大多數人在製定計劃時都有個通病,那就是計劃過於寬泛,這就使很多人本來完全可以在某一職位或某一項領域作出一番成績的,最終卻平庸一生。這些人雖然製訂了計劃,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清楚他們到底要做什麼,或自己能夠在哪些領域有所作為。”
如果一個人做事之前習慣於把所有可能發生的事考慮得麵麵俱到,再假如這個人不果敢、意誌力薄弱,那麼這個人不論他有多好的天分和才能,最終也將碌碌無為。因為習慣於把問題考慮得周全細密的人,做起事來也一定會拖泥帶水、猶猶豫豫,再加上缺乏果斷的決斷力,必然導致他處理問題時,既舍不得這一麵,也舍不得那一麵,但是兩麵確實又不可能兼得,隻能舍一麵留一麵,這樣下去必然錯過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即使他及時地做出了決斷,但如做不到毅然、堅定不移、毫不猶豫地朝目標前進,他仍然距離成功有一步之遙,這就注定了他的失敗。